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作品
冬至时节话传统……
“又是一年冬至时,传统文化尤众忆,习俗依旧难忘怀,特殊节令众相思,每每此时思念亲,不同寻常显意义,不忘先人和传统,弘扬孝道是要义,习俗文化相映衬,冬至时刻备感思,纪念感怀两相宜,彰显内涵接地气”。一年一度的“冬至”在人们不经意间即将来临,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节令,是所在节令习俗中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且引人关注的,尤其是民间人士十分关心并有所行动,惟寄托其哀思。对此节食,他们不仅是记忆、回顾和感恩,还有形式、内涵和行动,主是传统㦇,也是共同遵守的习俗文化。”不寻常的冬至,不一般的特色,是传统、文化,也是思念和铭记。“冬至”不仅是传统节令,也是民间人士注重的特殊纪念日,同时还是气象学意义上的转折点。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这一天虽不是休息日,也并非节日,但这并不影响“冬至”在人们心目的地位和作用,更不受其他因素所左右,而且许多人们执着追求、有所纪念的,更是尽情感受的。既有纪念意义,也有传统特色和习俗文化,既有惬意特点,也有纪念意义,还有不尽相同的纪念形式,诸多因素的叠加,使得冬至的内涵有所提升,品位在提高。与此同时,“冬至”不仅是节令,而且更多意义上是传统纪念日,届时举行相关活动是必须的,也是应时应节的,民间人士用这种方法予以纪念,确有不同一般的意义和效果,因此,习俗代代相传,只是内涵和特别有别,重视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都符合客观规律,也是意料之中的。。
“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然后一直沿袭至今。《清 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而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和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故去的长辈至亲祭拜,此习俗在许多地方仍在延续。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对于传统节日(令),市民普遍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结,也会有所纪念,更有比较浓厚的思念之情。适时予以表现,彰显其内涵,体现其价值是必须的,也是符合心理预期的。鉴于此,本地人一直习惯于将“冬至”称为“大冬”,许多群众将其视为增岁添福的一个吉祥日子。过去在扬州民间,冬至节气之际还曾经流传着一段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传统民谣,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其内容主要是“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此民谣内容虽有些不尽合理,也有失偏颇,与时代特点并不相符,更不宜提倡,但之所以流行,也从侧面充分反映了过去广大民众对“冬至”习俗的向往和重视。“冬至”虽是节令,但同样被民间人士称为节日,且是比较重要的节日,因为他们普遍卸装“冬至”,纪念“冬至”,体现情怀。因此,每年这期间,还有些传统习俗,下面简要述之,以飨读者。
习俗之一 吃汤圆、烧纸钱祭祖
扬州人的传统习俗风俗是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以前的扬州人,汤圆包好后,先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毕恭毕敬地供奉在祖先的像或牌位前;直至祭祀活动结束,全家人才能欢聚一堂共吃汤圆。“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汤圆不仅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此举也祈祷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健康。
当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习俗,即使在扬州地区,也在一定的差异。冬至期间,虽然都是吃汤圆,但有的地方是吃甜的小汤圆,也有的地方吃以菜为馅心的大汤圆,但不论是那一种汤圆,冬至节令期间吃汤圆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受到民间人士的普遍重视。
习俗之二 煎大粉、烧豆腐不可少
除了上面的吃汤圆习俗之外,老扬州人还有在冬至煎大粉、烧豆腐的习俗,只是没有吃汤圆那么流行。在一些老扬州人的习惯当中,每每冬至未到,就忙开了,主要是为大冬期间的祭祖做准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有些人这方面的意识逐渐淡薄了,他们认为现在百无禁忌,只要摆上几样菜意思一下就行,但在过去的社会里,这方面是很有讲究的,决不能马虎了事,不管你家是富是贫,一般均要办上四至六个菜,荤素搭配,其中煎大粉和烧豆腐是必须的,到时再行三叩九拜之礼,祭拜祖先。
习俗之三 冬至开始“数九”,民间流传“九九歌”
每年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扬州地区就正式进入了数九寒天的季节。每年的“冬至”开始,每隔九天就算一个九,依次向后数,直到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结束。此时气温已经回升,基本告别寒冷的冬天。因此,结合“冬至”后的数九天气,民间热心人士编造了一首“数九歌”,流传一时,我在上学期间就听老师讲过,至今仍记忆犹新,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今天将其奉献给广大的读者,让大家尤其是年轻的读者从中了解相关内容,领略节令风采,增强传统意识,“九九歌”具体内容如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河开,六九冰走,七九八九河边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样的民间歌谣既诙谐压韵,生动形象,又易于记忆,因而流传甚广。
定稿日期:2022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