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生“1+X”论坛第三期活动成功举办

2022/12/9 13:36:02  阅读:219 发布者: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生1+X”论坛第三期活动成功举办

20221117日晚,由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研究生学术交流委员会组织的CLS研究生“1+X”论坛2022-2023学年第三期活动应防疫要求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医学和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王初老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志盈老师出席论坛活动。

来自杨尹默老师课题组的医学院2021级博士生陈凯同学带来了利用单细胞测序工具探索胰腺癌发病机制以及诊疗手段的精彩报告。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恶性程度极高,五年生存率不足10%,有“癌中之王”的称号。因此,针对胰腺癌的新的诊疗手段亟待开发。在研究中,陈凯同学首先介绍了单细胞测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此为工具,探索了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作用。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以及T细胞耗竭的新的特征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也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随后,他们通过转录动态的描绘,发现了肿瘤细胞和T细胞之间存在的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肿瘤细胞的体外迁移。基于此,他们在肿瘤微环境中还发现了一个新的子集,也就是能表达补体成分的成纤维细胞。此外,他还利用差异基因建立预测总生存率的风险评分公式,开发并验证了胰腺癌的预后和诊断模型。

李志盈老师对陈凯同学的报告做了细致的点评并给出了具体建议,她提出了在整个数据采集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就如何做好一个报告向大家分享了几点自己的心得,提醒大家要注意报告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并鼓励大家平时就要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自王初老师课题组的CLS 2017级博士研究生王妍坤同学带来了关于铁死亡过程中的功能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铁死亡是近期被鉴定的一种新型且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其具有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介导的氧化还原稳态失衡的特征。而在生理环境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在还原态和氧化态之间进行调控、切换,以此来响应细胞中中氧化还原状态,进而维持细胞环境的健康。这意味着,对活性半胱氨酸的整体表征很可能能够揭示铁死亡中的重要机制。基于此,王妍坤同学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策略,系统性地分析了铁死亡细胞中的半胱氨酸组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鉴定到了一系列氧化还原状态与铁死亡密切相关的高置信度潜在靶点。后续的实验中,蛋白质/核酸去糖化酶DJ-1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发现,DJ-1在上的106位的半胱氨酸残基在铁死亡过程中充当着一个有趣的传感器结构单元,其在氧化环境下会形成独特的翻译后修饰,并在后续过程中中断与20S蛋白酶体的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蛋白酶体的激活。此外,他们还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鉴定了一系列铁死亡相关的棕榈酰化的位点,并对其修饰蛋白在铁死亡过程中的功能进行表征与描述。综上,王妍坤同学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策略成功对铁死亡过程中的基于半胱氨酸的氧化还原调控过程进行了鉴定与表征,成功揭示了基于DJ-1的铁死亡调控新机制。

王妍坤同学的报告引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讨论。同学们围绕这一发现在铁死亡过程中的详细作用机制和此过程中发生的翻译后修饰的进一步生物学影响等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老师们一方面肯定了这一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对DJ-1蛋白在活体铁死亡过程中的功能研究进行了展望。

为纪念本次论坛,委员会为两位讲者设计并制作了精美纪念奖杯。虽然因为疫情,委员会没能第一时间为两位讲者颁奖,但是我们还是在允许的情况下,将奖杯送到的他们的手中。希望两位讲者喜欢。

转自:“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推荐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