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永城特色,弘扬非遗文化
2024/8/15 9:48:17 阅读:44 发布者:
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爬过雄伟的万里长城;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读过“知识的力量”……却没有见到过祖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也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为了近距离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我跟随郑州财经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豫见非遗”暑期实践团的脚步,踏上了寻找传承非遗的文化之路。
永城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其人文荟萃,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本次就有幸来到河南永城,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之美,当我们与传承人老师表明来意后,传承人老师还有剧团的人员非常的高兴,有的甚至眼睛湿润,好像非常期待我们的到来,传承人老师给我们解释到,这是喜悦的泪水,平常来的都是一些附近的老人,很少有年轻人,看到你们我们好像看到了柳琴戏的未来,随后传承人老师给我们讲述柳琴戏的由来,那是一代代人不辞疲倦的坚守,才让其流传至今,一件件戏服、一句句唱词、让我感受到了不止是非物质文化本身,更多的是“薪火相传”的魅力。
传承人老师又带我们参观柳琴戏的传统服饰以及道具,他在前面走着,我们在后面跟着,稍微注意一点就可以发现传承人老师的头发已经白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压力有多大,他们不想好几代人的传承在自己身上消失,从刚进门的那一刻就热情的欢迎同学们,可想他是多么的热爱。此次有幸跟着实践团的脚步一起来到这,一睹它的美妙,一进入这里我就感受到一股文化的气息,我仔细的参观着、注视着、了解着、明白着。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悠久、激情的历史,我细细品味着这一个个拥有浓厚的民间特色的故事,让我对非物质文化有了更深的见解并且让我爱上了这个文化。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值得夸耀的历史,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不学的“课本”,是历史的最高见证。
时光飞逝,蜘蛛渐渐收起了它的罗网,小鸟也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微风拂来,带来黄河的阵阵清香。通过对柳琴戏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使我深深感到触动,它给我带来的不止是器宇轩昂的乐曲三大件,更多的是戏曲文化的魅力,让我对黄河文化的独有特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非遗的振兴之路,不能仅仅靠少数人的力量,要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为引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非遗文化真正的活过来。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老师能够给一个个戏服,一个个人物赋予生命,他们背后的努力我们也可想而知,那是一天天的不辞疲倦、那是一天天的不知深夜、那是一天天的敬职敬业,正是他们的不辞辛苦,才让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我想,这就是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吧,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为此我更感受到了,我们应该淡却金钱至上的观点,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把根扎下,让心灵之花绽放;把根扎下,让民族之树枝繁叶茂。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切实感受到了黄河两岸文化的魅力所在,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传承,看到的不止是一个个艺术品,看到的更是传承人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传承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同学们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中成长,必将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为传统文化注入更多新鲜力量,我在以后的道路中也会继续学习、秉持和发扬非遗精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