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马克思文本中的生态价值再现

2022/10/14 17:51:05  阅读:197 发布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9P33P34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原题《从自然价值的布展到生态批判的构建——马克思文本中生态价值的当代呈现》,摘自《晋阳学刊》20223期,薛刚摘

01

自然价值的重现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呈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多种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了认知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等,例如马克思关于“人化自然”的论述,恩格斯对于自然辩证性的发掘。这些思想的核心尽管并不是讨论生态环境的问题,但是却构成了特定的自然观,其中包括了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观与价值论意义上的自然观。任何一种生态思想或生态哲学,其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一就是要确定一种适恰的自然观。于是,二者之间就构成了“相似性”的关系,即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自然”与当代生态思想中所谓的“自然”尽管并不具有完全一致的能指,但是却能够通过文本诠释被建构出来,使之在新的语境中能够将与这种语境格格不入的特点从本义中排除出去,从而打开新的意义。

首先,对于马克思恩格斯而言,虽然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但是却始终坚持从二者的辩证关系中来认识和评判自然的意义。不难看出马克思在凸显人类的主体性的同时,并未将自然置于人类之下,而是要求人类必须在自然的基本存在及其规律之上去展开实践,并对自身的价值,乃至存在样态进行确立。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自然进行了定位,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是在辩证法的意义上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即其理论目标主要是说明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遵从于辩证法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核心在于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自然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依据辩证法去审视自然界与人类,二者呈现出的是一种彼此依存、相互成就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一方面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的无机身体,人类不能超越自然的边界;另一方面则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展现出来的人类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恰恰与今天生态思想中所一直强调的“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二者之间的联系及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

02

资本批判的延伸

沿着生态思路去进一步发掘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深层意蕴要立足于辩证自然观这一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旨趣就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批判。虽然他们的批判在当时还无法直接指涉到生态维度,但是,从其文本的细节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已然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无序扩张会导致自然环境产生相应的问题,乃至于构成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基于此可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向生态维度延伸。

生态语境之下,不难看出,当资本的逻辑侵入自然环境的时候,抽象的货币力量就会成为横亘于人类与生态之间的障碍,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一旦拥有足够多的货币,就拥有了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因而,整个社会就会以非理性的方式不断将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货币化。森林、瀑布、土地等资源环境,要么因为没有直接的货币意义而被忽视,要么因为没有成本而被随意对待。无论哪一种情况,最终结果都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自然环境被透支,进而恶化,变得脆弱,直至无法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诠释而形成的论述,可以看到,在语境和解的场域下,马克思所进行的资本批判能够与今天生态思想中的很多现实批判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构建出对于资本的生态批判,即通过在马克思的立场上揭示资本对于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破坏与异化来进一步反证马克思思想的生态价值。这也就进一步激发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在当代的活力。这一诠释使得马克思恩格斯能够与生态思想实现某种“心灵的沟通”。

03

自然危机的深度反思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对某些具体的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的时候,已经体现出在资本影响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理论中那种对实践的贴近,也使得其文本本身具有开放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追随实践的发展。据此,这些文本就产生某种行动的能力,即从自身所处的时代延伸至未来,并对相应的问题形成理论观照。因此,当人们以当代的眼光去反观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异化思想”的时候,不仅能够用这种理论来分析当下的实践,而且这种理论也会随着人类实践的触角的延伸被生发出新的意义。

随着资本的异化力量从人类社会内部扩展到人类社会外部的自然生态中,自然危机可以说被进一步深化了。资本对于自然生态的侵蚀,由简单的环境污染进入了一种对自然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消费化”,即将自然生态变成了可计算的消费数据和某种可被资本随意置换的“物质资源”。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理论”经由特定的诠释方式而走向生态维度就成为一种理论的必然,即在今天如果要对资本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批判,就需要将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引申到对资本导致的“生态异化”进行批判的维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文本内容都不是直接去论证生态问题的,但是,如果基于对这些文本的深层语义分析,就会在理解的结构中与现实形成照应与结合。这也就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异化现象的反思与批判能够走向生态语境的基本合法性。进而,对文本理解的范式又可以超越文本延伸到所有社会现象,这也就使得我们能够将异化理论置于历史发展的经验场域中,并通过在理论与实践中合理的想象来使之具有新的生态意义。

04

文本诠释下的生态内蕴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与今天的社会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当我们立足于当代的问题去重新解读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时候,就需要有特定的诠释手段来将文本的内容由历史带入现实。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发掘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生态内蕴时,会发现保罗·利科的文本诠释能够成为其中一种非常值得尝试的方法论。换言之,在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生态解读过程中,学者们通常会有意无意地利用到那种隐喻诠释的视角。

从隐喻的视角来看待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是将隐喻作为一种视角去审视其文本,因为文本作为“一种通过文字被固定的话语”一旦生成,就具有了某种不依赖于作者的独立性,即“文本之‘物’可以逃脱其作者的有限的意向性视域;换句话说,多亏了文字,文本的‘世界’才可以与作者的世界分离开来”。而对于文本的阅读,则很大程度上是文本与读者的直接对话,这也就打开了文本的诠释场域。当我们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置于这一诠释方法的场域之中,其意义就能经由特定的历史或实践问题,被新的阅读者和研究者不断拓展,从而形成新的理论结果。

立足于这一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进行生态化的诠释,并从中发现其生态内蕴,就成为一种合法的可能性。将这一思想旨趣运用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生态内蕴的发掘,其意指如今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乃至生态危机事件的产生,已然能唤醒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生态意义。这一意义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主动建构的,而是人们在面对现实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其文本中特定的概念、判断、论述等加以意义的延伸,进而按照某种隐喻诠释的具体方式,从中获得其理论对现实生态问题的观照。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内容,一旦置于当代的生态语境之下,无疑可以被诠释出丰富的生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观、实践观所持的立场,乃至对于资本所保持的批判精神,都必然随着人类实践边界的扩展与资本逻辑在生态环境中的深化而展现出其特有的生态哲学意义。借助于隐喻诠释的方法,一方面打开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生态语境;另一方面也能够从中解析出以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为基础发展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何以能够不断向生态领域深化,并形成各种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