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青苗简报 | 刘瑞明:文章千古事,一篇永流传:从一篇经典文献的解剖中学习如何论证
2022/7/27 9:37:58 阅读:219 发布者:
老师简介:刘瑞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导,国有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产业经济评论》执行副主编,主要研究转型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Research Policy,、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等杂志发表50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曾获得“教育部第七届中国高校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第六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首届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第四届洪银兴经济学奖”等学术荣誉。
2022年7月25日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瑞明教授应邀为第五期青苗计划的学员进行了主题为“文章千古事,一篇永流传:从一篇经典文献的解剖中学习如何论证”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展金泳老师主持,香樟经济学圈学者和第五期青苗计划学员参加。
刘老师首先探讨了能够成为“经典”论文的六大构成要素,分别是:绝妙的想法、宏大的叙事、精巧的识别、严谨的分析、精彩的辩护、优美的语言。他认为新颖有趣、具备理论和现实意义、识别策略恰当、逻辑论证环环相扣、能够对潜在质疑逐个回应、语言精练、清楚且直白是经典论文的共同特征。
在讲座的主体部分,刘老师围绕2016年白营和贾瑞雪发表在《Econometrica》上的论文“Elite Recruitment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Impact of the Abolition of China’s Civil Service Exam”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解读,向青苗学员详细解剖论文的结构并分享文献阅读和写作的经验及技巧。
刘老师指出,该论文选题重要且有趣,同时充分考虑研究的普适性意义,在题目的选取上也非常精巧。文章的摘要部分逻辑清晰,用词遣句精准,为摘要写作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本:文章首先开门见山地明确了核心研究内容,随后说明了研究数据、识别策略和主要发现,还进一步通过地理和历史层面的两个工具变量强调结果的稳健性,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话,最后再提出研究额外发现的影响机制。
接下来,刘老师对论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了抽丝剥茧的逻辑阐述。首先,他从选题重要性的引入、研究的历史背景、已有研究回顾、研究方案和数据科学性的论证、审稿人和读者潜在质疑的回应、研究贡献的表述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该论文的引言阐述逻辑及有益经验。刘老师强调引言是论文写作最难的部分,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研究内容,还要了解研究对整个文献的贡献。
随后,刘老师向同学们分析了该论文的历史背景及数据部分的写作思路。该部分在内容展开前总述内容结构逻辑,旨在通过制度背景的介绍讲好核心故事和潜在机制。在数据描述部分,文章作者详细阐述了数据的选择缘由,主动提出潜在的问题并详述解决思路,论证逻辑环环相扣。
在实证策略部分,该论文采用小河流的数量和配额制前考试成绩的变化作为工具变量,两个工具变量的构造都很精妙,此外,这篇文章对工具变量外生性的论证也提供了有效示范:首先明确工具变量可能作用于因变量的各种途径机制,一一检验可能的作用途径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其他途径,则可以帮助论证该工具变量的排斥性。
在文章结论部分,刘老师指出,文章对立意的拔高,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功力。文章由科举和起义上升到精英选拔和政治稳定,由中国视角推广到世界视角,使这篇文章得以有更大的启发性作用。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