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 第一届复旦佛学博士论坛:语言、文献与唯识哲学
2023/7/6 14:07:58 阅读:107 发布者:
主题
语言、文献与唯识哲学
时间
2023年7月7-8日
地点
浙江佛学院(总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协办单位
浙江佛学院
论坛简介
百年来,数代中国学人筚路蓝缕,继承中国佛学传统,借鉴国外学术成果,构建起了现代学术意义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研究基本框架。今天的我们虽然在某些方面拥有比前人更多的优势,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学术资源,运用更多种学术工具,掌握更多样学术方法,但其实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能在国际学界坚持中国学术话语本位,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是新时代交付给青年学者的重大课题。有鉴于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将不定期地举办“复旦佛学博士论坛”,诚邀海内外相关领域的博士研究生、青年学者来共同探讨佛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复旦大学的佛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与深厚的学术积淀,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佛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形成了以语言、文献为基础,哲学为本位的学术定位。浙江佛学院是弥勒信仰与慈氏学研究的重镇,慈氏学以瑜伽行派为主体,可以扩展到全体大乘佛学,亦包括弥勒信仰中国化等内容。为推动佛教学术研究及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浙江佛学院将于7月7至8日在浙江佛学院(总部)举办“第一届复旦佛学博士论坛:语言、文献与唯识哲学”。
论坛议程
开幕式
7月7日
8:15开幕式
主持:持 定(浙江佛学院)
论坛议程·第一组
7月7日
9:40-11:45第一场
主持:张与弛(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9:40-10:05
张与弛(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瑜伽师地论》论“作意”
10:05-10:30
许 伟(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此之彼”——论“得”的哲学意涵
10:30-10:55
华 睿(岭东佛学院):
见所断、修所断惑的不同说法——以《顺正理论》为中心
10:55-11:20
司冰霜(中山大学哲学系):
说一切有部的空间理论
11:20-11:45
李海捷(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说一切有部“三世实有”略辨
14:00-17:10第二场
主持:刘郑宁(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14:00-14:25
樊铮炎(汉堡大学亚非学院):
宝藏寂密教著述中的瑜伽行学说——以《等虚空广释》(Khasamānāmaṭīkā)为例
14:25-14:50
翟小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世界宗教研究系):
四世班禅大师与《甘丹教传大手印》
14:50-15:15
庆 心(中国佛学院):
北本《涅槃经》佛性问题初探
15:15-15:40
王若宾(龙谷大学文学研究科):
契丹·日本·阿吒力教——也谈清凉澄观所撰《受菩提心戒仪》
15:55-16:20
任永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世界宗教研究系):
说不可说——《实相藏》关于“本性”的诠说与策略
16:20-16:45
刘郑宁(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试探《赞法界颂》在如来藏经典中的位置
16:45-17:10
白景皓(立正大学法华经文化研究所):
《法华经》流通中的本尊论:印度大乘佛教与日本日莲宗学的对话
7月8日
08:15-11:25第三场
主持:胡梦迪(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08:15-08:40
兰 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谁是同种说——来自民国同别种争论的一个考察
08:40-09:05
郭敬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带相与识分——一个“法无作用”的视角
09:05-09:30
胡梦迪(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瑜伽师地论》中的“分别”与种子的名言性
09:30-09:55
李宁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唯事”与“分别”——以《菩萨地•真实义品》为中心
10:10-10:35
如 净(闽南佛学院):
瑜伽行派“转依”的语义变迁
10:35-11:00
常 照(闽南佛学院):
《集量论》“三分伽他”之研究
11:00-11:25
甘思奇(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浅析自续中观的“随顺胜义”
14:00-16:05第四场
主持:杨志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14:00-14:25
王天然(慕尼黑大学日本中心):
2到5世纪的佛经合作翻译
14:25-14:50
陈心怡(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僧俗共聚:敦煌论义文献的书写研究
14:50-15:15
道 弘(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敦煌文献智周《大乘入道次第》版本及思想探析
15:15-15:40
宏 瑞(中国佛学院):
无处不菩提:《华严经·净行品》 历史与文本研究
15:40-16:05
合 璟(闽南佛学院):
略论“抄经”与“别生经”的关系
论坛议程·第二组
7月7日
9:40-11:45第一场
主持:谭井阳(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9:40-10:05
升 弘(闽南佛学院):
窥基一系视角下所缘缘之假实
10:05-10:30
谭井阳(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共相种与不共相种——奘传唯识学对世界的安立
10:30-10:55
行 蕾(闽南佛学院):
真谛唯识学中的两种真如与转依
10:55-11:20
道 承(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明朝唯识学派发展窥探
11:20-11:45
达 睿(岭东佛学院):
浅析唯识与中观二宗的梦境喻——以《唯识二十论》与《入中论》为中心
14:00-16:45第二场
主持:汪珂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4:00-14:25
杨志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金瓶掣签”下的噶举派活佛转世制度
14:25-14:50
慧 闻(根特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敦煌莫高窟“三兔共耳”藻井图案起源与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14:50-15:15
汪珂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衣装与成仙:中古时期神仙服饰变化中的佛道文化交流史
15:30-15:55
靳泽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世界宗教研究系):
浅析度母信仰与起源神话——以慧月公主神话为例
15:55-16:20
崇 昊(东洋大学文学研究科):
试论《全室录》与季潭宗泐
16:20-16:45
杨奕婷(南京大学哲学系):
董其昌壬辰所书《金刚经》墨迹及拓本考述
7月8日
8:15-9:55第三场
主持:吴子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8:15-8:40
马洲洋(哈佛大学内亚与阿尔泰学系):
现存最早的藏地《正理滴论》注疏及其思想史意义
8:40-9:05
吴子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陈那、法称与“量即量果”学说
9:05-9:30
杨昌杰(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古典数论派的现量理论及其与法称传统的相似性
9:30-9:55
黄清扬(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自律性与决断力:印藏法称诠释史中现量的两个维度
10:10-11:50第四场
主持:许 伟(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10:10-10:35
缪寿乐(广岛大学文学研究科):
印度因明的真理论:从pravartaka到arthakriyānirbhāsa的视点转变
10:35-11:00
李非凡(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征责关并:六朝佛教“论议”的推理规则
11:00-11:25
颜 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掌珍比量真性入有法之争议
11:25-11:50
赵 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汉传因明所见的足目
14:00-16:05第五场
主持:辛 放(清华大学哲学系)
14:00-14:25
杨 凤(慕尼黑大学印度学与藏学系):
An Investigation and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he Section on “Factors Dissociated from the Mind” in the Abhidharmadīpa with Vibhāṣāprabhāvṛtti
14:25-14:50
闫孟珠(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顺正理论》对“触六三和生”的辨析
14:50-15:15
辛 放(清华大学哲学系):
Dharmas a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Svalakṣaṇa) and Universal Characteristics (Sāmānyalakṣaṇa): Reflection on the Explanation of Realism for Sarvāstivāda School
15:15-15:40
李金承(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无时非因”:说一切有部三世实有学说中的因果关系
15:40-16:05
法 驰(戒幢佛学研究所):
月称《明句论·观五蕴品》译注及研究
论坛议程·第三组
7月7日
14:00-17:10第一场
主持:平燕红(南京大学哲学系)
14:00-14:25
林雪妮(海德堡大学亚洲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从鸠摩罗什的翻译看《成实论》与中观的关系
14:25-14:50
于洋洋(南京大学哲学系):
天台智者“四教”与“三番说”视域下的二谛观
14:50-15:15
慧 因(中国佛学院):
佛教业报理论中国化一隅——以“异熟”与“报应”概念解析为中心
15:15-15:40
平燕红(南京大学哲学系):
华严祖师的再检讨——以守真相关的各种材料为中心
15:55-16:20
陈芊曦(南京大学哲学系):
佛教义理与中国本土思想的相互融摄——以魏晋南北朝形神之辩为例
16:20-16:45
教 戒(闽南佛学院):
弥陀净土法门发菩提心之探究
16:45-17:10
古 福(闽南佛学院):
明太祖“分寺清宗”佛教政策探析
7月8日
9:40-11:20第二场
主持:于洋洋(南京大学哲学系)
9:40-10:05
南 清(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心理学视域下的南传上座部心识理论与实践
10:05-10:30
应 嘉(浙江佛学院):
百法明门论与心理学比对研究——心不相应行法与认知图式
10:30-10:55
亦 真(中国佛学院):
百年来佛教心理学研究发展情况概述
10:55-11:20
忠 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佛教的批判性思维和实用主义——以上座部佛教经典为例
14:00-15:40第三场
主持:颜邦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14:00-14:25
张 科(波恩大学哲学系):
胡塞尔论想象
14:25-14:50
颜邦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时间意识中的无穷回退问题
14:50-15:15
黄志博(京都大学人间·环境学研究科):
流动与意识的形而上学——井筒俊彦和京都学派的起信论研究
15:15-15:40
演 愍(中国佛学院):
佛教语言哲学——可说与不可说
圆桌会议:学术总结
7月8日
16:20-17:20
主持人:傅新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人:张与弛(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刘郑宁(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胡梦迪(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杨志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谭井阳(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汪珂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吴子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许 伟(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辛 放(清华大学哲学系)
平燕红(南京大学哲学系)
于洋洋(南京大学哲学系)
颜邦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闭幕式
7月8日
17:20闭幕式
主持人:张 伟(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来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