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华南农业大学黄巍教授团队发现生物钟调控植物细胞自噬节律的新机制

2022/8/16 10:43:52  阅读:194 发布者: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物质稳态机制,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实现对营养物质的循环再利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在动物中自噬途径与生物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调节关系:生物钟转录因子能够直接调控自噬基因的昼夜表达水平,而自噬途径也能够降解生物钟的核心组分从而反馈影响近日节律及其输出途径。另外,提高夜间自噬活性水平能够使果蝇的寿命显著延长。然而,植物自噬节律与生物钟的调控关系和分子机制仍然不明确。

JIPB近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黄巍教授课题组题为The plant circadian clock regulates autophagy rhythm through LUX ARRHYTHMO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111/jipb.13343)。该研究发现拟南芥细胞自噬在12 h光照/12 h黑暗(LD)条件下和持续光照(LL)条件下都呈现明显的近日节律变化,说明植物自噬过程受生物钟调控。有意思的是,LL条件和LD条件下相比,自噬节律的表达相位大幅提前,而振幅明显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生物钟关键组分LUX基因的突变导致自噬在LL条件下的节律消失,在LD条件下的昼夜振幅显著增强。并且LUX能够直接结合自噬基因ATG2ATG8aATG11的启动子,并抑制其转录活性。表型分析发现LUX通过维持适度的自噬活性提高了植物对碳饥饿的耐受性。转录组分析发现自噬节律性在不同植物中都广泛存在,说明生物钟调控自噬节律在植物中是一种保守的机制。最近湖南大学于峰课题组发现生物钟基因TOC1在植物自噬活性的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Chen et al., 2022),说明生物钟通过多条途径调控植物自噬节律。

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杨明康为本文第一作者,黄巍教授和陈亮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肖仕教授和德国马普学会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Bernd Mueller-Roeber教授参与了本研究工作。中科院植物所王雷研究员为本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本研究取得了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项目的资助。

转自:植物科学最前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