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闻香寻味守正创新,茶海调研学子探寻

2024/8/16 8:32:15  阅读:36 发布者:

710日至714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茶香扬韵,学子寻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黄山市,前往黄山毛峰生产基地进行学习观察,并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谢四十先生开展座谈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助农与乡村振兴在茶产业中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走进生态茶园产区,切身体会采摘工艺

调研团队师生首先前往了位于黄山市富溪乡光明村处的“老谢家”黄山毛峰茶叶生产基地,跟随基地茶农的脚步,学习如何上山采茶以及手工制茶。茶树位于高山之上,周围毛竹环抱,兰草丛生,竹林兰花之香,让茶叶的味道更加芬芳馥郁,放眼望去,茶山一片绿意,良好的生态基础保证了纯天然的生态茶叶,在跟随茶农参观茶园时,茶农说:“黄山毛峰是春茶,在清明时期采摘,摘的时候要保证两芽一叶”。说着他便向调研团展示如何采摘,调研团的成员们也亲自动手采摘了一箩筐的茶叶,为之后的制茶做准备。两叶一芽,严格的采摘标准中体现的是匠心灵韵,也是黄山毛峰高质量的根本保障。

在茶农介绍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了黄山毛峰的生长环境要求以及传统黄山毛峰制作工艺。黄山毛峰生长在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海拔700m以上,降水量充足,年均温15摄氏度左右的地区,周围最好有兰草毛竹生长,可以进一步与茶香结合,净化茶香。从3月中旬到5月初,采茶季共有40多天的时间,根据不同时间段茶叶质量的不同,一共分为九类。传统的黄山毛峰工艺流程包含鲜叶的采摘与摊放,杀青,揉捻,烘焙四个部分。示范杀青时,茶农说:“杀青的时候要把控好火候,手不要碰到锅底。用手去捞去抓,让茶叶受热均匀。”这一步是制作绿茶的关键,高温使酶失活,防止茶多酚被氧化变成红色。杀青好的茶叶放在石板上揉捻,茶农介绍到:“揉捻的时候,稍微用点力。要保证茶叶这个茶汤被揉出来,还要不破坏茶叶的形状。”在亲手揉捻的时候,成员表示:揉捻的时候就能闻到茶叶的香味,过后手上的茶香也残留了很久。一闻让人神清气爽的感觉。

参观茶叶生产工厂,了解现代制茶模式

在生产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调研团成员参观了黄山毛峰现代化茶叶生产基地。“到采茶季的时候,就向每家茶农收购茶叶,然后带到工厂做茶。”工作人员表示,以往的人工制茶大概需要10个小时,而如今在科技助农的大背景下,“老谢家”茶叶生产基地已经大幅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实现了流水线生产,这种生产模式下,茶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制作工艺仅需12个小时即可完成,并且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茶叶原本的质量。

在杀青,揉捻以及烘培三个部分均由不同的现代化设备控制完成。由数字化系统控制杀青及烘培所需温度,更加精准的把握火候与时间,更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本身含有的营养物质。揉捻阶段,由机械设备持续进行均匀翻滚,保证揉捻的精细程度,激发茶香,塑造茶型。最后茶叶将按大小由机械分为不同种类进行打包处理,交由品茶处审核。基地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套现代化生产装置,是在政府及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本,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为保证黄山毛峰的原汁原味,在设计方面根据传统制茶工艺采用了许多技术革新,以保留黄山毛峰真正的纯口感。除此之外,基地也在科技助农的背景下,积极与外界合作,创新茶叶生产方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茶叶的品质。

开展座谈学习交流,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在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谢四十先生的座谈会上,调研团成员了解到,黄山毛峰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茶道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对传统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在黄山毛峰的生产过程中,科技助农、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使得茶叶的品质不断提升。老谢家茶还建立了一个独特而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调研团参观了整个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建筑特点时说道:“面对的是徽州的一个粉墙黛瓦马头墙的一个徽派建筑。这里中间的石拱桥被称之为‘诚信桥’,是老谢家人‘诚实做人,信用做茶’家训理念的一个见证。”跟着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到,这里浓缩了谢家人1422年的制茶史,陈列了谢家传统制茶所用器具,收藏了精美的陶瓷,茶具,木雕,展示了近代以来规模化生产背景下使用过的包装和荣获名誉。在博物馆的二楼,调研团看到一系列的照片,谢四十先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他亲手制作的黄山毛峰曾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荣誉的背后是不断的练习和不变的家训。

在座谈会上,关于非遗传承方面,谢四十先生说:“非遗传承技艺,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去学习和传承。只能靠着家族继承来传承这项技艺。”他小时候便和父辈学习这门技艺,印象最深的便是杀青时,高温铁锅将手烫的全是水泡。“痛、难,但是依然要坚持下去。”谢四十先生表示:不能让家族传承了几十代的技艺断在他手上。不仅学习制茶方法,也贯彻制茶理念。“诚实做人,信用做茶”这个家训一直影响着谢家一代又一代人。在谈及到博物馆里面的修建的诚信桥,谢四十先生只是简单地提到几句:家训是‘诚实做人,信用做茶’,从小父辈就在教育他。言传身教,理念贯彻了谢家人的制茶史,家训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深入内心。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