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角落里的眼睛 | 荐读

2022/6/22 10:15:20  阅读:194 发布者:

对孩子来说,来自老师的关注总是鼓舞人心。我们给孩子关注,目的是为了唤醒他们的自我关注,这样他们才会全新看待自己,成就自己。您的班级里有没有一双期待老师关注的“角落里的眼睛”?今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暖心的故事。


我的记忆中,有一双特别的眼睛总是直愣愣地盯着我。那是小新的眼睛。


小新是班级里一个表现很普通的孩子。谈过很多次话,效果也一般。每次班干部处理她上课走神、违反纪律、破坏规则等行为,她总是很不客气地威胁他们——“等着瞧!”


她成了班级的一个小“刺头”。


我喜欢给孩子们拍照,每个学期都为孩子们拍5000张以上的照片,这不仅仅是他们青春的留痕,更是成长的印记。孩子们笑着说,这就是他们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某天,我在整理照片。在数张要求大家抬头望天的照片中,我发现小新的眼睛始终盯着镜头。于是我翻出过去一年为孩子们拍的一万多张照片,挑出所有与她有关的。几乎每一张照片,她都用直愣愣的眼神看着镜头。看起来有点奇怪,让人隐隐有些不安。


我很快意识到,她看的并不是镜头,而是镜头背后的我,是想要看见我的态度。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眼神,她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她的小学是什么样的,她身边有朋友吗?我在脑海里不断搜索关于她的一些信息——她父母两个人开一个理发店,平日里几乎没有时间管她。从小到大,她和奶奶一起长大,奶奶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管教比较严格。在小学,她还有个外号——长了一张受欺负的脸。结合她的日常表现和成长环境,问题似乎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个在寻求关注的孩子!


关注是一个孩子努力成长的动力,它能衍生人的归属感。一个孩子求关注的方式很多,平时课堂上


“出格” 的行为,生活中 “出挑” 的表现,脑袋里 “意外” 的想法,其实都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求关注”方式。


01


从哪里发现问题,就从哪里解决问题。我挑出了有关她的所有照片,用了一周时间学会了制作电子相册,为她制作了一个只有她的视频,取名为《角落里的眼睛》,这里有她的各种学习、活动身影。看完后,小新嘴唇有些颤抖,好像有些不相信。我摸摸她的头说:“孩子,没事,别总觉得没人关注你,还有我呢。”刹那间,她满脸都是泪痕。


对孩子来说,来自老师的关注总是鼓舞人心。而一个孩子求关注,我们给她关注,目的是为了唤醒她的自我关注,这样她才会全新看待自己,成就自己。走向成功的路上,优等生需要“策略”,中等生需要“坚持”,后进生需要“态度”。小新的成绩在班里是中等水平,她很聪明,也会努力,但缺乏毅力和强劲的学习动力,我决定让她通过坚持看见自己,认识到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从而找到归属感。


首先是示范。我找出自己珍藏的笔记本,里面是我近20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每天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教育随笔。我让她翻阅了10分钟。然后,我拿出两本专著,轻轻地放在笔记本上面。


“如果,把这些物品组合在一起,并命一个名,你想取什么主题?”我指着物品说。


她想了想,认真地说:“成就!是您的成就!”


我微笑道:“如果是我,我会说——坚持,这是我20年的坚持。所谓成就,不过是坚持带来的产品而已。”她若有所思。


其次是训练。我制作了只属于她的“小新坚持品质培养表”,按照“分阶段、小目标、做练习”的策略来实施。我将一个月分成五个阶段,“3—4—5—6—7”天各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有一天反思时间,主要做好前一阶段的总结和自我感受的记录。时间阶段规定好之后,请她针对自己的学科弱点加压。她给自己列的任务明显有点多。第一个阶段之后,她很兴奋:“老师,我可以的,我感觉挺好的!” “恭喜你!”只有三天,我也不敢说太多,还是有点担心。第二个阶段、第三阶段完成之后,她来找我,明显感觉有点疲惫。我拍拍她的肩膀:“如果真的坚持不了,要不就放弃吧!”她盯着我,眼睛里满是不服:“等着瞧!”一个月后,她抱着一大堆做完的复习资料和一张每天打卡的“小新坚持品质培养表”,骄傲地对我说:“原来,我也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做到的呀。我真的可以的!”


第二个月,她就自己制订计划表了。我发现她的课堂状态不一样了,老师们也说:“呀,小新整个人都‘颠覆’了!现在不仅常来问问题,而且还给自己的期末科学复习制订了一个计划。几次考试下来,是班级进步最大的孩子。”


02


小新的坚持让我看到了一个更自信、更积极、更阳光的她,整个人焕发着光彩,而不是总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一个人的价值感、归属感还来源于身边人对他的认可和认同,为此我开展了5个“一”行动。


一次家长会。我开了一次以小新为主案例、以成长为主题的亲子家长会。把小新的照片作为家长会PPT封面,并配上标语“如果一个人的成长有一种秘诀,那就是坚持”。PPT一播放,全体家长“哇”地惊呼一片,众人羡慕的目光齐齐落在小新父母身上。小新父母更是惊讶不已,抹着眼泪看完孩子的成长片子。家长会总结的时候,我认真地宣布:“从今天开始,我们班的坚持不叫‘坚持’,叫小新现象。”那天晚上,小新爸爸留到了最后,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老师,我错了。我忘记了自己先是一个父亲,孩子需要的是父亲,而我却没做好。”


一位主题人物。我们班级每个月都会确定一个“主题品质”,所有活动都围绕这一品质开展。比如三月主题是“奉献”,那么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拓展活动等都会围绕“奉献”展开,在月底还会评出一位主题人物。小新连续几个月被推荐为主题人物,还登上了班级宣传海报。正巧,她奶奶来班级找她,看到了其中一期海报。她奶奶瞪大眼睛,反复盯着孙女的照片,喃喃自语:“想不到,我孙女还真厉害呀!”接着转身问我:“老师,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要改变点什么?”我微笑着说:“您的孙女,您最了解,您就是她最大的动力。”我知道,小新的家庭环境真的开始改善了。


一本小人书。一天,我去书城,看到了久违的小人书。小时候,那可是我们的随身读物。我想,小新的故事也是一本小人书呀。于是我为她整理了一本只属于她的小人书——《角落里的眼睛》,在她再一次登上“主题人物”的时候送给她。当小新感动地接过小人书时,我笑着对她说:“小新,你这个故事真的挺完美的。”那天之后,用语文老师的话来评价她,就是“如果你能想象一个优秀孩子的样子,小新就是那个样子”。


一本专著。初三了,我想给小新准备一份大惊喜。我整理了近三年记录的教育随笔,发现关于她成长的部分竟然记录了4万多字。于是,以小新的成长照片作为配图,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角落里的眼睛:和小新一起成长的故事》诞生了,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新。小新的改变也让同学看在眼里,她从副班长助理很快被大家选为副班长,而她奶奶也不断给我发信息说她在家里的进步。


一份邀约。在一次学长访谈班会后,我和小新复盘学长的经历带来的启示,也借此让她看到未来自己的多种可能。忽然,我问她:“什么时候我才能请你回来,与我未来的学生讲讲你的成长故事呢?”


她很专注地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严肃地说了一句:“等着瞧!”


三年时间,我见证了小新的每一步成长,我“等着”“瞧”到了她的改变。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小新,每个老师的班里也都有一个小新。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