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3期):
https://xuebao.scau.edu.cn/sk/ch/index.aspx
3、刊内邮箱:skxb@scau.edu.cn
4、刊内电话:020-85281673;38632429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
6、官网微信公众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官网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2025年7月3日星期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07月12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2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聚焦“三农”问题研究,致力于荟萃前沿学术成果、推动跨学科对话,积极构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作用,本刊特面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高质量学术论文,旨在汇聚学界智慧,为破解“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一、主要栏目及定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议题,涵盖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产业融合、政策优化等领域。倡导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开展研究,欢迎理论研究、政策分析、典型案例研究等类型稿件,旨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农民问题】
以农民群体为核心,探讨其生计改善、权益保障与发展赋能问题。研究主题包括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农业人口转移、农民增收、农户行为决策等,同时关注留守群体、代际贫困等社会痛点。鼓励基于田野调查、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地位提升的政策创新探索。
【农村社会】
立足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基层数字化治理、农村养老和生态治理等议题。涵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社会服务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支持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优先刊发反映乡村社会韧性、共同体构建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度理论或实践成果。
二、重点研究选题方向
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当前 “三农” 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特拟定以下研究重点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与实施路径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与改革路径
村级资产管理与社会风险防控
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
积极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
乡村治理现代化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与生态振兴
规模性返贫防范与常态化帮扶机制
三、投稿要求
1.原创性:来稿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不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2.学术性:论文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论证逻辑,避免空泛的对策研究。
3.规范性:来稿需符合本刊格式规范,格式要求请参见官网 “投稿指南”。
4.字数要求:字数以 15000-18000 字为宜。
5.投稿方式:来稿一律通过本刊官网在线投稿,投稿地址为:
https://xuebao.scau.edu.cn/sk/ch/index.aspx。
四、稿件处理
1.本刊对来稿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度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审稿时间为 3 个月左右。重点选题征稿将予以优先审稿,投稿作者可通过投稿系统或电话了解审稿进度。
2.拟录用的优秀稿件将在知网专题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本刊微信平台等渠道重点推介,优秀作者也将参与本刊后续开展的系列线上学术交流活动。
3.本刊坚持以质取文,不收取任何费用,优稿优酬(含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和稿酬等)。
五、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510642
电话:020-38675026
期待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共同为推动我国 “三农” 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25年7月11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一、投稿方式与要求
唯一投稿渠道:通过官方网站(https://xuebao.scau.edu.cn/sk/ch/index.aspx)在线投稿,上传word版本稿件,勿上传pdf等其他格式,不接受邮箱或纸质投稿。
作者署名:须为实际撰写者,反对随意挂名或更改署名顺序。
学术诚信:严禁一稿多投、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将列入黑名单,十年内拒绝违规作者来稿。
字数与查重:无严格字数限制,但建议控制在15000-20000字;查重率需低于10%。
二、审稿流程与周期
初审周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若超期未反馈可联系编辑部。
外审周期:一般为30个工作日,需及时配合修改。
结果通知:审稿结果将通过投稿系统及邮件通知,审稿周期通常为3个月。如逾期未收到通知,请联系编辑部查询(为保障您的权益,请勿在此期间另投他刊)。
三、费用与版权
费用说明: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录用后发放稿酬,优稿优酬。
版权转让:本刊有权对投稿文章以期刊、信息网络传播(包括但不限于以电子版形式在数据库以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类网络媒体传播)等形式在国内外出版。如作者不同意本刊对作品进行信息网络传播,请在文稿中说明。未作说明的,视为默认同意。
四、选题方向与质量要求
l 选题方向:本刊立足“三农”研究前沿,聚焦以下核心领域:农业发展(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产业融合、政策优化等);农民关切(生计改善、人口流动、权益保障);农村变革(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同步追踪乡村振兴实践与政策创新。欢迎契合栏目方向、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优质稿件。
创新性要求:本刊以创新性为核心(理论突破/方法革新/视角前瞻),强调研究的原创性、思想性与前沿性,尤其欢迎基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辨与交叉学科探索。
方法要求:实证研究需立足理论选择合理模型,数据可靠,结论需具普适性或政策价值,拒绝复杂运算得浅见;案例研究需甄别数据,客观中立,提炼理论洞见,避免简单堆砌及理论预设剪裁事实;理论研究须明确理论对话点,概念清晰,论证严密,提出新视角、新框架或新命题,避免泛泛而谈和文字堆砌。
编排规范:作者依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稿编排规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见编辑部官网)对文稿体例格式进行修改后投稿。
编校许可:本刊有权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校制度》对投稿文章进行文字处理,如不同意删减或文字修改,请在文稿中说明。未作说明的,视为默认同意。
发布日期:2025-04-25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稿体例排版规范
【官网信息】
一、标题
l 中文标题:正标题黑体二号,居中对齐,副标题楷体小二号居中,另起一行。标题不超过25字。
l 英文标题:正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居中对齐,副标题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标题中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冠词、连词、介词除位于标题开头其第一个字母大写外,一律用小写。
二、作者署名
l 中文姓名:仿宋体小四号居中。两个以上作者姓名中间用逗号“,”隔开。作者姓名为两个字的,两字中间空两个字符。鼓励独立作者。
l 英文姓名: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全部字母大写,作者名第一个字母大写,两个名中间加短横线“-”连接。
示例:SHEN Jin-yan,ZHANG Han
三、作者单位
l 中文作者单位:楷体小五号居中,加圆括号置于署名下方。顺序为:一级单位、二级单位、省、市、邮编。如果作者单位处于某直辖市,直接标注此直辖市。多个作者单位的,用数字1、2、3区分,同一个作者不同二级单位的,用字母a、b、c区分,上角标置于作者姓名后。
示例:(1.××大学a. ××学院,b. ××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0;2.××大学 ××学院,北京 100000)
l 英文作者单位:Times New Roman小五号斜体居中。加圆括号置于署名下方,顺序为:二级单位、一级单位、市、邮编、国名。
示例:(1.a. School of ××, b. Research Center of ××, ××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China;
2. School of ××, ××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 China)
四、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
l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为黑体小五号,内容为楷体小五号,排在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来源、名称及项目编号,项目不超过3个。
示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号)
l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通讯作者:”为黑体小五号,内容为楷体小五号,排在篇首页页脚位置,置于基金项目之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务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邮箱。只需给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
示例:
作者简介:×××(1970—),男,广东广州人,××大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Email:×××@qq.com
通讯作者:×××(1970—),男,北京人,××大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Email:×××@163.com
五、摘要与关键词
l 摘要:“摘要:”为黑体小五号,中文摘要内容为宋体小五号,字数400-500字之间,第三人称撰写摘要,禁用“本文”“作者”字样。英文摘要标题“Abstract:”加粗,首行不缩进,英文摘要内容Times New Roman五号。欢迎英文长摘要。
l 关键词:“关键词:”为黑体小五号,中文关键词宋体小五号。4-6个,之间用分号隔开,列于摘要下方。“Key Words:”加粗,首行不缩进。英文关键词Times New Roman五号,除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之外,所有的英文关键词字母用小写。
六、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l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为黑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标出本稿分类号,涉及多主题的论文,可标出二个以上的分类号,其间用分号隔开。
l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为黑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按照以下标准分别标识: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为A;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为B;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为C;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为D;文件、资料为E,非上述类型的文摘、补白、启事不加文献标识码。
七、正文格式
l 层级标题:一、(一)、1、(1)依次编号,以不超过三级为宜。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居中,2倍行距;二级标题黑体五号,左侧缩进两个字符,1倍行距;三级标题楷体五号,左侧缩进两个字符,1倍行距;四级标题宋体五号,左侧缩进两个字符。
l 正文内容:中文为宋体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五号,1倍行距。
八、图表、公式
l 表格:表题居上,黑体小五号居中,表格内容为宋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三线表,必要时可增加辅助线。表格的上下横线为1.5磅,其余横竖线都为0.5磅。表格内一倍行距。变量名称须用中文,尽量简洁。变量名称及出现顺序,须与正文中完全一致。
l 描述性统计表:对于数值型变量,描述性统计中展示绝对值,不展示对数值,用括号注明单位。对于虚拟变量,请注明赋值1和0分别代表的组别或类别。变量描述性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l 回归结果表:系数和标准误合为一列。显著性用上标格式的*表明,括号内展示标准误,置于系数和显著性程度后。括号为半角格式“()”而非全角格式“()”。系数和标准误均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控制变量是否控制用“是”或“否”注明。变量回归结果同样本量及模型整体检验值之间用横线区分。
l 图:图题居下,黑体小五号居中,图显示效果与正文中小五号字大小一致。横坐标名称横向排列,自左向右,纵坐标名称纵向排列,,自下而上,坐标名称以中文为宜。宜采用黑白图,删除图中不必要的外框、网格线等。刻度线内置,刻度数值应写完整,例如:应为“0.03”而非“.03”。插图应保持足够清晰度,可编辑图片(矢量图),如Excel表格数据生成的图片,Visio,PPT流程图可直接提供文件(.xlsx,.visio,.ppt)。
l 公式:数学公式和正文中的变量或指标代码须用mathtype软件输入,变量均用斜体,但函数名称、数字等采用正体。公式居中排列,公式用(1)(2)(3)编号,编号右对齐。括号为全角格式“()”而非半角格式“()”。公式中每个符号都需在正文中说明含义,公式在正文中的说法为“(1)式”“(2)式”等。
九、注释与参考文献
l 注释:脚注为宋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倍行距。用①、②、③编号,每页重新编号。直接引用领导人讲话或有关政策文件时,前面加“参见”,再说明来源,有关来源应为正式出版物或权威官方网站。直接引用内容须与原文完全一致。引用数据、案例等资料时,前面统一加“资料来源”,再说明来源。
l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为黑体五号,具体内容为宋体小五号,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倍行距,每篇文献独立成段。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不能采用作者出版年制,正文中用[1][2]上标标注,文末按出现顺序排列。不同类型文献引用范式请参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十、附则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发布日期: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