研究生写综述文献,这几点一定要谨记
2023/1/29 10:46:42 阅读:177 发布者: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其特点首先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其次是“述”。“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这里小V给大家讲几点文献综述撰写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
选题不要过大
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
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止匕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文献搜集要全面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根本不能成为综述。
引用文献应以最近3-5年为主,相对而言,引用的文献越新,说明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越接近当前的前沿课题。
但是旧的文献并非没有用,对于一些可能十年前发表的文献,但是引用了非常高的,往往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阅读这些文献,对于了解领域的发展演进作用很大。
这里小V给大家一个建议,文献阅读时可以参考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快速了解领域的发展脉络十分有利。
综述撰写要有逻辑
撰写综述必须充分理解前人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
文献综述跟论文写作一样,我们最好先拟一个大纲,理清写作的结构逻辑,明确我们需要讲述什么,然后再按照大纲一部分一部分充实内容。有不少研究生的综述就是大量罗列堆砌文献,误以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
个人观点无需过多
由于文献综述部分是较容易出现语句重复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增加重复率的部分,因此很多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往往为了规避查重,选择将别人的观点一带而过,自己的评价性语句“往上堆”,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
文献综述主要是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厘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综述的重点在于“综”,即其主要部分应是对前人观点的客观阐释和分析;个人观点,即适当“述”,可以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
切忌避重就轻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含,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有自己的见解。
有些研究生在阅读完文献之后,还是难以发现问题,便认为这个领域已经没有问题可以研究,为了完成论文边故意在总数中漏掉或者弱化某些研究成果,选择性探讨文献,从而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其实,未能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自身的学术积累不够或思考不深入;可能是选题不当,过大或过小;也可能是学科发展处于“高原阶段”。
转自:“小V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