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20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
本次论坛设置了一场主旨报告、三场大会报告和一场青年论坛,来自国内外57位著名专家和15名青年学者在大会发言。嘉宾发言涉及国际正义的哲学思辨、国际秩序与国际正义相关理论争鸣、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路径探索、当代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体现、全气候治理中的国际正义问题、全球卫生事业治理中的国际正义问题,全球数字治理中的国际正义问题、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国际正义问题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表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如何有效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积极捍卫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一个目前亟须破题的重大时代性课题。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聚焦全球治理风险与挑战,积极应对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湖北省委讲师团主任高天琼表示,本次会议聚焦“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体现了各位专家学者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敏锐关注,对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深切情怀,也充分体现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的建院宗旨。期待本次会议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全球治理,应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贡献更多的智慧。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表示,对“正义”的哲学理解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讨论的问题,而国际正义在今天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则显得更加突出。本次会议从全球角度聚焦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期盼本次会议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认为,中国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推动者,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方针,提出一系列有关全球治理理念政策和建议,为人类实现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第一,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第二,中国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重在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要共同努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第四,参与并继续引领全球治理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追求和选择。
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离不开中国
耶鲁大学哲学与国际事务讲席教授托马斯·博格(Thomas Pogge)认为,我们受到气候灾难的威胁,需要通过生态转型以减缓并扭转我们走入全球环境灾难的危境。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开发和广泛使用绿色创新技术。他提出创建一个科技绿色与影响基金,希望能加强南半球的绿色创新发展,同时还能够造福贫困人口和热带地区,开辟全新的绿色研发项目,加快绿色创新整体发展步伐,扩大全球南部的创新和制造能力。
马来西亚前副议长、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提出,全球治理日走下坡,当前的全球治理普遍感到稀缺的正是国际正义。二战结束后制定国际新秩序的美国,率先背离既定规章;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的发展观侧重平等、包容、互惠。中方的公共产品——从“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无一不含国际正义的考量。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可行且卓有成效的样板模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在复杂多舛的国际大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另一方面要深入思考如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拿出中国的大国气度、大国风范、大国立场,提出中国理论和方案。她认为,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共同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其一,发展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权利。其二,和平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保障。其三,安全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要求。其四,平等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诉求。其五,竞争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动力。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耀辉对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中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凝聚海内外华人华侨,把握文化共性,弥补与他国之间的文化鸿沟。第二,坚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治理多边计划,推动亚欧非互联互通,多变化发展,提倡共同安全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第三,在新时代三大区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美西方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推动全球治理向公平正义方向发展,这也是时代趋势。
华侨大学副校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林宏宇教授表示,当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和窘境,研究中国在全球治理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关键问题极具时代意义。他基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全球治理和国际正义进行阐述。第一,从国际关系来看,中国致力于发展全球伙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第二,从国际力量对比视角来看,中国力量的增强将会成为未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增强国际正义的中国元素。第三,从国际安全环境视角来看,面临存在国际秩序的真空、力量对比的失衡等现象的大变局,中国推动全球治理和国际正义则更需要前瞻性的战略判断,奉献中国力量以推进全球治理。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科学负责人亚历山大·卢金(Alexander Lukin)针对国际秩序尤其是中俄合作与变化中的国际秩序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当前的国际体系为两极转向多极的体系。第二,西方模式推行的失败与所带来的灾难让越来越多人质疑西方的民主化,开始增加对其他模式如中国模式的追寻和接受。第三,西方所谓现有的国际体系在现实从未存在过,指责俄罗斯和中国破坏一个不存在的体系是不合理的,西方国家从未遵守过并试图修改破坏联合国的国家主权平等的基本原则。第四,在当前的国际秩序下,中俄应当加强合作,需要通过广泛的共识而非武力制定真正的国际规则。最后卢金表示,如果西方不能适应多极世界的新现实,国际社会可能会出现巨大危险。
外交部前驻外大使吴思科指出,俄乌冲突导致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人类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人类和平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一方面,中国作为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全方位参与多边事务、成为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唯一国家,更是五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同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发出正义呼声,是发展合作、维护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中国在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上不断探索和践行,在坚持自身外交内政的前提下,提高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能力,构建均衡有序可持续的安全构架。
转自:“智库中国”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