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带来的记忆
光阴荏苒,时节如流,历史总是留给人们太多的记忆或回味,无论是文学,还是地理抑或是其他方面的,而大运河文化及其色彩、表现形式就是其中比较重要且独特的东西,打开祖国的版图,具有地理常识的人士,他们一定不会忘记,在图中有条蓝色的线条波纹,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京杭大运河,她就像一条金色的腰带镶嵌在祖国的东部地区,同时给观者以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有许多联想乃至感叹。
京杭大运河,顾名思义就是从北京到杭州的运河,从其开凿之日起,似乎就注定了会成为历史上的特色之河、价值之河、知名之河、文化之河。康乾时期,大运河逐渐彰显了其非同一般的交通和特殊的功能。历史上乾隆帝六次下江南,与随行人员同乘龙舟,沿运河一路南下,考察地方民情,了解民生福祉,使巡查(考察)有了快捷、方便的通道,乾隆也因此兴致勃勃,在沿途尽情地享受运河之行的乐趣,不仅如此,运河还将沿线许多富有特色的江南名城和华北商埠有效沟通,实现了货畅其流,尤其是当时乃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华北大量而丰富的能源物质通过运河,源源不断送到了正需要的江南乃至华东,而后者生产的丝绸、纺织、轻纺、粮食等民生物资又沿运河运到了华北乃至北方地区,这种货畅其流,互通有无的做法,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运河航运的重要性。尤其在缺乏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过去,水上运输十分重要。
正是由于运河航运的发达,许多文人墨客也纷纷来到了江南,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他们沉醉其中并发出了由衷感慨,同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从而给运河文化乃至沿线城市留下精彩诗句,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诗,看似描述的城市,其实也包含了运河的功劳。特别在唐代,一度曾有“杨一益(成都)二”的说法,这不是杜撰和传说,而是历史上两个城市发展、进步乃至繁华的真实写照,此话即使放在今天,也有相当深刻的借鉴和学习意义,还有不同一般的宣传作用。
如今的许多运河沿线城市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已经基本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无论运河沿线的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河上运输,还是岸边景色,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这些地方的城市或乡村面貌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体是喜人的、乐观的,也是越来越好的,若用今非昔比乃至若用翻来覆去形容,也许并不为过,而运河文化、运河风情等,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彰显,如苏北某运河城市的沿线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运河沿线全部驳岸,整齐划一,河边树木葱茏,绿化整齐,特色建筑引人注目,如某皇冠假日酒店,恢宏的建筑群给人以热气不凡的印象,顶部金色的似琉璃瓦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气壮观,运河水街别具一格,某某大桥横贯东西,双向六车道,车辆在其中穿梭往来,畅通无阻,尤其是运河旁的绿化带延绵不绝。各种花木树木错落有致,呈现出花木扶疏的生态自然景象,令人不由得啧啧称奇。河面上大小船只有序通行,而运河文化则是彰显了活力之所在,历史上开邗沟,筑邗城,从而形成了运河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其强大的水上运输作用,令人刮目相看,曾有报道称其运输量相当于国内某重要铁路的倍数,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这就是风情运河,也是文化运河,也是运河开通后沿线城乡不断变化的历史记载。
创作日期:2022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