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流行的方言……
在江淮流域的广袤地带,尤其是过去扬州、江都一带,过去曾产生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甚广,被民间人士广泛采用的方言,这些有地方特点的民间语言一度流行,使用者众,颇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大家不仅乐于使用,而且善于用其交流、沟通,彼此之间都喜欢这样的语言,彼此感到亲切,且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说者自如洒脱,十分连贯,听者明白其意,有所感悟,这样的场面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曾经屡见不鲜。
自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开始,就曾经常听人尤其是我的长辈顺势讲出许多颇有地方特点的方言或民间语言,这些内容丰富,内涵不一,表述各异,特点明显,朗朗上口且颇有特点的地方语言,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民间人士普遍采用的交流工具,具有适用性强,绘声绘色,不同一般的特点,长期植根于民间和大众之中,广泛流传于社会之中,成为当地人们相互交流、彼此沟通时的特殊风景线,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发挥了比较突出的作用。许多人对这些民间俗语了熟于心,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他们一旦遇有适当的时机或场合,随时可能脱口而出。这些语言内容丰富,简洁明了,或风趣、或幽默、或富有寓意,给人以风趣、幽默、特殊的感觉,同时也对地方语言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些民间文化同样带来了深深启迪。如过去一度时期,市场上粮食供应比较紧张,在此情况下,若是遇到小孩吃饭有意浪费粮食行为时,人们尤其是家长就会当面或及时教育并提醒孩子们:一定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否则响雷打头。还有过去在儿童读书或成年人工作或做事的时候,往往有些人不善于合理利用白天的时间,也没有意识白天的有利时机,因而同此浪费了许多美好光阴,针对此一现象,就会有人适时地善意提醒他们:“日不作,夜摸索”,“白天不读书,晚上费灯油”,因为当时还没有普及电力照相,只能用煤油灯之类的照明工具。其他还有“要得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要使儿童平安和健康地成长起来,就不能放在温室内,要善于根据天气状况,调整饮食和衣着,始终保持适量的饥饿和寒冷,不能一味地饱食终日,穿戴过多,而难以适应外界的的环境变化,这样才能使其适应环境,有利于今后健康成长。还有“脚大踩地稳,手大抓赢钱”,“宁叫人负我,不要我负人”,前者意思比较简洁,通俗易懂,其内容却带有部分不合时宜的封建、迷信特点和思想,因此不宜提倡。后者则颇有特色和道理,意思也明白,就是宁可别人欠我的人情和帮助,也不能让我欠别人的,表明说话人是开明、善待他人之辈。还有“晚上讲讲,早上躺躺”,意思就是某人晚上不及时睡觉,经常聊天到深信或通宵与他人说话,第二天早晨却起不来或干脆不肯起床,于是针对这一现象,人们就习惯于用此话形容这一些人,倒也有几分形象贴切的特点。其他还有“家有三担粮,不当孩子王”,意思就是只要家中还有粮食,就不要去带孩子(学生)们,因为这是传统行业中比较辛苦的职业,当然这已是过去的一种说法,现在随着形势的发展,早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一山两水亲兄弟,两山一水如路人“,此话的意思较之前面的语言显然有些复杂,但仔细分析之后也不难理解。意思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之间感情是真挚的,若是异父同母之间的兄弟,其感情就不如前者,也许就此大打折扣,不易融洽,甚至于形同路人。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如今昔日的许多地方特色化语言已不复存在或渐行渐远了,日常生活中也难听到了,当然对此类语言感兴趣了人也越来越少了,这些民间特色语言现已产生了较大的危机感,还有失传的可能。只有尽快整理出特色化语言的内容,让大家共同回忆并分享,才能使特色语言有市场、有作用,发挥应有的效果,对此我们充分期待。
修正日期:2019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