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作品
从《扬州美食 “刻”酷耐唠》想起的……
不久前,地方某媒体刊登了一篇关于淮扬食品雕刻方面的文章,标题就是《扬州美食 “刻”酷耐唠》,作者在文章里面讲述了一些关于食品雕刻方面的内容,我看了以后,不仅引起我记忆深处的一些东西,激发起了我的想象力,也使过去的历历往事在不经意间有所呈现。不仅如此,我仍然觉得意犹未尽,想补充一些东西,经过一番考虑后,今天才抽空用文字的方式予以表述。
每每提及食品雕刻,我相信业内人士乃至许多顾客,他们基本都有印象,或者说是有比较深刻的记忆,因为食品雕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众不同,耐人寻味,是淮扬美食技艺文化的一株奇葩,曾经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也有相当的吸引力和特点,是不可多得的一门技艺,对于促进淮扬饮食多元化,提升品位,彰显魅力都有独特的作用,也有丰富的内涵。食品雕刻,与其他淮扬菜肴制作技艺不同,不仅讲究技法,而且需要足够的耐心、细致和巧妙,一个高雅且大方的食品雕刻作品,不仅选材得当,做工精细,而且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颇有巧夺天工之感,给人以艺术般的欣赏,同时会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无论是瓜果雕刻,还是其他食品雕刻,无论是瓜灯雕刻,还是水果、萝卜等雕刻,皆是一门学问,也有丰富的意境,还有明显的人文特点和特别的内涵,这是雕刻本身所决定的。想当年,我市有关部门曾举办了多次食品雕刻培训班,还因此而设立了××食品雕刻工作室,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雕刻大师,现场讲解,向学员们传授相关技艺,让一批富有潜能、也有志趣,还有能力钻研、学习雕刻技术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使这一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一段时间内,食品雕刻方兴未艾,成为业内或者是社会上的热闹话题,参与者众,大家普遍对食品雕刻技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欣赏的同时还想进一步了解、感受并观察。鉴于此,为顺应民意,彰显魅力,提升知名度,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某个夏季的晚上,我市相关部门在某护城河边某专业市场,曾举办了一次规模较大,影响广泛的食品雕刻作品展示,吸引了一批具有专长的人才,他们纷纷将自己满意或拿手的食品雕刻作品带到现场,供广大市民欣赏、观摩。一时间,偌大的食品雕刻作品展示场地,人气旺盛,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若用摩肩接踵 形容并不为过,大家面对一件件不同造型、不同特点的雕刻食品,大多数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或认真欣赏、仔细观察,或驻足观望,凝神注视,那场面是何等的热闹,效果是如此的良好,特点是那样的鲜明。虽然是一次活动,却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这也说明食品雕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是受到业内人士和大家关注或重视的。
食品雕刻是一门传统的技艺,也是一门独特的工艺,根据相关记载,中国在食品上加以雕刻,历史悠久,大约在春秋时已有。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食品雕刻是用烹饪原料,雕刻成各种动植物,人物,花卉,风光建筑等各种图案与形态来美化菜肴装点宴席的一种的美术技艺。它既是烹饪技术的一部分,又是艺术殿堂里十分独特的一门特殊艺术,人们常讲,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而食品雕刻技艺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具体,雕刻是艺术,,具体讲是造型艺术,是我国烹饪文化里的一株奇葩,它能化平庸为神奇,使大宴小酌面目一新,为筵席和展台增添了不少情趣和色彩。除此之外,古往今来,还有文人墨客面对食品雕刻,由衷地发出了感慨,也借此而抒发心声,特作诗予以表达,如:眼前一亮谁手巧,瓜果也能变珍宝,可惜要为盘中攴,若能永存胜玉雕;罗卜白菜,各有所爱,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牵狗提笼,各有所趣,燕瘦环肥,各有所情,
神奇作品雕琢成,绿皮红瓢赖刀功,栩栩如生献绝技,餐桌欣赏趣无穷;中华烹饪技艺长,色味形义集于香,一刀一勺露绝学,食雕屡登大雅堂。
食品雕刻品种繁多,其应用范围也很广泛,无论是富有情致的家庭餐饮上,还是在气愤热烈的社交盛宴中,也无论是拼盘还是热菜,只要应用的得当,它都能一展风采,使人在饱享口福之乐的同时,对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过,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今的食品雕刻似乎不像过去那样受到关注或比较热门,影响力也有所下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状况或现实,也是食品雕刻的悲哀,作为一门传统技艺,食品雕刻耐人寻味,颇具特点,不可或缺,是美食园里的别致风景线,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呵护,大家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更好的氛围,为食品雕刻东山再起而不懈努力,这是本人创作此文的初衷。
创作日期:2022年1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