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即将隆重召开

2022/8/25 10:24:21  阅读:143 发布者:

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将于826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823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负责人就今年论坛筹备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是党和国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将要召开。基于首届“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请您介绍一下今年论坛的基本情况。

负责人:为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5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宣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院党组坚强领导下,2021年首届“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产生良好效果。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统计,论坛举办期间,关于首届“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的话题相关访问数据总量达140万。其中,“微信公众号”相关话题访问量达10万,“微博”相关话题访问量达50万,“学习强国”相关话题访问量达80万。PC端三天日均浏览量10万余,比之前每月月均浏览量增长近40%。中外学者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引发了学术围观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实践宏阔进步,决定了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立足中国实践的中国理论、中国学术的大繁荣、大发展,也更加需要我们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6年来,中国学术界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首届“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了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扎实推进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有效增强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切实展现了我国学术界的新作为新格局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洞察全球演变总趋势,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方位与前景,深入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及其内在联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我们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设置学术议题,积极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提供了根本遵循。

应广大专家学者的强烈要求和期盼,举办“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邀请中外不同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围绕共同的主题,展开深度的学术对话,促进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的高端交流,既是论坛的宗旨,也是论坛的显著特色。本届论坛坚持以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以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水平、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报》:据悉,“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的主题为“大变局中的文明:中国与世界”。该主题体现的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是什么?

负责人:“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确定“大变局中的文明: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旨在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深化重大基础理论的综合性、战略性、系统性研究,摆脱长期以来囿于过细的专门化、碎片化、学院化的研究方式,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论坛邀集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从多学科、多维度、多层次揭示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和时代价值,深入思考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切实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互学互鉴,通过厚重精彩的思想盛会,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文明,历来是国内外学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围绕中华文明复兴的“中国现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学理命题群,展现了广阔的理论与实践论域。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迫切需要在大变局中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学理性的新概括。

作为人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积淀,任何文明的形成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基因谱系和土壤。不同的历史和国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样态。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掌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反复强调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及其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正因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才使其具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纵观人类文明史,各国都在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不断贡献自身文明的成果,正是多种多样的文明各美其美,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人类文明的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各国文明和衷共济、包容互鉴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时隐时现,挑战着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法则,阻碍了世界文明的良性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迫切需要在大变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摒弃“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谬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坚持平等包容、互学互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在中国与世界的交互影响双重维度中,学术交流对话激发思想创造的力量,为深入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提供了重要渠道。原创性学术思想的穿透力和引领力,能够从理论范式、路径选择上深化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互鉴、融合的研究,创建诸如“文明对话论”“文明互鉴论”“文明融合论”,为世界文明繁荣进步而不懈努力。

“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致力于彰显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互鉴新格局,激发思想创造、文明互鉴、学术交流的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鼓励学术创新,加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是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论坛有哪些新特点?

负责人:“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不仅注重动态设置年度性研讨主题,紧扣时代关切开展跨学科对话,发挥引导国内外学术研究和讨论的功能,而且注重创新国际高端学术对话机制,不断提高中外学术交流对话效果和传播实效。本届论坛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方面,适度调整中外专家学者的参会比例。“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又称“百人论坛”,邀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国际著名学者共100人。本届论坛的参会代表名额,由首届的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80名调整为70名,国外著名学者20名调整为30名,扩大了本届论坛的国际“朋友圈”。

另一方面,首次增设青年学者列席代表名额。“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自创立之初,就明确强调参会代表的学术影响力,不仅面向全球遴选具有年度影响力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会议,而且注重参会代表老中青学者兼顾。本届论坛为崭露头角的学术新锐增设20位列席名额,以鼓励各自学科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青年学者,助推他们的学术成长。

此外,本届论坛研讨继续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一步扩大全程直播的多点位发布平台,着力提升主流纸媒与网媒的多渠道综合报道实效,扩大融媒体协同传播的学术影响力,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学术研究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有哪些研讨议程及相关安排?

负责人:本届论坛除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开幕式外,120名中外学者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11个学科组别,将在5个平行分论坛开展思想对话和学术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论坛的承办单位,发挥学术融媒体传播平台优势,切实保障学术界及时了解论坛进程及研讨成果发布。

论坛开幕当天,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网将协同发布论坛议程及参会学者信息。829日起,中国社会科学报将连续推出“学术中国·2022”系列专刊,并通过报网联动报道方式,综合呈现论坛图文快讯以及与会中外学者的精彩发言、会场特写、音视频专访及图片报道等内容。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网和Zoom云视频等平台,面向海内外全程开通网络直播实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学术刊报网将有序发布高质量学术专题,以飨读者。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国,举办“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扎实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对话,我们的目标是将“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打造成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品牌,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专访,预祝“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