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JIA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玉米灰斑病致病菌玉米尾孢在中国的扩散路径

2022/10/18 16:21:20  阅读:166 发布者: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饲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安全和延伸产业的健康发展。自2001年以来,由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引起的玉米灰斑病已经大范围扩散并成为严重病害之一,尤其在西南地区,该病害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极大威胁。在印度洋西南季风和种子带菌的作用下,云南的C. zeina种群未来将向中国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扩散,生产风险极大。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抗病虫评价团队完成的题为Dispersal routes of Cercospora zeina causing maize gray leaf spot in China”的研究论文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210期正式发表。

2001年,由玉米尾孢引起的灰斑病在云南零星发生, 2007年,灰斑病扩散至云南全省,成为该省最主要的玉米病害之一。2007年后,玉米尾孢灰斑病在中国西南地区扩散和流行,成为该区域玉米生产的新威胁。2019年,在距离云南德宏2000公里外的陕西北部榆林,玉米尾孢灰斑病暴发。自2007年起,本团队对玉米尾孢在中国玉米产区的扩散路径和扩散方式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持续跟踪研究。以2008-2015年间采集的C. zeina菌株为研究材料,对127个来自中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北、重庆、甘肃、陕西和重庆的C. zeina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明确C. zeina在中国的扩散路径,预测病害未来可能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信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晓鸣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段灿星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硕士生赵立萍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硕士生王杰、刘庆奎和科研助理杨知还参与了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7-ICS)的支持。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2.07.042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