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关注】论文百投百中的秘籍都在这里了,都挺好!

2024/2/21 10:08:51  阅读:33 发布者:

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与投稿命中率有关。我们知道,所有的论文作者最关心的是论文写完并投稿后,到底能不能发表的问题,相信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对“百投百中”的理解;第二部分,好论文的两个标准;第三部分,好论文的生成过程;第四部分,简要探讨了论文精确投稿的问题。

本文的第一部分,关于对“百投百中”的理解。事实上,百投百中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是冲着百投百中这四个字来看本文的话,可能要你们失望了,因为本文中所要讲的百投百中,这种概率是不可能的,但通过本文可以告诉大家,虽然百投百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投稿命中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具体怎样去做,在本文中也会讲到。刚才我们简要的介绍了一下投稿命中率,高命中率是很多论文作者的一个理想,所谓的百投百中(高命中率),可能是我们在追求最快的速度,这个最快的速度可能包括写论文的速度、投稿的速度和发表的速度,再一个是最好的期刊,比如,我们要投核心期刊,或是投高级别的权威期刊,等等,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期刊、最高的命中率,这可能就是很多作者关于投稿命中率的追求。但是,在这里我想强调,百投百中的这种想法有利有弊,它对我们的写作可能是有一定的作用,大多数人的这种追求高命中率的想法或者说冲动,也是有好处的,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我们会具体讲到。在这里,我们先看另一种情况,百投百中这种冲动,于发表无益,因为百投百中的这种冲动容易导致我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在论文投稿过程中,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这种想法在很多时候都是由追求高命中率、追求速度、追求好的期刊带来的。所以,我们本来是要追求命中率的,但这种冲动,于发表无益,于写作有功,因为它可以倒逼我们的论文写作。为什么我们会说百投百中是不可能的,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下简单解释:第一个是关于论文的评价问题,我们知道一牵扯到评价,论文是客体,评价是主体,主体是非常多样的,比如,读者、编辑、审稿人,等等,作者自己也可以评价自己的论文,它的主体是多样化的,但论文的评价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哪怕是在自然科学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个问题。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你的论文是真的优秀,还是假的优秀,都会有人认为好或者不好,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那么,它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的论文不可能百投百中,因为论文的好或不好是不可能完全达成一致的;第二个是期刊用稿有问题,那么,期刊用稿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专门翻看了一下资料,有一个数据是这样讲的,每一期杂志中,有百分之三十的文章编辑们都认为是好论文,质量很好,还有百分之七十的论文质量一般,编辑自己也认为论文质量一般,不同杂志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有既然有期刊编辑这样说了,肯定就有他的道理,这可能也能够代表很多期刊的一个普遍情况。这百分之七十的论文虽然发表了,但是原因有很多种,在这百分之七十的论文中,可能就包括一些非正常投稿的稿件,这些稿件大概能占多少比例,我们没有非常精确的数字,但是我们对很多期刊做过一个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比例,大概低的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高的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自然投稿命中的几率,低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三十,高的可能会有百分之六十,平均下来大概也就是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这就是自然投稿的概率,还不到一半,当然,在这里,我们不去分析它的原因,只是简单的进行一下讨论。期刊用稿是存在问题的,它也会影响论文最后的投稿命中率,从这个角度来讲,百投百中也是不可能的,百投百中是很多人的一种理想,一种冲动,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是,这个不可能的想法,并不是一点益处都没有的,它对我们论文写作的过程是有帮助的,它跟论文写作最大的一个关系就是它与发表导向有关。我一直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论文写作的学术趋向和发表导向并不是对立冲突的,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讲过,发表导向可以倒逼学术研究,所以,这两个导向并不是对立冲突的。但是,百投百中这种追求高命中率的想法,可以促使我们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虑读者的需要、期刊编辑的需要,因为想要追求命中率,如果在写论文时不考虑发表,不考虑命中率,那么,你可能不像是在写论文,而像是纯粹的在做一个学术研究,一般这种情况,你可能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当我们考虑这个问题时,所有的东西都会渗透到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想法、这种冲动对我们的论文写作还是有帮助的。

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在讨论好论文的标准问题。好论文的标准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容,到目前为止,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或者没有一个一致的衡量体系来给定出一些好论文的标准。最近,我还跟一位大学老师进行了一次讨论,现在的整个学术评价体系是被期刊评价捆绑的,而期刊评价是被一个不合理的评价导向所捆绑的,那么,这个不合理的评价导向是什么呢?就是以刊评文。比如,你是一名博士生,你能不能拿到博士学位,这要看你是不是在C刊或者高级别的杂志上发表过论文,你发表的论文写的如何,没有人关心,能否拿到博士学位,就只是看你是不是在权威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比如,已经工作的大学老师或者研究人员,他们评职称,拿项目,等等,很多场合是看量不看质的,他只是看你的论文发表在什么地方了,而不看你的论文写了什么。当然,近三五年来,已经开始出现了这种评价导向改革的苗头,而且有的学校已经成为试点了。但到目前为止,总的一个大环境还是以“以刊评文”为主流,那么,为什么会存在以刊评文?把以刊评文与以文评刊相比较,以刊评文肯定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但长期以来,国内包括国外的情况,为什么都存在以刊评文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论文的评价标准。如果我们真的实行以文评刊,比如,你能不能毕业就看你论文写的如何,这样以来,很多事情可能会变的非常复杂,很多事情可能会变得不可操作。所以,以刊评文这个不合理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本部分内容,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好论文的两个标准。当然,我们并不是讨论他的评价体系怎么样,而是要讨论两个大的原则性问题。第一个,观点的铿锵有力;第二个,语言、形式和逻辑问题上的珠圆玉润,这两个标准其实是非常高的。我记得我在给一位中国石油大学的博士上课时,还专门给他讲了铿锵有力和珠圆玉润的问题,因为他问我,什么样的观点才叫铿锵有力?什么样的内容才叫珠圆玉润?我就跟他说,如果你要真跟我较这个真,我是跟你讲不清楚什么叫铿锵有力,什么叫珠圆玉润的。但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第一个是写完论文后,你对自己论文的感觉,第二个是别人读你论文时的感觉。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铿锵有力和珠圆玉润的问题。当然,在这里,我讲的是观点的铿锵有力,但实际上,有很多的论文是连观点都没有的,那就更谈不上观点的铿锵有力了,比如,很多论文就是在描述一个东西,文章中没有观点,不赞成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只是把这个东西简单描述了一遍,这样的论文比比皆是。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有观点的论文,你在自己的论文中必需是赞成或反对一个东西,要有自己的观点,然后,你的观点要有力。

珠圆玉润,其实更多的讲的是形式、逻辑和语言。我们首先讲形式,形式更多的是在考虑框架问题,比如,你的结构是不是合理,有很多编辑反复的跟我说,结构的合理性,更多的会反应在论文的段落安排和小标题上,如果你有三个小标题,其中有一个小标题特别特别的长,另外两个小标题特别特别的短,那么,从形式视觉和美观上来看,就不能说是珠圆玉润了。再比如,你有三个小标题,其中有两个小标题都用了冒号,但第三个小标题用了破折号,这也是会影响形式上的视觉感受的,它可能更多的指得是形式框架的问题。再一个,逻辑,逻辑指的是部分与部分之间、语句与语句之间的关联度,就是从推理的角度来讲,它能不能推出去,这个我们不用深讲,因为除非你是学逻辑学的,否则,我们一时半会没有办法能够把逻辑很清楚的讲完,就算是讲完了,意义也不大,因为很多时候,论文的逻辑要看你实际写作的论文。比如,在我们的精确投稿系统的检测报告单上,覆有审稿意见,最近我们在做论文检测时,审稿意见发布出来以后,有的体验用户就我们的审稿意见,与我们进行了讨论,其中有几位用户就跟我们讨论了逻辑的问题,因为审稿意见上写着,他那篇论文的逻辑性比较差,于是,他就跟我们讨论,为什么说他的论文逻辑性比较差,要到什么程度才被认定为是一篇逻辑性好的论文。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有较好的逻辑性,首先,论文中不能有语言上的问题,如果你的论文前言不搭后语,那根本就谈不上有逻辑性。我们从逻辑过渡到语言,语言问题,不只是有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它还存在有“同一个意思”,你怎样去表达、怎样去凝练概括、怎么去表述,等等,这些问题,这种问题也是语言上的问题,学语言学的人,可能对有些语言上的错误,或者阅读起来磕磕绊绊的问题,更深有体会。

以上讲了形式、逻辑、语言三个方面的珠圆玉润,我们不纠结铿锵有力、珠圆玉润到底指什么,我们只是从写跟读两个感觉的角度来说这两个标准的导向。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考虑了一个问题,我们讲了观点,也讲了内容,内容是分三个方面来讲的,但是我们没讲选题,其实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反复强调,一篇论文好不好,百分之五十全靠选题,但在这里,我并没有讲选题,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选题可以随便选,写什么都可以,没有不能写的。但是,当我说选题可以随便选的时候,其实我讲的并不是平时我们经常说的那个选题,而是讲的主题或者叫研究对象。我们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选题过程公式的,在过程公式这篇文章中,我们从过程的角度把选题分为研究主题、研究问题、还有专业性,大家可以看一下这篇你文章,了解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讲述。我在这里讲的选题随便,实际上说的是研究主题或研究对象随便,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不讨论选题的原因,因为选题对论文非常重要。我经常说选题占论文写作重要性的百分之五十,甚至有人说百分这五十的重要性都不够,如果一篇论文的选题不好,那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的内容做的再好,也不会写出一篇好的论文,所以有人认为选题的重要程度要高于百分之五十。总之,不管它的比例是多少,毋庸置疑,选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研究什么,写什么,真的可以随便,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写,因为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可以写成不同的样子,写成不同的程度,这体现的是你的写作功底,你的自学功底和知识储备,等等,它不体现在你写什么上。常识告诉我们,你提出一个从未有人关注、从未有人提出的问题,难度是非常大的,概率也很小。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讨论原始创新这种情况,在这个前提下,你的选题写什么都可以,因为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写。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讨论选题,只讨论上面的铿锵有力和珠圆玉润。至于什么是铿锵有力,什么是珠圆玉润,大家不要纠结于这个问题,不要因为看了这篇文章,就开始想什么是铿锵有力,什么是珠圆玉润,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第一,我也没给你讲清楚什么叫铿锵有力,什么叫珠圆玉润;第二,把它们弄清楚了,意义貌似也不大。关于论文的评价,更多的要靠我们的主观感觉,虽然我们的团队,这几年也正在努力的把这个事情变得可操作化,变得量化,但是这还是非常难的,我们也只能说是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如果你想把这个问题真正的变的量化、可操作,估计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现在过于的纠结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主观的感觉很重要。这可能又牵扯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经常有同学问我,自己的论文写到什么程度就是一篇好论文了?我经常这样给他们回答,只要你自己觉得好,它就是好的。你觉得自己的论文是一篇好论文,那它就是一篇好论文了。也有很多同学不理解我的说法,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写的论文很好。其实,这个时候你说自己的论文好,是非理性的,不客观的,因为我能给你的论文找出很多问题,而且,当我把这些问题指出来时,你也会认可这些问题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不给你指出来,你自己却意识不到呢?这是因为你不是客观的、理性的去评价自己的论文的,而只是以一种“自己的孩子就是好,别人的孩子就不好”的心理去评价自己的论文的,并没有客观的进行评价。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客观的、冷静的、理性的评价自己的论文,那么,论文中的这些问题你都是可以发现的。当你真的发现不了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论文里面,每一个细节都很好的时候,那你的论文就是真的好。我经常讲,大家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论文有问题,那么你的论文就是真的存在问题;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论文没有问题,自己的论文就是好的,那你的论文就一定是一篇好论文,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本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能够评价论文的好坏,所以你要相信自己。

虽然我们不是很容易讨论清楚好论文的标准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从过程的角度努力去做。为什么在一部分我们认为“百投百中”的这种冲动于发表无益,于写作有功,就是因为这种发表的冲动,可以促使我们重视论文写作的过程。虽然,我们并不容易能够轻易讨论清楚好论文的标准是什么,但我们可以从写作过程的角度去重视这样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大概的列举了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个方面,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好论文是怎样生成的。首先,仍然是选题,在之前讲选题时,我反复特别的强调,选题要重视两个东西,一是创新性,二是是学术性。所谓的学术性,更多的是指专业性,而所谓的创新性,更多的是指观点的创新。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过对选题的评价的问题,比如说新材料、新方法、新角度,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假象,真正的创新是指观点的创新。其他的就是一些论文结构性的要素了,在这里,我们基本上全都列举出来了,比如,第一个就是标题,要重视论文标题的一致,关于这点,说起来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有感觉,但很多人都在这种问题上栽倒过,很多人都不重视自己论文的标题。比如说,很多人的论文标题就写成“某某某研究”、“某某某初探”、“浅析某某某”、“论某某某”等,很多人标题都是这样的,这就是不重视论文标题凝炼的表现。论文标题一定要做到清晰、有力,能够涵盖论文的所有内容,像“某某某研究”,这个标题就指向不明,虽然论文的标题是“某某某研究”,但别人并不会通过这个标题,清楚的明白你到底研究了什么,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以及通过研究到底发现了什么,如果单看这样一个标题的话,别人是不容易得到这些信息的,这就说明你的论文的标题,没有涵盖论文的所有内容。第二个,摘要和关键词。有一位大学老师曾经问过我摘要的问题,因为有一次他投稿,二审都结束了,期刊编辑仍然让他修改摘要,他就问我摘要应该怎么写。摘要一共有十八种写法,具体哪一种写法适合自己的选题,还要另行讨论。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一下就懵了,原来摘要还有这么多写法。在以前,大家应该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过于高估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你的这种感觉可能是一个假象。我以前经常听人开玩笑说:“为什么是一个假象呢?因为从来没有人教你论文应该怎么写,你也从来没有学过论文怎么写,凭什么就相信自己的感觉了,凭什么就相信自己写的就是好的呢?”,标题和关键词,也包括关键词的选取。很多人认为选取三个或五个词语,凑够数量就可以,比如,比较初级的作者,写了两个关键词后就不知道写什么了,再也找不出来第三个关键词,实在没办法了,他们就会把论文的研究方法写上,甚至有的人会写上反思,这写都是不可以的。关键词的选取,选取几个,选取哪几个,是有很多讲究的,是有很多规范性的要求的。再一个,作者。作者包括每一本期刊对作者简介这部分形式内容,或者说是格式的要求,也包括作者的通联方式、地址、邮箱、电话等等,这样的一些信息。在你的论文中,这些内容都是应该是要有的,哪怕是严格执行双向匿名审稿的期刊,也一定要有一页是写这些信息的。再一个,引言、正文和结语。这三块内容,如果要展开讲的话,内容会非常庞大,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就不展开讲述了。最后一点,文献与注释。很多人不太重视文献与注释,甚至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应该什么时候用文献,什么时候用注释。对一篇论文来讲,文献与注释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所接触的所有的编辑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编辑,在审稿时是先看文献的,如果你的文献不过关,前面的所有内容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当然,具体应该怎么引用文献?怎么添加注释?什么情况下用文献?什么情况下用注释?这就是具体的写作过程中的事情了。如果你想要写一篇好论文,这些结构上的要素哪一个都不能忽略。比如,有人认为,关键词不就是三五个词嘛,也不是很重要,我就随便用三个,我用了三个也没有人对我说什么,但是,这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放松,自己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只有当你把每一个结构要素,都按照规范的形式和格式做完、做好了,从整体上来看,你的论文才有可能成为一篇好论文。当然,也不排除有的论文的摘要、关键词、标题、文献和注释并不规范,也可以是一篇好论文,因为这种论文的内容一般都是很好的,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而且数量还不少。但是,这些论文不是你写的,这种论文的质量非常高,但在论文形式要素上,有很多的问题,一般这种论文都出自大家之手。正常情况下,这种论文应该不是绝不部分人能够写的。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作者来说,还是应该从基本的形式要素出发,一个一个的去把这些内容做好,这样最后呈现出来的论文,从整体上来看,才有可能是一篇好论文。

第二个是审稿的角度。从审稿的角度来探索一篇好论文应该怎么去写,首先,我们要理解审稿的过程。有的同学可能已经比较熟悉审稿的过程了,国内的大部分学术期刊,它们的审稿过程基本上还是没有一些太大的问题的,当然,有的期刊不审稿,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办法,也管不了它们,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审稿。审稿过程,有初审、二审、三审,有一些杂志还有四审,国内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核心期刊是有四审环节的。那么,初审、二审、三审、四审分别审什么,在这里,我们不展开讲,本文我们着重看一下初审,审什么?假如你是一名普通作者,论文投稿的方式是自然投稿,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你就应该特别重视论文的写作形式要素,因为在初审时,审的就是这些东西,这时,你不能说自己的论文好,自己的论文质量非常高,只不过是形式上有问题,不严谨,不规范,如果你的论文是这样的,很可能连初审都过不了,如果初审都过不了,就更谈不上二审、三审、四审了。因为初审审的就是论文形式上的东西,论文不规范,反应了作者自己对自己的不负责,反应了一种不严谨的写作态度,既然作者自己对自己稿件的态度都不严谨,那么,编辑就更有理由对你的论文不负责了,自己对自己的论文都不负责,凭什么要求编辑对你的论文负责呢?当然,如果你能遇到一个好编辑,一点点的告诉你自己论文形式上的问题,让你进行修改,我认为你是很幸运的。但是,正常情况下你是没有这么幸运的;第二,我们要考虑到自己论文要给读者、编辑以及审稿人提供便利,而不是给他们制造麻烦,这也可以倒逼我们的论文写作。比如,如果论文的标题含浑不清,其实就是在给别人制造麻烦,因为别人不能通过第一眼,就能够看清你的论文到底写了什么东西,写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些方面的内容,别人是看不出来的。那么,从标题上来讲,如果你的论文标题含混不清,就是在给别人制造麻烦,原因在于你自己不重视论文标题的一致,自己的这种不好的写作习惯,会在无意间给别人制造麻烦,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不好的论文写作过程。论文应该给别人提供便利,而这种便利是指别人在阅读你这篇论文时的便利,你的论文要让别人能够读下去,并且读得顺畅,读得感觉很好,让别人愿意读,并且读完以后,还能让别人快速的获取论文中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所谓的便利,指的就是这点。你对论文里,每一个大的形式上,大的结构框架上和每一个小的细节方面的不负责,都是在给别人制造阅读上的麻烦,比如说关键词、注释,等等,各个方面,你的麻烦制造多了以后,就会影响编辑和审稿人对你这篇论文的判断。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通过看一些期刊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我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审稿意见,都是针对一些形式上的,一些低级的、初级的小问题的,这些审稿意见,不见得是审稿人从专业角度提出的,他们在跟你探讨论文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时,也不见得能够从非常高的角度,给你提出一些多么有用,多么伟大的意见。当然,这种情况是很少的,我认为这种人是幸运的,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机会,让编辑给他们指出论文中的小毛病。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你只能自己对自己的论文负责,自己想办法把这些问题克服掉,要为给别人提供阅读便利,而不是制造麻烦。我们从审稿的角度来讲,考虑编辑怎么审稿,考虑其他人怎么阅读你的论文,也可以倒逼我们的论文写作。在这里,我提出了四组词语,十六个字。第一组是开门见山。写论文不要绕弯子,一定不要让别人在阅读到你的论文的三分之二时,还不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还不知道你到底写了什么东西。你想写什么,在写论文时,第一句话就要说清楚,说完就停止,不要拖泥带水,也不需要铺垫,不要给自己的论文画蛇添足,啰嗦起来没完没了。其实,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在这里,我强调的其中一点就是开门见山,上来就说;第二组是观点鲜明。你对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持什么观点,赞同或反对,一定要非常明确的表达。在写论文时,不作者能单单把要研究的东西讲完了,论文就写完了,这也是很多人在写论文时的一种常态。但是,这种常态是不健康、不正常的,这种所谓的常态和习惯是不利于论文写作的,不利于把论文写成一篇好论文。所以,作者对自己论文中的研究问题一定要有观点,而且观点一定要非常鲜明,要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你到底在说什么。第三组是结构清晰。它包括框架上的,还有小的二级标题,甚至是小的三级标题上的清晰,同时,形式上、逻辑上都要清晰明了。在审稿时,有的编辑习惯会先看论文的标题,也有的编辑会习惯先看文献,这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可能就会看论文的二级标题。第三个环节,会看论文的前言和结语。你费了很大时间与精力,写的正文,反而是编辑最后才会去看的,编辑一开始是不看这一部分的,因为很长,他们没有时间去看,所以论文的结构一定要非常清晰,让编辑能够通过三个或五个小标题,一下子就提炼到你的论文的主题,一定要有这种效果,如果编辑看了你的每个小标题以后,还是判断不了你的论文到底在写什么,那就很危险了。最后一组是文风朴实。论文的语言,第一不要晦涩;第二不要华丽。因为学术语言讲的是平实和客观,尽量少有主观性的东西,论文的文风平实朴素就可以了。如果你把论文弄得很华丽,很晦涩,弄得貌似很高大上,那么,会成为别人在阅读你这篇论文时,语言上的障碍。所以,我强调文风朴实,只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

第三,从期刊评价的角度来探讨论文的写作过程。我们讲到了一些“以刊评文”的问题,事实上,以刊评文有利也有弊,我们在这里简单的讨论一下,期刊评价跟我们的论文写作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列举了北大中文核心在评选期刊是否入选它的目录时,所用的一些指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1992年第一版目录只有三个指标,到了2014年第七版目录时,已经有十多个指标了,它的每一个指标跟论文写作的过程都是相关的,我们先挑几个指标,简要的介绍一下,为什么期刊评价跟论文写作的过程是相关联的。先看“基金论文比”这个指标,你的论文挂不挂基金项目是很重要的,因为牵扯到像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南京大学的CSSCI期刊目录、EISCI等等这些期刊目录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指标,所以,论文有没有项目对期刊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也有一些期刊并不重视这个指标。如果我们要了解,哪一些期刊重视这个指标,哪一些期刊不重视这个指标的话,可以从上网查询,或者进入我们的数据库中查询,我们的数据库中有关于所有期刊指标的一个整体上的统计和对比。对期刊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影响因子,与影响因子相关的很多指标,比如有,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包括网络下载、被引指数、互引指数,等等。这里有一个指标是他引量,他引指的是有多少人来引用你这篇论文,从这个指标上来看,我们就可以考虑你的论文写什么,怎么写,写成什么样子,别人才有可能对你的这篇论文感兴趣,别人在写论文时,才有可能引用你的论文。很多人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期刊里面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是可以这样去考虑的,因为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你跟期刊的需求是一致的,只有当我们的论文和期刊的需求,达到高度一致的时候,论文的命中率才会高。当然,这个匹配是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只是考虑这个指标。那么,写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更容易被别人引用呢?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理论研究类的论文更容易被别人引用。如果你写一个应用研究,比如,社会科学里面的对策研究,自然科学里面的计数,或者文学里面的作品研究,等等,这些论文的被引率是比较低的,被引率比较高的就是理论研究,所以,我比较提倡去做理论研究,因为理论研究被引率高。当然,因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他引,没有考虑其它的指标。事实上,在很多指标上,理论研究的表现都是突出的,跟其它类相比较,都是突出的。那么,这就反过来提示我们,要尽量做理论研究,哪怕你做的,你讨论的是一个实际应用的问题,也要把它转化成一个理论问题来讨论,而不要单纯的去讨论一个实践问题。比如,我们知道教育学里的论文,发表难度比较大,发展难度比较大,这是因为这个学科里面的很多人都在写教学类的论文,搞教育的人,写教学类的论文就类似于一个公务员写公文,两者性质上是一样的,因为写公文是公务员的工作,写教育类论文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很多人反应,我对很多问题的理解过于苛刻,但按照我的理解,教学类的论文不是一个学术论文,它只是一个工作论文,所以你发表的难度自然就大。这样的论文被别人引用的概率也很小,因为它牵扯到具体工作上的事情,具体工作上的事情能有多大的价值让别人去关注,让别人去引用呢?这个不好说,因为同一堂课,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教法,你不能证明自己的教法就是好的,这是很难证明的。所以,我一般提倡,把这种问题转化为一个理论问题来讨论,可能这个时候,各个指标就都上来了,因为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会有意无意的用这些指标来看你的稿子。因为所有的期刊都被这些东西绑架,甚至很多人都会无意识的这样去做,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有理由去考虑这十多个指标,因为我们要追求命中率。

我们再看第二个表格。这个表格列出的是每一个指标,统计了哪一些东西,以及这些东西的来源是什么。我们要经常去看,每一个指标的统计源,比如,这上面有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大报刊的资料索引,还有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三大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还包括一些行业性的期刊,比如,文学里面的选刊,也包括一些数据库,比如,这上面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北大的、南大的、知网的、万方的,等等,很多的数据库,这都是他们的统计源。另外,还有一些国外的统计源,我们就先不管他们了。至少,大家通过看这个表格后,可以去关注这些文摘,我一般比较推荐大家去关注一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尤其你要关注里面的非全文转载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里面有全文转载,有观点转载,有的比观点稍长一点的转载,但也不是全文转载,我特别提倡大家去关注非全文转载的内容,比如,直接从原文里面摘出来的一段的话,看到以后,你要考虑为什么这一段被摘出来了,这一段在整篇论文中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还有一些文摘的编辑会对原文进行缩写和改写,那么,你就可以跟原文进行对比,看一下这个文摘的编辑为什么会这样去改、这样去缩。如果你经常注意这样的一些内容,这对自己论文写作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文摘编辑的编辑水平是非常高的,我向来是这样认为的,文摘的编辑水平比一般期刊的编辑水平要高,因为文摘编辑的工作不是编稿子,而是从很多的稿件中,再筛出好内容来,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改写和缩写,从学习和写作的角度来讲,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比原文更有参考价值。我们再看一下这个表的第二部分,表格的后面还有一些数据库,也有一些国外的,因为有的学术论文可能也会牵扯到一些国外的统计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我们把这张表格呈现出来,只是为了提醒大家,有一些文摘,有一些索引,大家是应该要注意的,这些文摘和索引绝不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库,不只是起到了这样的一个作用,表格里的这些内容对论文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的第四部分,精确投稿。关于精确投稿,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第一个方面,精确投稿理念。精确投稿这个概念是由我们的团队提出来的,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是因为我们在做这样一个事情,但它并没有什么新意,而且精确投稿是我们大家所共同追求的一件事情,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稿子能够做到精确投稿,能够做到把自己的稿子投到最合适的杂志上,因为只有这样去做,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投稿命中率,但是这很难做到。关于精确投稿的问题,我们整个团队研究了七八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当然,我们也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大规模的发展线上写作社区,因为我们在线上写作社区有一个工作,这个工作就是研读、讨论好论文,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比如,你原来每年读一百篇论文,那么在我们这个线上写作社区里,你每年可能只需要读二十篇或者三十篇论文,虽然读的论文少了,但是对你的论文写作来说帮助比原来读100篇论文时的帮助要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二三十篇是我们精选出来的好论文,也就是说你读的都是好论文,这对你学习论文写作是比较有帮助的。在你研读这些好论文的过程中,你会慢慢的体悟到稿子应该写到一个什么程度,什么样的稿子应该投到什么样的杂志去,慢慢的你自己就能找到这种感觉了。这是我们从观念上讲的精确投稿。第二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讨论精确投稿。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了一万多名可以使用精确投稿功能的体验用户,我们的这个系统叫做“软研大数据”,它是一个期刊智能分析和精确投稿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部分。目前,有一些功能已经开放测试了,比如,我们的精确投稿,我们的智能选题,等等。根据目前的体验用户的测试情况来看,这项技术的使用情况还是良好的。我们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提到,百投百中是不可能的,但通过使用我们的精确投稿系统以后,论文的投稿命中率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然后,再加上我们的论文文诊这一块功能,它的两次结合的复合命中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六。这个系统从2014年就开始就做测试,最近开启了大规模的体验测试,根据这两三年的数据来看,这两个环节,两个功能的复合命中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六。我们很难,也做到百投百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提高投稿命中率。

作者:周传虎,学术写作大讲堂创始人

来源:学术写作大讲堂

转自“洁净煤技术”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