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6期P5—P6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4期,李潇潇摘
中国道路作为一条成功之路、发展创新之路,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唯物史观。中国道路正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和创造性体现。从唯物史观来审视,中国道路是遵循历史发展普遍规律走出来的,是从“世界历史”走出来的,是从合理把握社会矛盾和坚持实践观走出来的。对于中国道路所内蕴的这些历史观,我们应当予以全面准确的概括和总结,以真正阐释好中国道路。
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看中国道路
对于中国道路,固然要从“特色”的角度来看待,同时也要从历史观上来把握,尤其是要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予以理解和把握。这不是要把中国道路拉进历史发展规律之中,而是实际发展本来如此,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离开了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很难透彻地说清中国道路的“特色”,因而会对其作出各种肤浅以至歪曲的解释。这就自然涉及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即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与各个国家具体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
应当承认,历史发展中的规律与道路是不同的:规律代表的是普遍,是就人类社会历史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趋势而言的;道路代表的是特殊,是就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式而言的。
规律总是通过条件来得以具体实现并形成具体道路的。条件对于道路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条件是各个特殊的,因而形成的道路也是不同的。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历史条件与现实条件,又有国内条件与国际条件,还有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等,正是各种条件的交错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独特发展道路。这里所说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国情”。有什么样的国情,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道路,不同的国情造就了不同的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之所以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由当时所面对的历史发展总趋势和国内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条件决定的。就历史发展总的趋势而言,世界各国的情况尽管千差万别,但其总体趋向是明确的,这就是经过西欧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已经牢固地确立其统治地位,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这种演变显示的是历史规律,不可逆转。就中国面临的环境、条件来看,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发展颇为艰难。20世纪初期,历史摆在中国面前的道路大致有这么几条:一是跟着西方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走改良的道路,三是学俄国十月革命经验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当时的条件下,前两条路根本走不通。因为西方资本主义虽然在中国强行推行资本逻辑,但其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使中国强大起来,培植一个竞争对手。而且,中国也不可能效仿西方国家那样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来发展资本主义。所以,第一条路走不通。关于第二条路,中国也尝试过,即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后也没有成功。这是因为,清政府要维护的是清王朝的专制体制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根本不可能真正推行君主立宪,戊戌维新运动被镇压就是血的教训。最后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就是第三条路,即向俄国十月革命看齐,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自强之路,彻底摆脱奴役压迫、实现人民解放之路。就是凭借这条路,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真正站了起来!历史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选择,完全是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和总趋势,根据本国自身的环境、条件,经过探索而形成的。因此,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绝没有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不能离开普遍规律孤立地谈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
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中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开创,都是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对于中国道路的“特色”,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应予以全面的阐释和把握。
从世界历史看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并不是在封闭的环境里走出来的,而是在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中国道路,不能孤立地来看待,应当具有世界历史的眼光。从世界历史来看待中国道路,这既是唯物史观的体现,也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因为唯物史观与世界历史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只有从世界历史出发,才能对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有一个总体把握;另一方面,只有运用唯物史观,才能深刻阐明世界历史的生成与发展、阐明世界历史各种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也正因此,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就对世界历史予以特别的关注,其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历史的观点自然也成为我们考察社会历史、考察道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中国近代以来的国情、社会革命性质、道路选择就是同当时的世界历史密切相关的。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的这种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此时的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民主革命,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这就使得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再属于原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正因为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因而中国革命的道路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可以看出,中国革命道路就是从“世界历史”中走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同样是建立在对时代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的确立,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正是基于时代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党明确地提出改革开放,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被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既顺应时代潮流,又有独特的自主创造,因而是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离开了世界历史的视角,很难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中国道路也以强有力的事实证明推进全球化和“开放发展”的重要性。现代化与全球化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离开了全球化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离开了现代化也不可能形成和推进全球化。尤其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根本不可能关起门来自我发展,必须是适应时代潮流进行深度的开放发展。近年来在美国的推动下,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不断兴风作浪,这是国际社会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样的现象绝对是违背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一种逆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协作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只要推动经济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就不能违背潮流与规律。搞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只顾一己之私的单边主义,注定会被历史所淘汰。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当充分彰显中国道路“开放发展”的世界意义。
从实践观点看中国道路
道路不同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过程。只有处于开放的不断实践过程之中,道路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一旦模式化,道路就会僵化。所以,道路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只有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道路,才能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中国道路。尤其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的理解和把握,更是如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的观点之所以能够对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通过下述方面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一是实践理性的确立;二是实践逻辑的遵循;三是实践辩证法的弘扬;四是实践探索精神的发挥。
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学派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