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换个角度读三礼——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出版

2022/11/24 17:33:46  阅读:121 发布者:

在中国古代礼学著述中,有一类以绘制图像为主并辅以相应的文字解说,对三礼中所涉仪节和器物进行诠解的礼图学著作。这些礼图类著述及相关的研究著述虽然不是礼学研究的大宗,但在汉代以来的三礼学研究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三礼学研究的一个子学科。而在众多的礼图类著述中,宋代聂崇义编纂的《新定三礼图》是一部现存最早、最完整、影响最大的著作。

《新定三礼图》

礼图学著述起源于东汉郑玄、阮谌的《三礼图》和东汉碑刻中的“五玉”“六玉”图,繁荣于宋代,至清代达于极盛。

汉唐时期是礼图学的开创与发展期。礼图类著述大约创始于东汉时期的郑玄与阮谌。郑玄是东汉集大成式的经学大师,他遍注群经,尤精于三礼之学。阮谌,字士信,东汉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曾任东汉侍中,也是著名礼学家。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曾称引郑玄与阮谌旧图,由此可知郑玄、阮谌所作《三礼图》宋初犹存于世,后来不知何时亡佚。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后汉郑玄、阮谌撰《三礼图》一卷,共辑佚一百五十五条。四库馆臣认为礼图创始于阮谌,所谓郑玄《三礼图》当是郑玄后学所为,然这一推论并无文献学依据,依据并不充分。

东汉时期一些碑刻中出现了“五玉”或“六玉”图。据宋人洪适《隶释》所载,东汉桓帝永寿年间所立益州太守碑碑阴刻有“五玉三兽”,蜀中汉碑柳敏碑碑阴和冯绲墓道刻有“双排六玉碑,又有单排六玉碑”。这些碑刻上所刻的“五玉”或“六玉”,就是璧、琮、圭、璋、璜、琥等玉制礼器。《隶释》所载这些蜀地汉碑所刻的“五玉”图或“六玉”图可以看作是早期的礼图。此外,这一时期的《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三国吴射慈的《丧服变除图》五卷、晋崔游《丧服图》一卷、南朝齐王俭的《丧服图》一卷,以及佚名撰作的《丧服礼图》《五服图》《冠服图》等。《新唐书·艺文志》载夏侯伏朗《三礼图》十二卷、张镒《三礼图》九卷。《崇文总目》载梁正《三礼图》九卷。这些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礼图学著述,虽在历代史志目录中有案可稽,但后来均已亡佚。其中有些有清人辑佚本,有些完全亡佚,不可复见其原貌。

《新唐书》点校本

两宋时期是礼图学的兴盛与发展期。学者们很重视三礼学的研究,且有多部礼图学著作传于后世。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聂崇义根据郑玄、阮谌、夏侯伏朗、张镒、梁正和开皇官撰等六家礼图学著作,参互考定而撰的《新定三礼图》二十卷。聂崇义《新定三礼图》所作图像虽“未必尽如古昔”,但援据经典,考释器象,较旧图大有新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而博得学界高度评价,大行于世。此书有图,有解说,凡图 380 余幅。现存礼图之近于古者,莫若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抄撮诸家,亦颇承旧式,不尽出于杜撰”,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做出了较高的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上下册),[]永瑢等 撰

聂崇义《新定三礼图》问世后,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礼图学著作的大发展。比如,北宋王洙的《周礼礼器图》、陈祥道的《礼书》《周礼纂图》、龚原的《周礼图》、陆佃所作《礼象》,南宋杨甲的《六经图》和杨复的《仪礼图》《仪礼旁通图》,皆是两宋时期在聂氏《新定三礼图》影响下产生的有代表性的礼图学著作。元明时期有代表性的礼图学著述有:元代龚端礼的《五服图解》、韩信同的《韩氏三礼图说》,明代刘绩的《三礼图》和王圻、王思义的《三才图会》等,其中以刘绩的《三礼图》最为著名。清代的礼图学出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著述极多。乾隆钦定的《三礼义疏》附有《周礼图》四卷、《礼器图》四卷、《礼节图》四卷和《礼记图》五卷,另外还有多达几十种礼图学专著,诸如江永的《乡党图考》、戴震的《考工记图》、阮元的《考工记车制图解》、焦循的《群经宫室图》、胡培翚的《燕寝考》、张惠言的《仪礼图》、吴之英的《仪礼礼事图》《礼器图》等,都在以图像解礼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聂氏《新定三礼图》之后出现的这些礼图学著述虽然对聂氏书多有是正,但均可看作是对聂氏书的新发展,也可看作是在聂氏书影响下的产物。

聂崇义《新定三礼图》上呈后,为宋太祖嘉赏,诏令颁行,初画于国子监讲堂壁上,后刊刻流传。今存最早刊本为南宋淳熙二年(1175)镇江府学据蜀本重刻的《新定三礼图》(下简称“宋本”),另有蒙古定宗二年(1247)刻本、《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荟要》本、《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本)、光绪锺谦钧刻本、和刻本等,书名或题《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图集注》20卷,或题《三礼图》《三礼图集注》。

蒙古定宗刻本问世较早,《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出版(下简称“《丛刊》本”),但“殊少佳字”(傅增湘),校刻未精。《通志堂经解》本编排不善,不便阅读使用,《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或一页一图,或一页数图,而以说附载图四隙,行款参差,寻览未便”。清光绪本较为晚出,据《通志堂经解》翻刻而成。《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本皆以影钞淳熙本为底本,同属宋本系统而各有校勘。陆费墀《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在介绍《荟要》本时称:“宋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洛阳聂崇义撰,今依天禄琳琅明毛晋影宋钞本缮录,据通志堂本恭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则是根据内府藏钱曾也是园影宋钞本缮录,部分文字为馆臣校改。据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宋椠本原为钱曾藏书,后归泰兴季寓庸,转归昆山徐乾学,后钱曾又从徐乾学处借出抄录,摹为影宋钞。纪昀对该本颇为认可,将其定为《四库》底本,“惟内府所藏钱曾也是园影宋钞本,每页自为一图,而说附于后,较为清整易观。今依仿缮录焉。”体现出四库馆臣在选择底本时的理性思考。为区分于同时收录的明刘绩《三礼图》,文渊阁本题为《三礼图集注》20卷。

由于纂修过程中出现的禁毁、擅改书籍之举,民国以来,学术界对《四库全书》普遍抱有一定程度的偏见甚至抵触,在较长的时间内仅强调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意义,忽略了其版本学价值。随着文渊阁、文津阁乃至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越来越多的库本典籍进入研究者视野。本书整理者在对校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文渊阁本以内府藏钱曾也是园影宋钞本为底本校勘缮录。四库馆臣在校勘过程中综合采用他校、本校、理校等多种方法,对文本讹误订补考证。无论从校勘的内容还是摹写的精确程度而言,文渊阁本的成就皆较为突出,是后出转精的版本。

本整理本以宋本为底本,以《四库》本和《丛刊》本作为通校本,进行了全面的通校,尽可能将所有异文情况都在校勘记中标示出来(一般异体字不出校)。本整理本还对聂氏书中的一些疑难之处酌情加了注释解说,以便读者阅读。

插图380余幅,宋代人编写的礼图文献

校勘、注释、注音,简体横排,方便阅读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新定三礼图》

[]聂崇义 撰

丁鼎、孙蕴 校释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832-8

75.00

内容简介

《新定三礼图》,为宋代人编写的礼图类专题著作,是宋代学者聂崇义参考当时尚流传于世的六种三《礼》图著作撰写而成,目前,宋代以前的礼图类著作均已亡失,聂氏此书为我们了解古代礼图研究情况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史料。书中收图凡380余幅,每幅图都附解说,引经据典,分类阐释《周礼》《仪礼》《礼记》中涉及的冠冕、服饰、弓射、旌旗、器物、宫室等,对当代人理解古代繁复的礼仪活动很有帮助。为了方便读者使用,点校者对原书文字做了全面校勘,对疑难字词加以注释,对生僻字做了现代注音。

作者简介

丁鼎,本名程奇立,山东莱西人,历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特聘研究员。著有《礼学管蠡集》《三礼学通史》《三礼真精神》《〈仪礼·丧服〉考论》《孔子与六经》等学术著作11部。

孙蕴,山东烟台人,文学博士,现供职于鲁东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