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其它 >> 文章正文
  • 时间-2——“时间是有范围的”——微观篇

    类别:其他 作者:素馨与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2/10/5 20:05:59 网友阅读:427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前序:

    “一湖的月光,被我轻轻捧起在手里,涓涓流下,又泛着白。这凉意,多么彻透……“又梦到她了?”她看在旁边笑着,望向月旁的那颗星,两只不大的手,背到后面,偷偷地藏了起来。沉默……她用目光告诉我,她的心依旧宽容……便任我的心,还继续畅游…………”

    ———————————————————————————————————————————

    正文:

    为何说时间是有范围的?

    首先,我们这个论点是有个前提的,即,要对于特定的文明科技水平而言。

    我们都知道,如果对宇宙进行划分,其尺度变化是从微观到宏观,两头延展趋于极限(起码靠人类目前科技难以想象),即,观察世界不论是无限地缩小还是无限地放大,都找不到尽头,故而这中间尺度也无限长,而人类就身在中间的某一段尺度范围内。时间是有范围的,其两个尽头分别是在宏观及微观(以人类文明作参照):

    微观来看。

    我们知道眼前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更小的物质或粒子组成的,并且几乎可以一直细分而没有尽头。并且越往细处分,原本模样特性各异的物质,在微粒组成上都会逐渐展现出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比如说我们面前有片土地,上面长了青草,再往上是天空白云。我们逐步把面前的物质分解开来,从微观角度进行审视:首先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能看到粗略的细胞层次,土地、青草、空气的组成会明显不同;然后到电子显微镜,通过电子束,我们可以“看到”粗略的原子级别,即纳米尺度范围,这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不论是组成土地的有机物、无机物,还是青草细胞的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结构,甚至是空气中的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等,它们竟都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原子组成,而这时土地与空气交界处的轮廓会明显地变得混沌。

    人类目前科技还观测不到更细微的粒子结构,假如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原子中的原子核,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甚至可以看到夸克,这时有一点可以肯定,土地与空气交界处的那颗青草已经完全不可辨别了,而从上到下,它们都是由极为相似甚至毫无差别的粒子堆在一起的,做着无规则的躁动。此时,仿佛能感到某些常规性的东西触碰到了边缘。比如,“我们的时间”。

    因为越往细处分,眼前的所有的物质组成都会变得越来越单调,而且做着看来毫无意义的无规则运动,从一个长久的角度来看,这种没有意义的运动变化整体趋于一种静止,而这意味着,我们的时间到达了边缘(就我们的科技程度而言)。

    上面的解释趋于感性,下面换种理性些的解释。

    因为人类能够操纵的数量级只能到达纳米级,这时相对更细小的尺度而言,我们与之毫无瓜葛。这就像堆积木一样:最初我们只能搬动非常大的积木去建筑、去研究,此时,我们会认为积木堆成的只能是方正体,而用同样的空间却堆积出光滑体、圆球的必定是别的物质,就像我们认为动物和石头不一样一样,我们觉得方正体和球体必定是完全不一样的。可后来惊奇地发现原来长久以来一直以为是最小单位的积木块,原来是由更小的积木块堆积成的,之前的球体原来跟方正体一样都是积木。再之后我们发展发展,又发现这更小的积木还由更小的积木组成。前面我们说过,我们的时间是以铯原子固定条件下的能级跃迁放出的电磁波周期而定的,它对于宏观的我们是精准的,可如果我们能从原子之下的更小尺度再来看这个定义,会发现其误差越来越大,此时人类再把自己的“时间”牵扯进去的话,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了,并且毫无意义,也就是说我们的时间到头了。

    只有当技术发展到人类能够利用更微观级别的物质,制定更精确的时间尺度定义,才能扩大自己的时间范围,将之纳入观测啦、计算啦、研究啦,这时它们才算从人类意识中产生了影响,并被纳入了“人类的时间”。在此之前它们存在,并且存在变化,可称不上“时间”,它们变化只是源于宇宙法则。(它们自身并不知,在“时间”上自己是向前的还是向后的,根本没有“时间”的概念。)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