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瑶绣之光,匠心织梦 ——探访非遗瑶绣传承人赵腊婢的坚守之路

2024/7/14 21:15:47  阅读:495 发布者:Aradea

中国青年网广州7月14日电(通讯员朱恺玉 梁楚淇 李欣颖)6月28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语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伍瀚海筑梦”队来到广东韶关乳源游溪镇,深入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绣传承人赵腊婢阿妮,聆听她一路以绣针传情的故事。

 

赵腊婢,广东乳源瑶绣非遗传承人,过山瑶族人。自小学习瑶绣,2015年后开始带领同村的妇女一起学习瑶族刺绣、舞蹈、歌曲,组建文艺宣讲队。乳源瑶绣“妈妈制造工坊”委员,带领队员宣传瑶族刺绣,去往各处教学交流、穿瑶族服饰走秀,不断扩大工坊影响力,将乳源瑶绣带到全国各地。

 

年幼启蒙,以针抗魔

瑶族没有文字,最初,瑶族的记忆手工,主要靠妇女们自己传授,最初就是以母传女、婆传媳的方式代代相传。赵腊婢阿妮(阿妮是瑶族队已婚妇女的一种称呼方式)的刺绣技艺就是小时候母亲传授学来的。

瑶绣承载着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阿妮的童年,是在母亲轻柔的讲述与灵巧的针线间度过的。那时的她,目睹了母亲如何将简单的丝线编织成绚烂的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智慧。阿妮说,记忆里,母亲一边教,一边讲述着每个形纹图案背后的故事,唱着绣花歌一针一针地绣,是她的刺绣启蒙。

一开始,阿妮并没有以刺绣作为自己的事业,直到一次突如其来的病魔击倒了她。那时候的她,连手都是抖的,声音哑了,过去最喜欢的歌而都很难再唱出来,被别人照顾着过日子。

“那时候啊,我就举着绣花针,一点点控制自己,控制手抖。”谈起这段经历,阿妮眼中闪过泪花。

一针一线地连,一挑一压地穿。后来,这针就不仅仅稳住了阿妮的手,还开始托稳乳源瑶族刺绣的传承。

瑶绣,针法复杂,图案纹样多变,五彩斑斓,独居瑶族民族特色。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瑶族人不再学习瑶族刺绣,加上手工耗时长,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瑶族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发展困境。

阿妮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病魔,她决心以自己的力量展示自己民族的独特的美。她绣了自己的舞服,绣了自己独特的角帽头冠,绣了自己的耳饰,穿着自己绣的服饰跳舞、走秀,让村里的曾经放下绣针的人再次看到这份记忆中的美丽,她的坚持热爱也激起众多村民的热爱。

 

组建团队,绣出舞台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阿妮,阿妮联合自己的舞蹈搭子,一起学习瑶族刺绣。从一开始只有一个人跟着她学,到后来,一群人挤在她家客厅一边唱歌一边学。更多的瑶族妇女在工余后的夜晚拿起了绣花针。

政府对当地瑶绣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人看到瑶绣的美,希望将这份美让更多人看见。阿妮参与了“妈妈制造”工坊,组建了一支瑶绣队伍。

在阿妮的团队里,是各式各样她拉来的“学生”。赵玉兰,也是阿妮的村民,一开始是阿妮的舞搭子,后来,却在阿妮“撺掇”下学起了瑶绣。

“她学得很慢,但学得很认真,晚上一直在那学绣,现在,已经学了好几年,基本花纹图案她都会绣啦!”阿妮提起自己的得意门生,笑得满脸自豪。

这支队伍的“妈妈们”白日在各处各条村里工作、干农活,但是到了晚上,她们便在灯下挑线压针,或齐聚在阿妮家,学习瑶绣针法。

现如今,她们这支队伍创新了越来越多的刺绣作品,将瑶族刺绣用在耳饰、宝宝、丝巾、项链等等文创产品上,在瑶绣的创作道路上越走越稳。

除了平时接一些绣品单子,这支队伍的绣娘几乎各各都身怀一技之长。阿妮带着这支队伍,开始走出乳源,去到各种各样的舞台走秀,穿上自己绣的瑶族服饰跳瑶族舞,唱瑶歌,与其他地区的瑶绣传承人交流刺绣经验,这支队伍的名声越来越广,许多学生、表演团慕名而来下订单。

 

创新教学,联合传承

瑶绣的针法复杂,形纹多变,而且过山瑶多喜反面挑,刺绣时往往没有统一的图案,无需绘稿也无需打样,凭绣娘的爱好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图案构思挑制,每一件绣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教学传播上有一定难度。

阿妮提到,过去瑶族无字传授,多用口诀直接进行教学,“挑三压一,挑三压三,挑三压三挑三。那对现在的年轻孩子来说太难学啦!”现在,阿妮在乳源各小学开展瑶绣课堂定期教学,利用教学设备将五色绣线用粉笔画出来,把一个个步骤画出来,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如今,许多乳源学校的孩子都会一些基本的瑶绣针法。

然而,虽然简单的瑶绣针法已经有很多人都在学习,但是,像过山瑶的角帽等比较难的绣品,现今只有极少的人记得绣法形制,在教学这条路上阿妮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阿妮如今积极和当地政府和瑶族村落合作,召集想要学习瑶绣的人,一起教学,努力将瑶族独特的刺绣和服饰更好地传承下去。

谈论起其中的艰辛,阿妮却笑起来,“有时候觉得太累了,后来一想,我不做这件事,谁做呢?有很多人的支持我做这件事,政府啊,学校啊,还有我老公的,由他们支持啊,我才走那么远,我是没办法放下这件事的。”

 

用绣针绣出自己的花路,赵腊婢阿妮完美地用十几年的光阴诠释了这句话。她用自己的绣花针让瑶绣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