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已咨询编辑部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2期):
https://ydnx.cbpt.cnki.net
3、刊内电话:0433-2732295
4、刊内邮箱:nxxb123@ybu.edu.cn
5、出刊日期:季刊,逢季末月30日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严正声明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5年04月28日
关于警惕冒用《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严正声明
近期,本刊接到多起举报,有不法分子冒用《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名义,通过非官方网站、自媒体平台、社交群组等渠道,假借“征稿”“论文代发”等名义实施诈骗。部分人员更伪装成本刊编辑,以“服务平台上线”“学术资源服务”等虚假承诺为诱饵,向教学科研机构、广大作者及读者进行欺诈活动。上述行为已严重侵害本刊声誉,扰乱正常学术秩序,现严正声明如下:
一、投稿渠道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CN 22-1261/S)系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正规学术期刊,由延边大学主办,唯一合法投稿渠道为编辑部官网(官网地址:https://ydnx.cbpt.cnki.net)。本刊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开展审稿及论文发表业务,所有非官方渠道的“代发”“代写”服务均属违法欺诈行为。
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https://www.nppa.gov.cn)提供期刊真伪查询服务,建议作者通过官方渠道(https://www.nppa.gov.cn/bsfw/cyjghcpcx/qkan)核实刊物资质。
二、法律追责
凡假冒本刊名义开展业务的机构及个人,本刊将依法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及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列入行业黑名单、向主管部门通报等。
本刊郑重声明:坚决维护学术出版秩序和作者合法权益,对一切侵权行为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的权利。请广大读者提高警惕,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特此声明!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编辑部
2025年4月28日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征稿启事
【2024年04期信息】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于1990年创刊,季刊,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延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4-799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2-1261/S。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和“双百方针”,及时反映农业各领域的科研成果,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科研成果,繁荣农业科技和教育事业,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农业经济服务,为科教兴国服务。2024年起,《延边大学农学学报》由学校委托延边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主要刊登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园艺科学、林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农业会计学等方面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主要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大中专农业院校师生、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等。目前设有“乡村振兴战略·生态与环境”“畜牧·兽医·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园艺”“长白山生物资源”等栏目。
近年来,《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先后获得首届中国民族类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吉林省一级期刊、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优秀团队等荣誉。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为季刊,每季度季末出版。
热烈欢迎学界、业界人士踊跃投稿!
投稿方式:ydnx.cbpt.cnki.net
联系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延边大学农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133002
联系电话:0433-2732295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投稿须知
【2024年04期信息】
1文稿格式
1)Word文档,A4页面,1.5倍行距,单栏排版。
2)中文题名使用黑体小二号字,中文作者姓名使用楷体四号字,中文作者单位使用楷体小五号字,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使用楷体小五号字。英文部分字号与中文部分相同,字体统一使用TimesNewRoman体。
3)正文中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英文和数字使用TimesNewRoman体五号字,图表、注释和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小五号字。一级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号字,占一行;二级标题使用黑体五号字,占一行。三级标题使用楷体五号字,占一行。
2文稿首页项
2.1题名
准确、精炼、清晰,充分反映论文的基本内涵与特色。中文题名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25字;若有困难,可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中、英文题名内容应一致,英文题名通常以名词短语为主要形式,整个题名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专有名词除外);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写词、外来语、代号和商品名。
2.2作者姓名及单位
按署名顺序排列。各作者之间以“,”分隔。中英文作者姓名顺序应一致,通信作者一般为研究生的导师或本项目的主持人。作者英文名为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全称大写,名全称只首字母大写,如WANG Dazhong。作者单位请准确写出全称,不能简写。
作者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市名和精确邮政编码,英文省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
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不同机构之间以“;”分隔。
2.3摘要
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句首不要简单重复文章题名中的信息;简短、精炼,且有信息量,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或化学式;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加说明。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研究方法和结果一般用过去时态表述,结论一般用现在时态表述。
2.4关键词
关键词应有3~8个,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尽量用全称术语,除非是常见的/本/相邻专业周知的缩略语;关键词之间用“;”分隔;英文专有名词首字母应大写、及专业术语按要求大写,其余词的首字母小写。
2.5中图分类号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自查。一般选1个,如涉及其他学科也可选2个或3个。
2.6首页的脚注释
注释包括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xxxx-xx-xx(注明投稿的年-月-日)
基金项目:准确、完整地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通信作者:格式与第一作者简介项目相同。
3引言
引言内容包括研究意义、学科进展、问题和切入点、研究目的。引述科学进展时,应围绕关键词,分别或综合叙述该学科的发展和现状。应该引用重要的近5年的参考文献。
4正文
论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2.1、2.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2.1.1、2.1.2…排序;引言不排序。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5讨论与结论
结论是全文最后的结论,而不是各小段小节的简单重复。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下结论必须在论据全面、充足的情况下,否则结论应慎重)。讨论要有针对性,围绕本文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展开;在讨论中可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的改进意见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等;忌离题、空泛、简单地与前人结果比较而无一自己的观点。
6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应为直接引用文献,不能间接引用。只列出国内外与文章切实相关或相近的研究文献。
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1]、[2]……连续编码,并置于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的右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