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Nature Com|德国研究人员揭示拟南芥中DPH1的功能保守性

2022/8/12 10:33:05  阅读:412 发布者:

2022711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德国波鸿鲁尔大学Ute Krämer团队及其合作者题为“Translational fidelity and growth of Arabidopsis require stress-sensitive diphthamide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并鉴定了拟南芥中DPH1的功能,它介导了植物eEF2的白喉酰胺修饰;揭示了eEF2白喉酰胺修饰的保守性

https://doi.org/10.1038/ s41467-022-31712-7

白喉酰胺(Diphthamide)是一种翻译后修饰的组氨酸残基,存在于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延伸因子eEF-2的多肽链中;是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的致敏靶标。在酵母、小鼠和人类细胞中,白喉酰胺具有保守的生物合成途径,由DPH1-DPH7来完成;其中,DPH14Fe-4S簇蛋白。尽管白喉酰胺的生物合成在进化上保守,但白喉酰胺是否存在于植物中,以及它在植物中的功能,并不清楚。

为了解答上述问题,该研究在拟南芥中找到了DPH1同源物AtDPH1;并发现dhp1突变体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率,如主根变短、植物变小等(Figure 1)。亚细胞定位显示,AtDPH1定位在细胞质中。在酵母和小鼠细胞中,DPH1的功能缺失可导致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1核糖体移码率升高;与其一致,dhp1-1dhp1-2可使-1核糖体移码率分别升高47%39%;表明AtDPH1在维持翻译保真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幼苗的表型一致,dhp1成体也比野生型要小;那么,该表型的调控机制是什么呢?利用EdU染色和细胞周期标记CYCB1;1,该研究发现dhp1中的细胞增殖变弱了,并减弱了TOR的激酶活性(Figure 2)。进一步通过RNAseq比较dhp1和野生型,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AtDPH1调控的基因。其中,TCTP1的转录和翻译在dhp1中显著降低,与TCTP1下调表现出的矮化和细胞周期延长一致。

核糖体-1移码生成的非功能性蛋白质,可诱导细胞的自噬反应(autophagy)。利用ATG8a-GFP转基因株,该研究证实,dhp1可激活细胞的自噬反应。活性氧(ROS)和重金属都会影响Fe-S簇结合位点;通过不同浓度铜离子和镉离子的处理,该研究发现,铜离子和镉离子可抑制植物的生长,同时伴随着未被白喉酰胺修饰的eEF2的积累(Figure 3);表明非生物胁迫可影响eEF2的白喉酰胺修饰。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并鉴定了拟南芥中DPH1的功能,它介导了植物eEF2的白喉酰胺修饰;DPH1的功能缺失可降低植物细胞的增殖、减弱TOR活性,从而延迟植物的生长,同时提高核糖体-1移码率,并激活细胞自噬反应。另外,非生物胁迫(如重金属),可干扰植物中白喉酰胺的生物合成,促进未修饰eEF2的积累。与其他真核生物一致,该研究揭示了eEF2白喉酰胺修饰的保守性。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712-7

转自:植物科学SCI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