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年第11期目录&摘要

2022/11/16 17:57:44  阅读:194 发布者:

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本期期卷:2022年第11

目录

01 数字化转型是否促进了企业内共同富裕?——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02 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与技术创新——“中国式波特假说”的检验

03 双循环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国内贸易的视角

04 中国的资金循环与宏观经济监测:部门视角

05 互联网发展对要素配置扭曲的影响

06 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交互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吧论坛亿级数据的证据

07 区域行政整合、要素市场化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08 区际贸易、价值转移与区域平衡发展: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09 中国固定资本存量与研发资本增长效应重估

01

数字化转型是否促进了企业内共同富裕?——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作者:

方明月 林佳妮 聂辉华

摘要:

发展数字经济被认为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动能,但是已有文献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结论。为此,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使用200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法构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标,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数字化转型总体上提高了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和劳动收入份额,即同时实现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功能。第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和降低了劳动收入差距;在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第三,不同的数字技术对收入分配具有异质性影响。大数据、智能制造、信息化技术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而互联网商业模式则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在借助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政策冲击进行有匹配的三重差分检验(PSM-DDD,以及使用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主要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改善收入分配的机制包括:数字化转型具有生产率效应,从而提高了营业总收入;就业创造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从而提高了劳动收入及其份额;数字化转型提高了普通员工自主权,从而缩小了劳动收入差距。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共同富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共同富裕;收入差距;

02

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与技术创新——“中国式波特假说”的检验

作者:

余泳泽 林彬彬

摘要:

有关波特假说的检验一直是环境规制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的视角出发,检验中国式波特假说的存在性。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城市层面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数据,本文从偏向性减排指标分配这一视角,研究了“十一五规划”以来地方政府减排目标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规划”以来制定的减排目标具有明显的区域偏向性,表现为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较低的减排指标而对发达地区施加较高的减排指标。约束性较强的减排目标会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并且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式波特假说”的存在性。以上结果主要表现在SO2的减排目标约束上。偏向性减排目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发达地区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高工业化水平城市企业中的政策效应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偏向性减排目标主要通过正式环境规制以及创新补贴两个路径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以上结论为中国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提供了现实依据。

关键词:

波特假说;环境规制;偏向性减排目标;企业技术创新;

03

双循环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国内贸易的视角

作者:

张帅 王志刚 金徵辅

摘要: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未来中长期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多地区-多部门贸易模型来量化分析双循环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并从区域和行业层面分别分析降低省际贸易成本、促进国内循环和降低关税、促进国际循环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上,双循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分别提高实际经济增长26.55%15.91%5.40%;在行业层面上,上述三种循环对应的经济增长效应平均值分别为36.94%22.78%6.05%。可见,国内循环的经济增长效应大于国际循环,且双循环的整体经济增长效应大于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和。进一步分析发现,降低省际贸易成本、促进国内循环,有助于实现产业转移和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却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关税、促进国际循环,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却可能进一步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未来应权衡二者的关系,充分考虑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用差异化的政策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投入产出;贸易成本;关税;经济增长;

04

中国的资金循环与宏观经济监测:部门视角

作者:

张南 朱莉

摘要:

本文从资金循环的部门视角出发,开发出19982020年“点对点”资金流量及资产负债矩阵,创新资金循环的统计方法,通过观测资金的产业性循环与金融性循环的波动特点与变化趋势,剖析了中国资金循环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从而明确了过去中国金融市场中“谁在承担风险”的疑问,并给出了“由谁承担风险更好”的政策建议。2017年以来政府部门在金融市场中承担并消化着债务违约风险,存在着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溢出,财政手段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金融部门的资金供给影响力和资金筹集感应度近年来持续上升,各部门潜在的违约风险也明显向金融机构集中。因此,在宏观审慎中金融部门应有一个位置转换,通过市场调节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监控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资金循环分析;流量与存量矩阵;三角化排序;影响力与感应度;乘数分析;

05

互联网发展对要素配置扭曲的影响

作者:

白俊红 王星媛 卞元超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入考察互联网对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所产生的影响,成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从要素配置扭曲的视角,深入探究了互联网发展影响要素配置扭曲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地区间要素配置扭曲的影响效应与方向。研究发现,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显著地改善了资本配置的扭曲,但却加剧了劳动力的配置扭曲;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发展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市场的整合,对要素配置扭曲产生影响。进一步,本文考虑劳动力的异质性,将劳动力区分为高知识劳动力和低知识劳动力两种类型,发现互联网有助于改善高知识劳动力的配置扭曲,但对低知识劳动力的配置却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结论为科学评估互联网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而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要素配置功效,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要素配置扭曲;劳动力异质性;

06

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交互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吧论坛亿级大数据的证据

作者:

郑建东 吕晓亮 吕斌 郭峰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关于社交媒体的已有研究大多从单向信息供给角度进行分析,较少涉及社交媒体最突出的“社交”功能。本文基于社交媒体平台中投资者信息交互的实验环境,以股价同步性作为衡量市场定价效率的指标,考察投资者之间双向信息交互能否提高市场定价效率。研究发现,投资者信息交互强度与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机制分析表明,社交媒体不只是信息传递,而且可以进行信息交互,提高投资者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促使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因此降低股价同步性。进一步地,投资者信息交互的“质量”越高,对股价同步性降低的效果越显著。本文基于社交媒体亿级细颗粒度数据,将个体社交媒体信息交互这一重要的投资者学习行为纳入理性预期均衡框架,从研究视角上进一步完善了理性预期均衡假设,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交媒体;信息交互;学习效应;股价同步性;定价效率;

07

区域行政整合、要素市场化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作者:

倪婷婷 王跃堂

摘要: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撤县设区这个准自然实验,采用增广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区域行政整合是否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提高了被撤并县(市)生产要素价格,缓解了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撤县设区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但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作用有限。机制检验显示,改革通过提高被撤并县(市)生产要素价格,进而提升了资本配置效率。此外,撤县设区对企业资本和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行业竞争度和地区财政竞争强度下存在差异。本文试图贯通市场整合与要素市场,要素市场与企业行为两个领域的研究,探讨区域政策对要素市场和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市场整合有利于消除抑制要素自由流动的藩篱,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区域行政整合;撤县设区改革;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

08

区际贸易、价值转移与区域平衡发展: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作者:

乔晓楠 李欣 郝嘉鹏

摘要:

本文提出“区域价值创造—区域价值交换—区域价值转移—区域价值分配—区域发展平衡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通过分别研究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区际贸易的价值转移机制,运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区际贸易价值转移的方法,2012年、2015年、2017的区域价值转移情况进行计算。研究发现: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区际贸易所导致的价值转移量占全国价值创造总量的比值约为1.7%2.0%。其中,东部区域多实现价值净转入,而中西部和东北区域价值则多被净转出,因此东部区域价值分配占比高于价值创造占比,而中西部和东北区域价值分配占比低于价值创造占比。进一步结合区域人均GDP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的计算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显著下降。并且,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可以验证区域分配价值对区域GDP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为认识区域平衡发展提供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新视角。

关键词:

区际贸易;区域价值转移;区域平衡发展;

09

中国固定资本存量与研发资本增长效应重估

作者:

许永洪 王璐 杜瑶

摘要:

本文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规范SNA2008CSNA2016,重新估算了中国固定资本存量与研发资本的增长效应。本文严格参照SNA2008的测算框架和国内研究进展对中国研发资本和总固定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并依照国际核算规范对研发资本的再认识扩展了索洛增长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固定资本存量在19902019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3.27%,2019年中国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至81.889万亿元;进一步将研发资本扩展进索洛增长模型,发现中国研发资本年均经济增长效应为5.85%,年均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98%,其中直接效应为22.51%,间接效应为31.48%,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来看,东中部地区研发资本存在显著的增长效应,因此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环境、提高科技转化率和产研结合效率是扩大研发资本经济增长效应和提升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研发资本存量;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效应;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