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最新讲座回顾 | 黄荣怀教授谈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2/5/26 10:29:24  阅读:598 发布者:

52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上进行了主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基础与核心关切》的讲座分享,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线上参会。

01

我国教育信息化及其国际传播

黄教授回顾了从1978年至今40多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列举了许多教育信息化的里程碑事件:

(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1. 理念: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 目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3. 三个“基本”

(1)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2)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3)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4.两个“显著”

(1)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2)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

基本目标

1.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

2.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

3.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

4.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5.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6.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实施行动

1.区域

保障底线: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全面发展: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

引领创新: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2.学校

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

3.师生

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0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框架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持续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及手段来变革教育系统的过程。

(一)主要包括:

1.转换或创造数字化资源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适应性选择。

2.利用数字工具、互联环境和信息平台来优化和变革教育教学过程,并改善学习者的体验和绩效。

3.利用数据资源和可信算法来提升教育决策的效果和效率等。

(二)框架提炼

1.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在教育系统中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城的数字化进程。

2.确保业务链互通、数据及信息链共享和各要素协同发展。

3.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4.充分发挥数据在招生与选拔、教学与课程、研究与管理、升学与毕业等环节的作用,推动教育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实际应用: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1.社会转型需求: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进步,互联网驱动的社会结构改变,国际竞争及文化冲突的加剧。

2.变革有序的治理:科教融合视野中的科技伦理,教育领域中的可信人工智能和面向智慧社会的教育治理。

3.教育变革的演化: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以及群体间与区城间的教育均衡。

4.科技赋能的融入:人工智能赋能学生成长,助力教师发展,同时智能技术的升级也会提高学习环境。

03

教育信息化智慧的乡村推广

(一)乡村与民族地区教育的现实困难

1.小规模学校办学困境:留守儿童及随迁学生具有较高流动性;师资力量不足,存在大量代课型教师和大年龄教师;学校经费紧张,学习环境差,教育质量较低。

2.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教学面临挑战:学生语言认知与教学进度安排存在困难;教师通用语言教学胜任力有待提升;家庭学校语言交流环境的反差;民族文化特色的数字资源匮乏。

(二)亟需政策落地与科技赋能

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2. 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04

语言多样性与双语教学

(一)语言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

1.促进多语言教育,包括母语教学;

2.维护濒危和土著语言;

3.在文化环境、媒体和网络空间中促进多种语言和语言多样性;

4.促进语言作为对话和国际融合的手段;

5.通过整合语言因素来提高教科文组织的效力。

结语:

1.在“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2.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和引领,过去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成绩斐然,整体上应该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成就与经验在国际上也逐渐被认同和借鉴。

3.面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的新要求,数字化转型需要在教育系统中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并确保业务链互通、数据及信息链共享和各要素协同发展。

4.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效果取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潜在短板,包括教材的数字化程度、学与教评价的智能升级,乡村与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提升、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成效等。

5.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关键时间窗口,既要记载和保护地域本土语言,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又要净化网络语言空间,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以传承人类文明。

转自:汉教学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