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精彩回顾 | CDQI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中心先锋学院·第三期:继往开来·注册登记新旅程

2022/5/5 15:30:52  阅读:176 发布者:

原创 医谱学术 医谱学术 2022-04-29 15:16

 

CDQI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中心主办、帕母医疗协办的“CDQI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中心先锋学院”第三期:继往开来·注册登记新旅程已于2022423日在线成功召开。肺血管病作为鲜受关注的疾病领域,诊疗手段和技术疗法亟待进一步探索。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引领下,CDQI肺血管病中心率先于2021年底正式成立,并于2022年持续开展系列先锋学院讲座,带领更多的专家进行疾病诊断及疗法的探索,同时提升国家维度对该疾病的高度认知,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健康创造更多可能!

 

本次大会主席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顾虹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陈绍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节艳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曹进教授担任。

 

大会伊始,首先由顾虹教授进行开场致辞。顾教授向所有参会嘉宾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强调本次会议的重点为:肺动脉高压领域的重点话题-注册登记研究,并依次介绍此次与会主席、主持专家及讨论专家。

 

PART 1

 

 主持嘉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节艳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陈绍良教授:

 

SPECIAL ISSUE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陈绍良教授以“SPECIAL ISSUE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为题作观点分享。本次分享内容主要围绕疾病认知时间;肥胖肺动脉高压;孕妇肺动脉高压;小儿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康复等几个方面依次介绍。

 

 目前临床肺动脉高压诊断延迟现象较为突出,患者可能发病2年及其以上才能确诊。但仍未有明确的定义作为延迟判断标准。综合目前已有文献,常见的三个标准为:1、患者出现PAH症状,诊断为PAH2、患者出现PAH症状,首次右心导管以诊断PAH3、患者出现PAH症状,首次服用PAH靶向药物。

 

REVEAL研究对延迟诊断超过两年的患者与两年之内确诊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近1/5患者存在诊断延迟的情况,其中年龄与并发症(肥胖、阻塞性呼吸暂停等)为重要影响因素,年纪越小合并症越多延误诊断时间则越长。PHAR研究随访一年两个月后发现,超重及肥胖PAH患者肺移植或肺动脉高压患病期内死亡率远低于正常体重人群。此外孕妇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死亡率为30-56%。目前指南不推荐患肺动脉高压患者怀孕,且药物证据等级较低,长期疗效也尚不清楚。如果情况允许,建议此类孕妇第一时间终止妊娠。针对儿童肺动脉高压患者,其诊治流程与成人有所不同,未明确指出首次靶向药物治疗后,进行强化评估间隔时间。

 

肺动脉高压康复训练也是十分关键的部分,需在肺动脉康复专家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需满足运动分值能力达40-80%,氧饱和度超过90%,心率低于120/分等要求。应保持低强度接近中等强度运动量,避免高强度训练。

 

PART 2

 

主持嘉宾: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曹进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顾虹教授:从国外大型登记注册研究探寻中国PAH-CHD队列研究之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顾虹教授以从国外大型登记注册研究探寻中国PAH-CHD队列研究之路为题,从国外大型PH注册登记研究概况、国外大型CHD登记注册研究概况、中国PAH-CHD队列研究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国外大型研究包括:美国REVEAL研究;美国USPHSR研究;欧盟COMPERA研究;西班牙REHAP研究;韩国KORPAH研究、德国NR-CHD研究;荷兰CONCOR研究;土耳其THALES研究等。

 

其中美国REVEAL研究为评价早期和长期动脉性肺高压疾病管理注册登记研究。显示与已修补的PAH-CHD相比,未修补或部分修补PAH-CHD组患者的NYHA III/IV级占比更高,且mPAPPVRI较高。IPAH/HPAH队列与已修补CHD队列的mPAPPVRI相近;与IPAH/HPAH患者相比,ES患者mRAP较低,但mPAPPVRI显著升高。USPHSR研究结果显示,APAH中,CTD占比最多,CHD占比12%,女性最多。COMPERA研究与KORPAH研究均显示,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PAH-CHD患者比例在逐渐增加,且生存率显著优于IPAHREHAP研究显示术后PAH亚组生存率最差,右心室适用性是PAH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

 

NR-CHD研究显示德国合并PHCHD患者,靶向治疗率低,生存率低。CHD患者PH患病率受随访及手术年龄影响,需关注术后短期情况良好的患者预后情况;CONCOR研究提示不同心脏缺陷患者的PAH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房缺是最主要发病原因。THALES为针对儿童PAH-CHD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以单药治疗为主,靶向药物治疗占比较低为38.5%

 

中国多中心PAH注册登记研究显示,我国PAH患者中女性较多,CHD为最常见病因,与IPAH患者相比,PAH-CHD患者的mPAPPVRCI值均显著更高。PAH-CHD患者生存率优于IPAHCTD-PAH患者。中国单中心PAH-CHD队列研究中女性患者占比68%ES者的mPAP和、PVR最高,术后PAH者的mRAP最高,CI最低。74.8%患者接受PAH靶向药治疗,三尖瓣分流者较多。最后,顾虹教授还特别强调国家标准化CDQl,肺血管病中心注册平台数据采集系统(EDC)项目已正式启动,并期望有更多中心加入项目,共同为中国自有的肺动脉高压疾病数据系统发力。

 

PART 3

主持嘉宾: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粉灵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熊长明教授:中国肺动脉高压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研究结果解读

 

2009年在中国发起的肺动脉高压前瞻性多中心登记注册研究(2009-2019)是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由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何建国教授牵头,全国34家大型医疗中心参与的研究。该项研究目前是中国最具全国代表性的肺动脉高压登记注册研究,医疗中心覆盖率高,历时10年,随访期长,失访率相对可接受(5.7%),为我国PAH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的变化和长期生存结局提供了具有重大价值的数据。熊长明教授带我们详细解读了此项研究,期待以此帮助大家了解更多肺动脉高压相关知识。

 

入组患者年龄35±12岁,女性占76.2%CHD-PAH是最常见的病因(45.2%),约76.3%的患者为新诊断PAH。基线时79.8%的整体PAH队列接受了至少1PAH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率从2009-2014年的6.7%显著上升至2015-2019年的35.5%(p<0.001);初始联合治疗率也从6.1%显著上升至26.6%p<0.001);随访时再次评估显示,大多数患者(74.2%)的PAH靶向药物治疗方案维持基线时的用药方案;总体队列的1年、3年、5年和10年的生存率估计分别为95.6%87.6%79.2%63.2%CHD-PAH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p<0.001);研究后期登记的患者1年生存率更高;低风险组或具有更多低风险标准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组(<0.00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张浩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振文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江教授结合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聂绍平教授指出肺动脉高压疾病十分适合进行多中心注册,期望未来CDQI平台可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国内仍缺乏成熟、优质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希望后期与更多临床研究机构合作,以提升研究严谨性。

 

张浩教授首先对疫情下肺动脉高压患者用药情况表达了担忧。同时希望大家关注儿童患者群体,因为儿童与成人在诊断治疗上均有着巨大区别,所以希望儿科医生可以与成人医生达成有效合作,以确保临床儿童肺动脉高压患者获益。

 

杨振文教授对数据库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虽然目前已有众多数据库,但仍不够简洁、细致,登记库与研究库需清楚区分,尽可能智能抓取,以谋求持久发展。

 

李江教授希望可以积极建设多中心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以帮助临床更好的发展。中国数据在世界上有着长足优势,多中心联合有望在国际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PART 4

 

主持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顾虹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李梦涛教授: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注册研究的体会

 

李梦涛教授以“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注册研究的体会”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分享其心得体会。

 

国家越来越重视临床研究。中国的资源非常丰富,高质量的临床论文,高水平地分析、总结能力、高水平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均可成为丰富的、高质量的、可利用的临床资源。

 

风云助手是面向风湿免疫疾病的健康管理APP,支持30种主要风湿免疫疾病直报,快速患者注册,诊断确认,核心病历查看患者随访管理,会议培训资讯,问卷调查。实现临床场景下的CTD"医教研"一体化。

 

我国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发病率较高,但国际相关研究目前仍较少,针对此现象,我国开展了相关研究,包括单中心及多中心研究,风险研究、预后研究、治疗学研究、指南与共识、标志物研究等。目前我国已经积累大量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研究证据,并以此为基础编写了中国CTD-PAH诊疗专家共识,有利于临床规范化治疗,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PART 5

 

主持嘉宾: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琦光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翟振国教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URES

 

肺血栓栓塞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死、致残率高,构成全球性严重的医疗保健问题。翟振国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中国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URES 当前现状及进展。

 

CURES研究共纳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收集肺栓塞患者流行病学、临床指标与生物样本等。研究目的为明确我国肺栓塞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寻找与肺栓塞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探索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国际上其他研究比较,探讨我国乃至亚洲人群肺栓塞的疾病特点。根据时间不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9.01-2011.6,主要关注住院期间转归;2011.07-2016.07主要关注短期预后;2016.08至今主要关注长期预后。CURES阶段性结果(十二五)已发表于在《欧洲呼吸杂志》,报道了2009-2015年,真实世界临床环境下全国100家中心,7438名确诊急性PE患者的危险分层、确诊手段,及初始治疗情况。

 

肺栓塞注册登记研究-的未来工作展望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精准诊断、优化治疗三个方面。CURES是继欧美RIETE研究和VTE- Garfield研究之后肺栓塞(PE)领域最大规模的注册登记研究之一,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在肺栓塞诊治与管理方面的数据空白。CURES作为一项持续进行中的注册登记研究,未来将针对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长期预后,不同亚组患者人群的临床特征、诊疗和预后等做进一步的分析。前期工作的开展与研究的发表为后续深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URES作为全球PE领域大规模临床研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结果的发表使全球PE疾病负担及诊疗策略对比研究(欧美人群与亚裔人群)成为可能,为PE相关诊疗指南的推广及规范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PART 6

 

主持嘉宾:南京市第一医院张航教授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阎小妍教授:登记研究设计统计学考虑要点

 

登记研究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统一的临床及相关数据,对某一特定疾病状态下的人群,或患有某种特殊疾病的人群或暴露在某一特定因素下的人群进行特定结局的评价,从而达到预定的临床和政策决策目的的一种研究形式。

 

常见的真实世界数据在临床中越来越受欢迎,包括以特定目的开展的观察性研究数据、基于真实医疗条件开展的干预性研究数据、非研究性质数据,其中注册登记研究属于以特定目的开展的观察性研究数据。

 

真实世界数据(RWD)一般通过常规性、非监管目的下收集不同来源的资料/数据而获得。真实世界证据(RWE)通过对真实世界数据的分析产生。评价论文要点主要包括RWDRWE两方面。

 

真实世界研究中,高质量的数据是登记研究的基石。数据采集方式有多种,如果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信息技术将医院病历记录直接转换为研究数据,80.77%的用户愿意在新药/新器械注册临床实验项目中采用。在真实世界证据分析中,控制混杂/偏倚是分析的要点。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是否被恶意挑选、指标是否足够均为统计考察要点。

 

最后阎小妍教授还总结介绍了登记研究设计的要点:1.明确的与众不同的临床价值;2.确保高质量的数据采集;3.对随访时间及关键变量的质控(如事件的判定,免疫指标的测量等);4.样本的代表性-是否能够代表想研究的全部人群(如不同地域、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等级医院等);5.数据平台(多学科合作)本身的价值(嵌套研究)——时间长、质量高;6.产生相关的科学结果—如某替代指标可作为死亡或疾病进展等硬终点的替代。为后续登记研究设计明确了设计方向。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刘锦铭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玮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城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曹云山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刘锦铭教授表示今日的会议紧扣主题,强调注册登记研究的重要性。按目前趋势,今后在临床中也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国内外注册登记研究均有其各自的优势。未来在注册登记研究中,需不断丰富观察角度,多角度进行分析。期望各位同道可以踊跃参与临床科研,致力于通过注册登记研究结果,不断总结、分析各疾病临床特点、诊治现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洪城教授提到其团队也在积极开展肺栓塞相关研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规范抗凝治疗之后,仍有1/3左右患者发生慢性血栓。洪城教授及其团队认为针对不同患者应给予针对性抗凝策略,需进一步探讨。

 

曹云山教授表示顶级期刊杂志更关注研究是否具有与众不同的临床价值,这就需要医生在临床中更加全面、深入地思考。在科研过程中,曹云山教授会经常溯源,在这过程中发现临床工作中习以为常的概念,并不一定经得起推敲,需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落实。

 

黄玮教授指出虽然国内肺动脉高压相关事业发展迅速,但仍有许多不足,与国外在专业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希望可以通过CDQI平台,推动国内整体肺动脉高压诊治发展,改善临床现状,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目标发展。

 

 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顾虹教授对所有参会专家表达了感谢,并对会中探讨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

 

总结

 

本次会议邀请全国顶尖肺血管中心专家、统计学专家,围绕PAH Special Issue、中国PAH-CHD队列研究、中国肺动脉高压登记注册研究、CTD-PAH注册研究、中国肺血栓栓塞症注册登记和患者管理研究、以及登记研究设计统计学考虑要点,以崭新视角,共同探讨肺血管疾病登记注册研究最新进展,分享临床、科研经验。对全面提高肺血管疾病相关核心科研能力和诊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推荐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