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印度社会学发展历程 | 社论前沿

2022/8/18 9:05:56  阅读:146 发布者:

编者按

editorial note

本期推送发表在Sociological Bulletin上的“TheEconomicin Indian Sociology: Genealogies, Disjunctions andAgenda”一文。作者回顾了印度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并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维度剖析了印度经济学迅速成为主流社会科学的原因以及社会学对于经济领域的避让和忽略。

01摘要

粗略地回顾一下印度社会学的百年历史,就会发现它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涉及不足。虽然“经济”确实受到了农业和乡村研究的影响,而且某些明显的经济主题,如工业和劳动力,确实吸引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学术关注,但我们注意到,印度缺乏对经济的社会学研究的持续和强大的学术传统。似乎存在着一种智力分工,经济问题的研究让位给了经济学家,而社会学家仍在为他们对原始制度的研究而欢欣鼓舞。本研究试图从学科史的角度来定位社会与经济之间这种持续的脱节。当然,这需要对社会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独立后的印度展开的方式进行研究。为此,本研究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的角色、专业知识的主流概念,以及给予不同社会科学学科的区别对待。论文最后概述了“经济”的社会学研究的学科议程。

02社会学与经济学

作为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在历史上努力创造、培育和建立其独特的学科身份(Zafirovski,1999)。可以说,这种对独特性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他们不同的主题、理论和方法框架上,也体现在他们需要在现代学院中分配不断扩大的制度空间(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源)。然而,直到20世纪初的前25年左右,社会学对经济现象的参与,以及经济学对经济行为背后不可预见的社会因素的承认,揭示了一种相当非孤立和整体的人类行为观。众所周知,古典社会学家通常在很大程度上研究明显的经济问题。西方工业化带来的变化仍然是他们思考的中心,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智力精力来详细阐述他们所处时代经济变化的多种社会文化和结构含义——无论他们如何理解后者——劳动分工、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精神。在早期社会学家的智力研究中,要把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区分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著作的特点是分析“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和文化,经济条件”(Zafirovski,2006p.1)。在某种程度上,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之间的相互参与和断断续续的合作,揭示了比现有学科趋势更多的个别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偏好。因此,经济学家熊彼特(1942,1954),西蒙(1950,1957),阿罗(1951),谢林(1960)和奥尔森(1965),社会学家如帕森斯(1937),帕森斯和梅泽(1956),梅泽(1956,1963),克罗泽(1963)和科尔曼(1964)在各自的学科边界上发起对话。然而,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奠定跨学科工作的新趋势,尽管他们是各自学科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Swedberg,1990)。主流经济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帮助下继续其研究领域,以追求理论上优雅的模型,其中以社会为基础的经济机制和制度将被驱逐到外部性和公理的领域。同样,社会学家将“经济和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零星尝试也没有产生太多的红利。帕森斯和梅泽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背景下的合作研究(1956)以失败告终。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传统下,社会学的学术活动继续偏离对“经济学”的严格调查,许多社会学研究转向了其他不言而喻的社会学主题和问题。

印度社会学的现状促使我们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对“经济”的关注如此长时间地回避?为什么经济社会学虽然最初受到社会学先驱的著作的推动,却没有抓住其实践者的学术想象力?印度学科方面对经济问题如此漠不关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本研究试图从学科史的角度来定位社会与经济之间这种持续的脱节。

03印度社会学:与“经济”打交道

20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里,印度社会学的先驱们对经济问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直接参与经济现象和过程,而且批判性地分析了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Mukerjee1939;Mukerji,1959)。印度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慕克吉(RadhakamalMukerjee)也在印度经济思维中开创了制度主义传统,这并非巧合。几十年来,他一直自豪地担任勒克瑙大学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当社会学在印度仍处于形成阶段时,当时有影响力的声音表达了他们对普遍存在的束缚西方理论研究印度社会的做法的担忧。如拉德哈卡马尔·穆克吉和d·p·穆克吉等学者断言,印度的经济条件具有前工业化、前资本主义和以农业为主的现实特征,因此与欧洲的经济条件有根本不同(Mukerjee1922;Mukerji,1958)。即使他们的关注与整体的学科取向和无所不包的土著伦理有关(Hegde,2011),他们的论述也有足够的空间对经济组织和告知经济行为和交易的价值前提进行社会学接触。

不出所料,穆克吉写了大量关于东方“地方主义”的文章,将其与西方功利主义(尽管是以一种本质化的方式)进行对比。他在“人类的社会联系、制度和价值中”找到了经济过程的线索,这些联系、制度和价值不断地被经济过程修改或修改(Mukerjee1939)。他毫不含糊地强调社会学对经济现象的全面理解的中心地位:“只有从社会学中,经济学才能引入对整个运动的本质社会特征的真正理解,因为它是由规定的力量塑造的。制度而不是个人的原子冲动,整个社会目标体系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率规范”(穆克吉,1939,第x)。同样地,d.p.穆克吉强调需要“根据当地的现实情况来理解经济问题,包括传统、制度、神话、信仰、思想和符号”(Mukerjee1958)。事实上,对他来说,经济学是一门文化学科。换句话说,对于勒克瑙的社会学家来说,“经济”嵌入“社会”的想法并不需要作为一个有意识构建的分析框架来表达。相反,它毫不费力地脱离了他们对社会学的理解。此外,这是任何新生的学术学科必然会导致的边界疏漏的结果。

04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学的优越性

独立后重建国民经济,成为新当选的国大党政府的首要议程。后者提倡将“规划”作为经济增长和再分配的工具。为此,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无情的审议(Paranjape,1990)。尽管计划委员会不是一个宪法机构,但鉴于其全面的使命和在国家建设事业中的关键作用,它成为了最强大的机构:有效分配稀缺资源,制定战略经济部门的路线图,调动储蓄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和财富,最重要的是,消除贫困和减少不平等。不可避免的是,在计划委员会的主持下,经济学家作为提出具体和可执行政策建议的专家获得了卓越的地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的这种主导地位与全球大趋势是一致的。尽管如此,它确实影响了各种社会科学学科的相对发展,其中经济学在这个国家处于领先地位。政治阶层真诚地相信经济学家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和监督计划过程(Chakravarthy,1998)。经济学被广泛接受为一门主要的政策科学,这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经济学家几乎对所有具有公共意义的问题都制定了法律,包括那些很可能超出他们专业知识范围的问题。考虑到经济学家对规划和决策过程的这种包罗万象的控制,其他社会科学很难获得相关的光环,从而进入规划和决策的高级门户也就不足为奇了。经济学家在计划委员会成员中不成比例地占多数,而其他社会科学家的代表相对不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之间的关系被定义为极端温和(Shourie,1975)。无论如何,经济学在公众中获得了极大的尊重,因为它已经确立了作为一门政策科学的资格。

05印度社会学的特殊轨迹

与经济学不同,印度社会学,或者至少是它的主流学科,从未自诩为一门政策科学。它的自我形象一直是一种批判性的纪律,基本上不愿意为该国面临的无数问题提供任何快速补救措施(Srinivas& Panini,1973)。除了少数例外,它没有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做出武断的主张,因此,它肯定没有把自己标榜为一门与政策相关的应用社会科学,对国家建设事业有立即的回报。当然,印度社会学总体上似乎与国家的要求不一致(Deshpande,2018),即使在一些政策圈和印度科学院的一些有影响力的领域,它具有仅次于经济学的重要社会科学的吸引力(Kumar& Mookherjee, 1995)。它在德里经济学院(DelhiSchool of Economics)的声望很高,在德里经济增长研究所(Instituteof Economic Growth)和班加罗尔社会与经济变化研究所(Institutefor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Bengaluru)等机构的存在,证明了它很容易受到学术界和机构领导层的欢迎。

尽管社会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它的早期实践者似乎并没有对印度社会的断层线——种姓、语言、地区、宗教、性别、种族等等——的学科关注进行辩护。相反,他们不断重申纪律需要对-à-vis国家主导的国家发展项目保持批评立场。然而,他们在民族乐观主义的整体风气下运作,这是独立后的特点,他们也没有脱离国家的影响。无论如何,世界各地的现代社会科学都是在国家的积极支持下发展壮大的。当然,这本杂志的读者不需要对学科历史进行教科书式的叙述。可以这样说,印度社会学主要是作为一系列微观研究发展起来的,在m.n.斯里尼瓦斯(m.n.Srinivas)的一流学术领导下,以“参与性观察”为基础的民族志实地工作。对于斯里尼瓦斯来说,田野调查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论工具,来发现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中隐藏的、不熟悉的和系统的东西,在这个社会中,“他者”既存在于内部,也存在于外部。虽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社会人类学方法赋予了印度社会学一种独特的身份,并被认为是一种力量,因为它有能力揭示社会结构和变化的微观维度,被大多数从业者认为,它的主导地位排除了发展宏观社会学探索的可能性,蒂利(1984)称之为大结构,大过程,巨大的比较。后者在某种程度上被保留为像经济学这样的学科,或美国社会学的不太受欢迎的变体(在印度),以定量调查为基础的研究为荣。希望在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之间的对话中,利用他们独特的方法论优势,在宏观-微观方向的理想混合中仍然是罕见的。

不过,前面提到的是一个迂回的论点。潜在的原因必须比仅仅方法选择决定实质性的主题和/或整个学科的风气更深。印度社会学是围绕着“村庄社区”的理念发展起来的,它参与种姓、亲属关系、性别、家庭和宗教等方面的方式,它对结构和变化的理解(梵语、西化、伟大和小传统)的概念支柱,它理解思想和利益的交流的理论支点,身份和制度——无论它作为一门独特的学术学科的自我形成是多么必要和富有成效,都为这门学科培养了一种整体主义意识,它被认为是“文化-象征”而不是“政治-经济”。没有任何学科趋势的调查,或对其学科实践的回顾性评估可以明确地阐明这一本质。这相当于在概念、理论、方法和数据的学科协议中“体验”一个人的正式社会化学科。

文献来源:

PurayilMufsin Puthan TheEconomicin Indian Sociology: Genealogies, Disjunctions and Agenda[J] Sociological Bulletin Volume70, Issue 3. 2021. PP 314-330

转自:社论前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