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第二届全国舞蹈专业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与学术交流论坛:专业型研究生专场交流回顾

2022/7/12 13:24:20  阅读:308 发布者:

为了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73日,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研途有你”第二届全国舞蹈专业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与学术交流论坛继续举行。

来自15所院校的26位专业型研究生围绕学位作品与学术论文展开论述,研究方向涵盖敦煌舞、朝鲜族舞蹈、现代舞等多个领域,研究视角聚焦于舞蹈编创研究、舞剧人物形象塑造、民间舞蹈教学、舞蹈道具运用、舞蹈审美观分析等,全方位展现当代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与研学成果。本次论坛分上、下午场,上午场特邀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镀教授、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金英花教授、北京舞蹈学院王玫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徐梅教授进行评议。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书记黄奕华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下午场特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导演、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马云霞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进行评议。北京舞蹈学院外国舞党总支书记张立军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上午场】

【学生发言】

北京舞蹈学院胡元园

北京舞蹈学院胡元园的《从图像到形象的敦煌壁画舞蹈编创研究》,聚焦敦煌壁画形象由“静态图像” 到“活态形象”的舞蹈语言转换,分析由“像”至“象”的转化路径,总结浸“像”解“象”、悟“象”托 “像”、择“像”立“象”、感“象”活 “像”四大编创方法,强调这四部分各成章节、各自独立,却又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吉林艺术学院秦世淳

吉林艺术学院秦世淳的《朝鲜族扇舞元素在毕业作品中的编创探究》,探讨朝鲜族扇舞的起源与发展,剖析朝鲜族扇舞独特风格及审美特征。以舞蹈诗的形式编创作品《生息》,通过朝鲜族扇舞特有的舞蹈形态与审美风格,以诗情画意的表现形式描绘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自然画卷,希冀通过情境的诗意描绘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内蒙古艺术学院查苏娜

内蒙古艺术学院查苏娜的《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途径探索——以扮演“玉荣”角色为例》,结合自身参与舞剧排演的实践经历,及近六年塑造妹妹“玉荣”这一人物形象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总结“看”“学”“编”“演”之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四步法”,以期为未来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舞蹈演员及学者提供参考。

首都师范大学姜慧珍

首都师范大学姜慧珍的《朝鲜族舞蹈启蒙教学课例研究 ——以朝鲜族舞蹈基本体态组合教学为例》,探究体态教学在朝鲜族舞蹈启蒙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总结“以开发基本体态为核心的导入性教学”“以强调内在气息为动力的基础性教学”“以贯通长短节奏为认知的风格性教学”“以依据水平分层为路径的多元性教学”的基本启蒙教学理念。

湖南师范大学黎婕

湖南师范大学黎婕的《“能指”与“所指”视角下实验舞剧<湘绣女>的创作探索》,以个人实验舞剧《湘绣女》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文学成分改编为舞剧由“象”及“意”的转换过程。创造语言需要“实际化”,也需要“意象化”,编导需意识到从单一“能指”中产生无限“所指”是创作的必要性,才能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北京舞蹈学院孟婷婷

北京舞蹈学院孟婷婷的《朝鲜族民俗舞蹈身体语言的舞台转化 ——从“强羌水越来”到舞蹈 MFA 学位作品<>》,以完整的个人舞蹈创作手记呈现作品从民俗到创作的转化,认为需持续创作并分析更多同类型的以及不同类型的实践作品,使民俗舞蹈语言呈现出既脱胎于“民俗”又不同于“民俗”的艺术效果,建立新的作品形式、审美与旨归。

【专家评议】

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高镀

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镀教授指出,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观照全国舞蹈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深入总结人才培养经验,总结现有研创成果,建立自身的理论系统与文化自信。高镀教授强调“以小见大”的研究思路的重要性;认为研究生需勇于在实践中试错,在尝试中创新。胡元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态度值得肯定,创作中需深挖舞蹈动作的动机,理论上需丰富敦煌舞的概念溯源。秦世淳基于学习经历与自身兴趣对朝鲜族扇舞进行研究,还需注重作品的整体性,善用道具这一核心物。查苏娜可以依据自身表演经历,聚焦蒙古族舞蹈表演理论,深入阐释“看”“学”“编”“演”四步法。姜慧珍的研究对象定位清晰,需思考启蒙教育与职业舞蹈教育的研究比重,建构整体性研究视角。黎婕动作捕捉较为完整,需关注由动机——动作——舞蹈动作——主题动作的编创过程。孟婷婷的学位论文与作品较有研学价值。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金英花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金英花教授认为学位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创作风格独特、研究视角广泛,映射出同学们创作手法、个人表演技术、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的专业高度和延展性,彰显出新时代的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专业素养。秦世淳具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仍需注重对传统舞蹈的深度认知,凸显民族舞蹈的地域特色。姜慧珍采用情景式导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整体比较规范,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步骤清晰,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较为合理,还需深入探究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阶段性。孟婷婷的创作风格新颖独特,意图将传统舞蹈与当下的表现形式进行有机结合,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创价值,建议深挖传统舞蹈元素动作的特征,进而凸显朝鲜族舞蹈的内在气息。

【学生发言】

上海戏剧学院崔健

上海戏剧学院崔健的《“互文性”在舞蹈艺术创作实践中的呈现研究——以现代舞作品<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为例》,从学理性角度分析“互文性”与舞蹈创作关联的基本前提和研究界定;以研创作品阐释“互文性”与舞蹈创作的“方法论”;从“价值论”的角度讨论“互文性”对于舞蹈创作乃至对舞蹈编创的意义。

北京舞蹈学院李文宇

北京舞蹈学院李文宇的《民间舞创作中道具“一物多义”的实践探究——以作品<海的那一边>为例》,梳理民间形态到舞台创作的道具走向,总结民间舞创作中道具“一物多义”的实践样式。结合个人作品《海的那一边》的创作思路与实践方式,力图创新民间舞创作中道具的运用方式,丰富道具语义,增加作品创意点,深化作品主题思想。

延边大学朴书庆

延边大学朴书庆的《基于动作形态分析朝鲜民族传统舞蹈<扇子舞>审美观之见》,对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的历史脉络、文化背景特征进行梳理分析,从作品中提炼形“象”、形“韵”、 形“意”等舞蹈审美特征。阐释个人作品《行·韵》的创作动机与理念。强调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的“美”在于内在修养,在于传统的“根”。

福建师范大学孙培玥

福建师范大学孙培玥的《“棋”舞相融:原创舞蹈作品<>的调度研究》,从线性调度、舞蹈构图两方面,探讨象棋中的行棋规则、战略思维、对弈布局于舞蹈调度的提炼与运用;阐述调度在作品中的作用;探讨调度下的中心立意与调度背后的隐喻意味,力图赋予作品不同的视觉审美,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视觉语言。

北京舞蹈学院谭舒雨

北京舞蹈学院谭舒雨的《论舞蹈编创中的“限制”应用——以个人学位作品<>为例》,从“探寻”“坚守”到“解放”,横向铺开作品创作全过程中的限制应用分析;结合自身创作,以“动作元素”“空间调度”两种形式,对“限制”的应用展开实践探索,认为限制是“双刃剑”,是作品达到极致观感的必由之路。

南京艺术学院宗怡然

南京艺术学院宗怡然的《论舞蹈编创中的意图传达——以个人毕业原创作品为例》,阐释舞蹈意图作为符号是作品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和生成作品“意义”的重要载体。从舞蹈单一动机、舞蹈调度、舞蹈语境三方面分析舞蹈意图在编创中的运用,指出舞蹈意图是在充满意象的语境氛围中,以一种直击心灵的审美体验进行着阐述的工作。

【专家评议】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王玫

北京舞蹈学院王玫教授认为,以上研究均属于应用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李文宇具有发散性的思维,也需进行聚焦性研究,深入探究道具的核心技术构成。崔健的研究精神值得肯定,要勇于运用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生命的感受;发现和创造同样重要,在努力在创作过程中发现原因和规律。孙培玥需关注舞蹈调度中的“面向”问题、宗怡然在创作中需要凸显编者的主观意图,二者都需要提高用调度编舞的意识。朴书庆和谭舒雨的学位作品为传统舞蹈编创的两种类型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朴书庆作品中的舞蹈语汇有清晰的指向性和表意性,建议立足朝鲜民族的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深入解读传统的内涵;谭舒雨谈到的“限定”反而是作品表现出来的典型调度,要有对行为与效果之间关系的思考,凸显创作者对于“限定”的思考和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云南艺术学院教授  徐梅

云南艺术学院徐梅教授表示本次学位作品题材设立的范围、编排形式及方法选择非常多元;通过创作理论的运用和个人创作经验的总结形成完整的学位论文,彰显出当代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但也需注重学科理论支撑和研究的深度。崔健运用现代舞的编创手段具有创新价值,需建立整体研究视角探索多元的表意体系。李文宇在作品中探索道具形式的多样性和道具内涵意味的象征性,仍需结合基础理论形成创新性陈述。朴书庆的作品还可以进行更精细化地表达,体现编创者的思想高度。孙培玥的作品创意非常好,需进一步处理主题关系的表达,达到构思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谭舒雨通过限制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值得肯定,仍需平衡限定编舞与肢体表达的关系。宗怡然通过动作元素、空间调度对限制的应用展开实践与探索,场景运用和舞蹈本体表现可以更契合。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书记  黄奕华

专家评议结束后,会议主持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书记黄奕华教授进行总结。她指出“研途有你”是北京舞蹈学院推出的展示全国舞蹈类研究生培养成果的优质平台,专家们的点评更是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既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格局,又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体现出专家们作为教育者对研究生培养的深度思考、作为学者对治学的严谨态度。她强调,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有机制的保障、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及导师的深度引领,这一平台的搭建有助于教育者明晰不同类型研究生分层培养的检验标准,也展现出研究生自主探索与钻研的研学成果,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一份期许不断努力,扬帆起航!

上午场会议合影

【下午场】

【学生发言】

云南艺术学院於睿

云南艺术学院的於睿以《耿马傣族代表性民间舞教学组合编创与应用价值研究》为题,对耿马傣族代表性民间舞蹈“古乐舞”“蝴蝶舞”“紧那丽舞”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动律形态、动作构成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通过动作分析法、音乐编舞法、道具编舞法的运用,深入教学实践,力求丰富与完善傣族民间舞教学内容。

北京舞蹈学院蒋钰茜

北京舞蹈学院的蒋钰茜以《“圈舞”研究中“转”的创作启示与实践转化——以学位作品<>为例》为题,通过对“圈舞”的理论梳理,提炼出“转”的共性特质作为创作动机。在实践历程中,根据作品《心》“转”的特性与创作要素的对应,讲述心境与色彩、个体与群体中的圆形表达,从身体美学的视角探讨“圈舞”的生命之美与舞蹈的本体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王彤彤

四川音乐学院的王彤彤以《舞台灯光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原创舞蹈<支教人>为例》为题,阐释了舞台灯光的艺术作用,深入剖析了灯光在创作中选材、结构、形式等方面的设计与构想,从科技融入当下创作,向综合视觉化迈进,以舞为主、为舞所用三方面展开对当代舞蹈创作中舞台灯光未来审美趋势的思考。

中南大学张锦

中南大学的张锦以《瑶族桌上长鼓舞创新性发展的表演研究——以四人舞<传·鼓>为例》为题,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桌上长鼓舞田野作业的基础上,从表演的形象塑造、情感表达和审美取向三个维度,分析了四人舞《传·鼓》对桌上长鼓舞的创新性表演实践,从而探寻瑶族桌上长鼓舞的当代艺术价值及其转化与创新路径。

北京舞蹈学院李响

北京舞蹈学院的李响以《论舞蹈剧场中的“行为方式”构建与呈现——以学位作品<“内卷”突围指南>为例》为题,聚焦社会“内卷”环境下具有表意特征的生活材料,通过“求点”“嫁接”“贯通”形成具有“行为方式”特性的作品样态。他认为,“行为方式”祛除了当下同质化的表意倾向,建立了不舞之“舞”的形式美学品相。

广西艺术学院王泽雨

广西艺术学院的王泽雨以《从舞蹈创作思维到舞蹈作品的现实转化——以作品<戏·影·症>为实践阐述》为题,从结构布局、角色塑造、空间运用、表演形式四个方面阐述作品《戏·影·症》的现实转化。她认为,作品的结构设计和意境营造要有意识地进入舞蹈创作思维的训练和开发,运用舞蹈创作思维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性思维融会贯通。

首都师范大学杜思琦

首都师范大学的杜思琦以《“限制”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研究----以舞蹈剧场<梦的解析>为例》为题,从“限制”的定义、表现特征与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限制”具体的形式运用与实际价值,进一步从形式感、层次感、对比感三个层面挖掘出“限制”的深层内涵,并指出“限制”的意义在于跳脱出已有创作框架,探寻不具一格的创作手段和呈现方式。

【专家评议】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  沈晨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导演肯定了同学们从编创到教学、传统到现代等多方面广阔的研究思路,并结合共性问题分享了几点创作经验:一是要打开面向观众的创作通道,避免陷入曲高和寡的狭隘境地;二是明确技术手段要为表现内容和塑造角色服务,杜绝“唯技术论”;三是学会简化,简练是一个成熟作品的标志,正如唐诗通过高度凝练表达内容从而形成个人风格与美学品格;四是把握舞蹈真正的美学品质,舞蹈的优势在于多空间的转化,学会用舞蹈思维进行创作。最后指出我们要怀有将舞台舞蹈面向大众的责任与使命,从而拓宽舞蹈的发展之路。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  马云霞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马云霞教授首先感谢北京舞蹈学院搭建了一个全国舞蹈类硕士研究生交流的平台,并从教师视角进行逐一点评:於睿同学研究的亮点在于对蝴蝶舞道具和古乐舞乐器的分析,但要注意对舞蹈的代表性和风格特色的保留;蒋钰茜同学的作品和论文都紧扣主题,方向明确,边界清晰,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王彤彤同学的研究在提倡交叉学科融合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张锦同学对表演研究的本体聚焦不足;李响同学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聚焦社会现实问题,建议适当减少独白,突出肢体表现力;王泽雨同学的论文与作品能够互相支撑,但舞蹈创作思维与实践的融合还有进步空间;杜思琦同学建议适当减少字幕,突出舞蹈本体语言表达。

【学生发言】

中国戏曲学院孙鹏

中国戏曲学院的孙鹏以《实验舞剧<再“见”牡丹亭>柳梦梅人物形象塑造的戏·舞之美》为题,从语言学入手探索戏曲之美在柳梦梅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运用。他认为,中国传统戏曲的身体语言中蕴含着华夏民族对圆融和谐的执著追求与向往,通过将戏曲艺术中的“语形”与“语义”之美投射到舞蹈创作中,以此为舞蹈融入戏曲元素提供更多思路。

北京舞蹈学院梁双羽

北京舞蹈学院的梁双羽以《浅析舞蹈编创的舞段推进——以作品<岛屿>为例》为题,通过阐述舞段推进的概念、范围和目的,尝试寻找论述舞段推进技术构成的路径,认为舞蹈形式编创的先后决定了舞段推进的难度,音乐选择与动作编创的先后影响了舞段推进的工序,舞段推进技术要与艺术表达相契合,使技术自然融于作品表达之中。

浙江音乐学院马楚越

浙江音乐学院的马楚越以《历史人物当代形象塑造的选材与立意研究——以西施形象为例》为题,通过解读史料和作品梳理明晰选材立意,运用舞蹈身体语言学和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究西施所处地域生态环境以及生产劳动对西施形态的影响。以原创作品《回越》的创作策略为实践蓝本,力图塑造出兼具历史性风格和时代性精神的西施形象。

北京舞蹈学院刘杨洁

北京舞蹈学院的刘杨洁以《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跨文化教学实践研究——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体验课>为例》为题,立足跨文化教学的现实需求,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以国情教育为抓手,以文化浸润为主体,探寻中国民族民间舞跨文化教学的建构与实施。她认为,开展面向来华留学生的舞蹈类课程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武汉音乐学院黄悦

武汉音乐学院的黄悦以《楚剧水袖技法实践研究——以“冲天袖”“背袖”为例》为题,基于传统楚剧水袖技术技法的学习,整理出楚剧水袖常用的基本技法与特殊技法。选取了“冲天袖”和“背袖”的楚剧水袖技法进行编排实践,并分析整理实际应用资料,以此为楚袖舞的教材编写、课堂学习以及舞台表演提供基础性研究材料。

北京舞蹈学院李姿敏

北京舞蹈学院的李姿敏以《“互联网+教育”视野下中国古典舞袖舞教学初探》为题,在高校袖舞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的现状基础上,提出袖舞“线上辅助+线下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课例设计的阐述提出了袖舞数字化课例设计的五大原则、数字化技术的七种辅助法,以及“互联网+教育”之于中国古典舞袖舞教学的四大价值。

云南艺术学院任一帆

云南艺术学院的任一帆以《探析道具在舞剧创编中的戏剧性功能表达——以实验小型舞剧<一片羽毛>为例》为题,分析了剧中“警帽”和“纳西族七星羊皮披肩”两种道具的戏剧性功能表达以及对主题内涵的深化。她认为,道具的存在弥补了舞蹈非语言性的弊端,编导要捕捉挖掘出道具揭示主题的象征意义,使舞剧叙事流畅,主题升华自然。

【专家评议】

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军教授首先祝贺同学们在导师指导和自身努力下取得的成绩和收获,专业型研究生的特点是从实践出发,进行艺术思维和学理思考的双向建构,七位同学的共性特点在于注重服饰道具在舞蹈创作、教学上的运用研究,认为孙鹏同学根据编创与表演经验进行的实践总结,可进一步立足舞蹈表演的本体性探究如何吸收戏曲表演的问题;梁双羽同学将舞段推进技术融入有意味的表达之中,建议深入探索舞蹈肢体语言与音乐的交互性关系;建议马楚越同学对每章节作出相应的小结,文章结尾需要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的结语部分,使文章更加完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肖向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认为这一届的毕业生在疫情的环境下体现出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从实践到应用理论的勾连,要着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七位同学的研究都展现出现实性思考,对每位同学分别提出建议:孙鹏可以从导演角度做出工作报告;马楚越建议以策略的路径作为框架;刘杨洁从跨文化交际来看舞蹈的优势会更具普适性价值;李姿敏要补充互联网教学的互动性和延伸性的阐述;梁双羽要考虑舞段推进的思考原点以及如何用通识性语言表达;任一帆要注意道具使用的历史梳理和语义的逻辑自洽。

北京舞蹈学院外国舞党总支书记  张立军

最后,北京舞蹈学院外国舞党总支书记张立军副教授对本场论坛进行总结,他认为舞蹈从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中分离出来,将标志着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道路会更加宽广,舞蹈高端人才的培养也会更加扎实。与此同时面临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舞蹈学科的未来建设如何发展、舞蹈高层次人才培养如何定位都需要专家和学生深入思考,继续探索,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对为论坛的顺利召开辛勤付出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参与论坛发言的26位专业型研究生展现出广博的研究视野与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通过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再用理论反哺实践的研究路径,为相关研究领域贡献出青年学子的青春力量,体现出舞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不断助力全国高等舞蹈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转自:艺术与学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