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每日一技】教育学术论文写作的四种转化

2023/3/6 16:21:01  阅读:98 发布者:

文章来源  |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由于缺少专门的学术写作训练,教师学术论文常会出现问题综合征、概念综合征、论证综合征、表达综合征四种典型问题。文章从期刊编辑的角度,结合这四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教师学术写作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四种转化:一是问题化,锚定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的起点;二是概念化,以概念为钥,开启学术对话之门;三是验证化,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实现有理有据;四是结构化,对观点和材料进行二次建构,形成学术作品。与四种转化相对应,建议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四种意识:问题意识、理论意识、研究意识和作品意识,加强写作修炼。

教育学术论文写作常见的四种问题

1.问题综合征

问题综合征是指文章中存在的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种种问题。笔者总结为四种类型:一是无问题,表现为工作总结式的论文,作者告诉你“我做了某事,举措很多,好评如云”,却未提及“为何做”“意义何在”。二是多问题,表现为文章中充斥问题,却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文章的主题,该问题一般应在文章的“引言”部分首先言明,在主体部分时时观照,在结论和讨论部分总结回答。三是大问题,表现为“力不从心”,相对于作者的研究能力和资源而言,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太大。四是假问题,表现为问题失“真”,或只见表面,未见本质,作者主观上缺少对问题研究的真诚与热情,客观上也缺少对实践的洞察和扎实的调查。

2. 概念综合征

概念综合征是指文章中存在的与“概念”相关的种种问题。概念综合征通常表现为五种类型:一是无概念。表现为从经验到经验,未上升到理论层面。二是概念过大。表现为虽然有核心概念,但概念的外延过大。三是生搬硬造。表现为从国外的文献或者跨学科的文献中复制概念,或者造出一堆“新概念”,完全不考虑该概念背后的理论以及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四是多概念。多概念是指在一篇论文的标题或论题中出现了 3 个以上不同的概念,从而使文章显得概念重重,难以驾驭。五是模糊概念。同一个问题领域的研究者对同一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述,甚至在内涵界定上也会有细微的差异,我们要明辨之,不可混用。

3. 论证综合征

论证综合征是指文章中存在与“论证”相关的种种问题。论证综合征的问题集中反映为四个方面:一是观点不明,表现为立场不明或表述不清。二是论据不真,表现为未能按照方法规定的规范与要求得出有效的数据或令人信服的材料。三是方法不当,表现为因错用方法而不能产生有效的论据,也不能证明观点的真伪。四是逻辑不通,表现为在利用论据证明观点时,论证过程逻辑混乱,论证不充分。

4. 表达综合征

表达综合征是指论文中存在与表达相关的种种问题,通常包括以下类型:一是材料繁杂,详略失当。作者事无巨细地呈现自己的观点、证据与相关资料,但缺乏对问题和观点的向心力。二是结构混乱,内容零散,作者未能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材料。三是逻辑不顺,说理不清,缺少贯穿文章的逻辑主线,作者未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且理与据互相印证,相得益彰。四是语言问题,典型的表现是词语贫乏,词不达意,语无伦次,单调乏味。五是规范问题,即不符合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规范。

教育学术论文写作的四种转向

1. 问题化:锚定研究的方向

提出问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而问题化,就是发现这些矛盾和疑难并将其明确为一个学术问题的过程。问题化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环节:其一,去伪存真;其二,化繁为简;其三,同行对话。

问题化的过程是作者对实践场的问题进行筛选的过程。第一步,去伪存真,剔除问题群中的“假大空”问题;第二步,化繁为简,初步实现“问题聚焦”;第三步,同行对话,找到论文研究的实践起点。经过问题化,作者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也确定了论文的基本方向。这一问题,既是开启写作之旅的动力源,也是写作过程中的指南针,更是论文结论的目的地。作为期刊审稿人,笔者通常也会根据问题来判断论文的价值。一旦选对问题,就锚定了论文的方向。

2. 概念化:凝练核心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认识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把实践中遇到的教育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产生的教育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形成教育概念,这一过程就是概念化。

笔者认为,学术论文中的概念化可以有三种类型:一是概念匹配,二是概念拓展,三是概念创新。三种类型由易至难,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研究者的实践智慧与理论勇气。概念化的过程通常也是阅读文献的过程。通过概念,作者找到了打开理论之门的钥匙;通过概念化,作者可以将实践场中的问题和理论场中的概念关联起来。这时,作者就掌握了学术语言,了解了同行提出的理论,知晓了他们研究的最新进展。接下来,作者就可以用相应的概念表明观点,提出假设,开始学术对话。

3. 验证化:基于逻辑或经验的证明

第一,提出观点。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或假设)。作者要形成假设,就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目标变量:明晰想解决的问题或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2)确定措施变量:研究什么措施能解决这个问题。

3)形成研究假设:措施变量+目标变量。

第二,选择方法。一般而言,方法分为两类: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与交融性,可以综合运用。

第三,充分论证。论证的方法有三:一是明辨事实。对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取得的资料进行事实性审查,数据是否可靠,资料是否可信,有没有受到无关变量的影响。二是成因分析。三是价值检查。观点的背后隐藏着立场和价值。所有的研究建议都应基于学生立场,以是否支持学生发展为价值标尺。

4. 结构化:完成学术作品

首先,要建构宏观结构。在宏观结构上,论文在传统上要求具备题目、主题、论据和结论四要素。以量化研究为例,论文的正文结构一般要求有四个部分: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其中,前言部分包括研究概述、文献综述、研究假设(立论)等;方法部分包括方法、步骤、材料与工具、实验、背景与环境、实验群体等;结果部分说明研究结果;讨论部分检查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以及本研究在该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是参考文献。

其次,要建构中观结构。中观结构是指论文在具体表述时呈现的思维结构。通常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安排内容:

1)顺序结构,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2)空间结构,即按照空间顺序;

3)总分结构,先是论点,再论述分论点,分论点支撑总论点;

4)事理结构,按照事理逻辑展开;

5)问答结构,按照问与答的顺序展开;

6)对比结构,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对同一事物进行正反分析;

7)因果结构,即按照因果关系展开;

8)问答结构,在诊断现状的基础上找问题,根据问题提建议。

最后,要建构微观结构。微观结构即具体的文字结构,由具体的字、词、句构成。作者通常要做以下工作:

1)强化论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晰表达观点。

2)夯实论据。对论据进行数据核对和逻辑验证。

3)深化结论。以批判性思维得出有洞见的结论。

4)突出主干。删除与主题无关的部分,使文章主线更突出,详略得当。

5)修改摘要和关键词。

6)修改标题。尽可能地简短且吸引读者。

7)修改开头与结尾。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发人深思。

8)润色文字,消灭错别字和错句。

9)检查规范。要符合目标期刊的学术规范和格式要求。

教师学术写作的四种修炼

1. 问题意识

“问题化”要求作者不断修炼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尝试用“三问法”修炼“问题意识”,对问题原料进一步加工:我是谁(确定研究立场、资源与能力),我在研究什么问题(确定论题与论域),我的研究领先吗(确定问题的价值与意义)。这样,就能敏锐地瞄准问题,站在理论的高点上与同行对话。如此反复,经常修炼,“问题意识”就会不断产出真问题。

2. 理论意识

“概念化”要求作者不断修炼理论意识。修炼“理论意识”,一方面,要多阅读,熟悉前人搭建的概念体系;另一方面,要多总结,完成自己的概念拓展与创新。教师修炼“理论意识”,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起一座旋转门,不断地在“实践之屋”与“理论之屋”之间不断往返。当然,也可以适当“串门”,在比较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术概念与理论体系。

3. 研究意识

“验证化”要求作者不断修炼研究意识。研究是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的过程。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研究意识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细分:认知维度包括研究的洞察力、研究的想象力和研究的反思力,情感维度包括研究的热情、研究的激情和研究的同情,社会维度包括研究的合作和研究的协调。修炼“研究意识”,一方面要“大胆假设”,不走寻常路,面对实践问题给出有创意的对策;另一方面要“科学证明”,通过理论的和实证的方法,努力使自己的对策有理有据。

4. 作品意识

结构化要求作者不断修炼作品意识。第一,要有读者立场。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学术论文应该亲近读者。第二,要善用对话语言。在写作的过程中,你要提醒自己:读者是否明白你的叙述;读者能否信服你的论证;你的结论对读者是否有启发。第三,要有建模能力。作者要将自己的思路用可视化的工具搭建框架,用逻辑思维反复审视和修改,最后用清晰的图示固定下来,形成理论的模型。第四,要有规范意识。学术论文的规范性要求比较高,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具体到每一本学术期刊,又会有细微的差别。这需要作者了解自己关注的学术期刊规范,并能够按照规范来修炼自己的作品。

转自:“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