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细胞》:上海科技大学池天团队绘制世界首张小鼠“扰动图谱”

2022/8/30 9:51:21  阅读:203 发布者:

北京时间2022722日晚23时,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池天课题组《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崭新的小鼠基因打靶技术iMAPinducible Mosaic Animal for Perturbation),快速鉴定了90个基因在39种组织的基本功能,构建了世界首张小鼠“扰动图谱”。

早在2001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就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序列。但目前为止,约两万个哺乳动物蛋白编码基因在500多种细胞中的功能仍鲜为人知。要解码这些基因的细胞特异性功能,必须将其分别在各种细胞中敲除(扰动)再鉴定其细胞表型,即描绘 “扰动图谱”。但用传统的基因打靶方法,无法快速有效地描绘扰动图谱,成为功能基因组学领域久攻不下的瓶颈。池天课题组里程碑式的成果为突破上述瓶颈、系统性解码全部基因在各种细胞中的功能,迈出了关键一步。

iMAP融合了Cre-loxPCRISPR-Cas9技术,其核心组成部分是一个转基因序列,它由U6启动子和下游一串gRNA表达单位构成。转基因通常只表达第⼀个sgRNA,而利用药物(他莫昔芬)激活Cre,导致转基因重组,可使其余的sgRNA也得以表达,但每个细胞只随机表达其中⼀个。这些sgRNA可在Cas9的帮助下敲除相应的靶基因,从而将小鼠转化为嵌合体。利用这种嵌合体,可同时鉴定多个基因分别在多种细胞里的功能,也可衍生出多种传统的单基因敲除品系用于后续实验。(图1

研究团队首先构建了一个iMAP品系,它携带61gRNA 表达单位,共靶向6个功能已知的标志基因。该品系证明了iMAP的鲁棒性,包括展示转基因起码能稳定传13代。随后构建的iMAP品系携带100gRNA表达单位,靶向90个功能不甚清晰的基因,以此构建了一个微型扰动图谱,揭示了这90个基因分别在39个组织/细胞中对细胞存活、扩增、分化的影响。

研究团队还进一步通过简单的配繁,从iMAP鼠衍生出多个传统的单基因敲除品系,证明了iMAP 的另一重要用途。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池天课题组2016级博士刘波(已毕业)、2018级博士生荆征宇2019级博士生张校铭2014级博士陈玉鑫(已毕业)、2015级博士毛少帅(已毕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池天教授为通讯作者。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本工作得到孙建龙、林照博、黄行许实验室的帮助。

池天课题组简介:池天博士,上海科技大学正教授,耶鲁大学免疫生物系客座教授。聚焦基因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免疫相关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病)的应用(Nature Comms, 2020a,bEMBO 2020a,bCancer Letters 2021)。最近发表了突破性的基因解码技术iMAP,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小鼠体内CRISPR筛选(Cell 2022)。拟利用iMAP,挖掘重大疾病的关键治疗靶点,发现老药的重要新用途。

池天课题组急需认真热情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各级科研人员(研究员、博后、科研助理)加盟,熟悉肿瘤免疫/分子克隆/细胞培养/生物信息学/小鼠模型者优先。

课题组主页:

https://slst.shanghaitech.edu.cn/ct/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6.039

转自:“小柯生命”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