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近期有关“计算社会学”的4篇论文
2022/9/1 10:49:53 阅读:318 发布者:
1.范晓光、刘金龙:《计算社会学的基础问题及未来挑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2卷第1期,2022年1月。
【摘要】计算社会学是计算社会科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面对作为典型的复杂性系统的社会,实证社会科学主要面临来自分析对象、研究者和研究设计的不确定性,以社会仿真和大数据分析为主要传统的计算社会科学可以积极应对实证社会科学的不确定性,而作为计算社会科学分支的计算社会学具有学科交叉、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并行等特质,在回应实证主义面临的诸多困境时具有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计算社会学的概念界定、学科边界、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等基础问题,认为计算社会学是以计算科学、数据科学等为主要分析工具,将非介入方式收集的大规模数据与传统数据相结合,挖掘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的规则和模式,用以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最后,提出化解国家定位与学科自觉、定性与定量、抽样调查与感应器使用等的内在张力是推动中国计算社会学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文章结构安排】
一、实证社会科学面临的不确定性
二、计算社会科学的主要传统
(一)社会仿真:生成解释的传统
(二)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传统
三、计算社会学的基础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学科界限
(三)研究范式
(四)研究方法
四、计算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挑战
(一)学科定位
(二)方法超越
(三)数据生产
2.胡安宁、陈滔、李东雨:《从定量社会学到计算社会学:传统进路与新兴议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2卷第1期,2022年1月。
【摘要】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是社会学的重要学科特征之一,社会学研究从来不是一个单一范式的过程。总结了传统定量社会学的研究逻辑,将传统定量社会学研究的思维进路归纳为过程思维进路、结构思维进路、反事实思维进路与前景思维进路四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新数据、新方法以及新的因果识别策略三个角度对新兴的计算社会进行了讨论和辨析,既展示了相较于“传统”的定量社会学研究,计算社会学的独特之处,又梳理了社会学研究在范式选择上的开放性以及在计算社会科学时代下社会经验研究的多种可能性。最后,从社会学学科的独特性、人机互动以及计算社会学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计算社会学未来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方向。
【文章结构安排】
一、传统定量社会学发展的研究进路
(一)过程思维进路
(二)结构思维进路
(三)反事实思维进路
(四)前景思维进路
二、计算社会学:一个新兴议题
(一)“新”数据
(二)“新”方法
(三)优化因果关系的识别
(四)从定量社会学到计算社会学:相承与演化
三、结语
3.邱泽奇:《数字社会与计算社会学的演进》,《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内容提要】过去40年是数字社会发展的40年。数字技术的社会化应用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形成了与工业社会具有本质区别的数字社会,并使数字社会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数字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本质差别至少可以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分化机制两个维度管中窥豹。然而,社会学研究在方法上未能有效跟上数字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虽然有人在20实际90年代就提出了计算社会学的概念,但直到大约10年前,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突破还依然停留在概念上。今天,ABM的应用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带来了转机,形成了计算社会学发展的两条演进路径,其应用正处于相向而行的态势之中。
【文章结构安排】
一、数字社会的发展
二、数字社会带来的挑战
三、计算社会学的演进
四、结论
4.陈云松:《中国计算社会学的发展:特征、优势与展望》,《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5期。
【摘要】计算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研究的新疆域,在国际国内迅速发展。当代中国计算社会学有其鲜明特征: 研究范式理论实证双元驱动;学术载体国际国内双峰并起;分析对象内容覆盖全球;宏观定量研究形成优势。同时,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为中国走向世界计算社会学研究的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中国计算社会学的长足发展,多团队作战、多借助媒体、多理论关怀,是实现新的超越的前进方向。
【文章结构安排】
一、中国计算社会学的崛起特征
(一)研究范式的二元驱动:理论和实证
(二)学术阵地的双峰并起:中文和国际期刊
(三)研究对象的全球覆盖:中国研究和全球研究
二、中国计算社会学的“天时地利人和”
(一)天时
(二)地利
(三)人和
三、中国计算社会学展望
转自:“量化研究方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