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刊内网址(202407期):
http://zzkxyjs.alljournal.cn
3、刊内电话:020-34301343;34300901
15999943408(查稿)
4、刊内邮箱:
zzkxyjsbjb01@163.com
gdszzyjs@foxmail.com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25日出版。
2024年8月20日星期二
《造纸科学与技术》约稿函
【2024年05期信息】
《造纸科学与技术》1982年创刊,原名《广东造纸》。1982年由广东省造纸学会和广东省造纸科技情报站合编。现在由广东省造纸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1982年以来,本刊开辟了“论文与综述”、“实践与经验”、“科普园地”、“信息资料”等专栏。为了适应内容扩版和提高可读性的需要,2009年以后,将栏目改为“工艺技术"(含制浆技术和造纸技术)、“造纸化学品”、“生物技术"“分析检验”、“过程装备”、“节能与环保”、“纸海观潮”等栏目,立意新颖、图文并茂,是国内水平较高的专业杂志之一。2000、2008、2012年均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光盘版)。目前,《造纸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
一、来稿要求
来稿须具备创新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力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简明清晰,篇幅一般以5000-6000字符为宜,综述文章一般不超过8000 字符;中、英文题名及摘要均应为一致,中文题名以 22个汉字为宜,中、英文作者、单位、所在地、邮政编码均齐全;文前附中英文摘要(300 字符为宜)、关键词(4-6个)、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二、文稿撰写格式及要求
2.1中文标题
标题应当能够简洁、明确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及特点,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为了简洁起见,标题中不要出现“研究”、“探索”、“探讨”等词。如果该论文所反映的工作得到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或基金资助,需以脚注方式在本页末注明得到资助的情况(必须包含项目编号)。其格式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xxxxxxxx)。
2.2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
需列明所有作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中国人姓名均采用姓前名后的顺序排列。作者姓名不是汉字的,应当用罗马字母拼写。论文有多位作者的,作者姓名之间用空格隔开,不要加逗号。
作者工作单位列于作者姓名下方,并置于圆括号中。如果论文有多位作者,且作者分属于不同单位,应当在作者姓名之后加注上标“1,2,…”然后在作者工作单位栏中按顺序注明其工作单位,单位名称之间用分号“;”隔开。
作者工作单位中,如果有二级单位,应当在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之间空半格。在作者工作单位后,还需列明作者工作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其中,作者工作单位应当列明省(或自治区)和城市名(直辖市只标注城市名),在省(或自治区)与城市名之间要空半格。例如: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计算机网络人侵防范中心,北京101408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每篇论文均需标明通讯作者,并在作者名后面以“*”标示出来。
每篇论文还需要介绍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以脚注形式标示于论文首页的页末。其格式为:
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已获得的最高学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
例如:张三,生于1985年,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无机材料加工研究。
通讯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已获得的最高学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电子邮箱地址.
例如:张三,女,生于1980年,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化学研究。E-mail:zhangsan@ustc.edu.cn
如果第一作者同时也是通讯作者,则作者介绍的格式为:姓名,出生年,已获得的最高学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电子邮箱地址。
无专业技术职称者,如博士后或在读学生,在标注其已获得的最高学位之后,将其身份标注为“博士后或在读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第一作者需提供一张证件照片,刊登于论文摘要前面。
2.3 摘要
论文摘要需满足国家标准GB/T 6447《文摘编写规则》的规定,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能提供论文的全部创新性内容,以及尽可能多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基本一致,语句通顺(长度一般不超过150个英文单词),不要逐字逐句翻译。摘要应当使用第三人称,不得出现"本文”、“本研究”、“作者”等文字,取而代之的是:“研究了...”、“讨论了...”等。摘要中不要交代研究背景,不要阐述一般性知识,不要出现参考文献,不要出现数学公式以及化学结构式,不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
2.4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关键词应当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工作、方法和结果,有助于读者通过计算机系统迅速检索到本文。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请勿生造主题词,尽量不要用外文缩写作为主题词。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
文献标识码按照原国家新闻出版署1992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标注。其中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标注为“A”,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标注为“B”,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标注为“C”,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标注为“D”。
2.5英文标题、作者英文姓名及工作单位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英文标题应当与中文标题内容一致。标题中,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均需大写。
中国作者姓名的英文写法,应当遵守国家标准GB/T 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中国人名译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写,姓全部大写,名的开头字母大写。复姓连写,且全部字母大写;双姓需将两个姓之间加连字号。如LIHua(李华)、WANG Jianguo(王建国)、SITU Zhiyuan(司徒志远)、ZHENG-LIShufang(郑李淑芳)。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用汉语拼音字母转写。作者姓名长期使用其他拼写方法的,可沿用其习惯拼写法。鉴于汉语拼音中的“u"在英文中没有对应字母,可按照国家标准GB/T 28039-2011的建议将人名中的“u”改写成“yu”。
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需使用该单位的官方译名,勿生造译名。在工作单位后,注明该单位所在城市英文名及单位的邮政编码。不需注省名,最后加注国名。城市名称一般用汉语拼音拼写,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名可按其民族语言翻译。如“Urumqi”(乌鲁木齐)、“Lhasa”(拉萨)。香港拼写成"Hong Kong",澳门拼写成"Macao"或“Macau”。我国的英文译名统一用“China”,不要写成“P.R.China”或“PRC”。
例:NationalComputer Network Intrusion Protection Center,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1408,China
2.6 前言(或称为引言)
论文的前言或引言序号编为“0”。该部分应尽量简明扼要地对本研究的背景,包括的同类研究数据简短概括并标注参考文献即可,且前言部分应少分段,尽可能不分段。该部分不出现图、表、分子式、化学结构式、化学反应式、数学公式等。
2.7 正文
正文标题编号从“1”开始。实验型论文正文,建议包含以下内容:实验部分(含主要原料和试剂、主要的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理论研究论文应当包括研究方案、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后的图表、形成的论点等。由于涉及的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差异很大,理论研究论文的格式不作明确规定。
实验部分在介绍所用仪器设备、主要试剂、原料时,应当标注其型号、规格,必要时应当注明生产厂家。介绍仪器时,推荐的表达方法是:仪器型号,生产国别,生产厂家。如:Q500热重分析仪,美国TA Instruments公司。常规化学试剂不需要介绍生产厂,只需说明规格等级即可。论文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时,需在中文名称后以斜体字标注其拉丁文学名。
2.8 结论
结论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具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所反映的是一般规律,即得到哪些规律性的结果,解决了哪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已有的研究工作有哪些改进。结论中不要重复论文正文中的具体研究方法、基础数据和推理过程。结论可以分段,也可以合并写在同一段里。结论不需分节标题,一般不编序号。结论中应包含必要的数据,但是不能出现插图、表格,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结论不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
投稿联系人:刘庆秀
投稿邮箱:zzkxyjsbjb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