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连续发力!2022年曹雪涛团队在STTT,Hepatology发表9项重要成果/综述

2022/8/2 9:30:17  阅读:256 发布者:

临床常规单克隆抗体(mAb)药物的疗效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用于改善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型抗体形式的开发和应用备受关注。 可变区保留抗体片段,如抗原结合片段 (Fab)、单链可变片段 (scFv)、双特异性抗体和双/三特异性细胞接合剂,经过人源化、多价抗体构建、亲和力优化和抗体掩蔽工程改造,用于靶向肿瘤细胞和杀伤细胞以提高基于抗体的治疗效力、功效和特异性。 20227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等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IF=15)在线发表题为“Antibody variable region engineering for improving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综述文章,该综述总结了抗体可变区工程的应用,并讨论了抗体工程在改善癌症治疗方面的未来方向。另外,20227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南开大学曹雪涛等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IF=15)在线发表题为“Autoantibodi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rom immunopathology to therapeutic target”的综述文章,该综述讨论了与 SLE 发病机制有关的自身抗体的诱导和致病功能的机制。该综述还总结了 B 细胞衍生的自身抗体在 SLE 中的治疗应用。

2022720日,海军军医大学曹雪涛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8)在线发表题为“RNA-binding protein ZCCHC4 promotes human cancer chemoresistance by disrupting DNA-damage-induced apopt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含有锌指 CCHC 结构域的蛋白 4 (ZCCHC4) 在多种人类癌症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且与肝细胞癌 (HCC)、胰腺癌和结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和化疗耐药性有关。ZCCHC4 在体外和体内均促进 HCC 细胞对 DNA 损伤剂 (DDA) 的化学抗性。ZCCHC4HCC细胞缺乏减少了体内肿瘤生长,并且ZCCHC4表达的瘤内干扰明显增强了DDA诱导的抗肿瘤作用。从机制上讲,ZCCHC4 通过与新的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AL133467.2 相互作用来抑制其促凋亡功能,从而抑制 DNA 损伤诱导的 HCC 细胞凋亡。此外,ZCCHC4 DDA 治疗后阻断 AL133467.2 和 γH2AX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抑制凋亡信号并促进对 DDA 的化学抗性。ZCCHC4 的敲除促进 AL133467.2 和 γH2AX 相互作用以增强 HCC 细胞的化学敏感性。总之,该研究 ZCCHC4 确定为癌症预后不良的新预测因子和改善化疗效果的潜在靶标,为 RBP 及其伴侣在癌症进展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提供机制见解。

2022627日,海军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IF=15)在线发表题为”Dendritic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rom pathogenesis to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该综述回顾了 SLE 发病机制中主要 DC 亚群的激活和功能的最新进展,以及靶向 DC 亚群或针对 SLE 状态的治疗潜力。

202262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团队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8)在线发表题为“m6A demethylase ALKBH5 is required for antibacterial innate defense by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neutrophil migr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通过增强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内在能力,ALKBH5 是抗菌先天防御所必需的。该研究发现 ALKBH5 缺乏会增加盲肠结扎和穿刺 (CLP) 诱导的多种微生物败血症小鼠的死亡率,而缺乏 Alkbh5 CLP 小鼠由于中性粒细胞迁移较少而在腹膜腔和血液中表现出更高的细菌负荷和大量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缺乏 Alkbh5 的中性粒细胞具有较低的 CXCR2 表达,因此表现出向趋化因子 CXCL2 的迁移受损。从机制上讲,ALKBH5 介导的 m6A 去甲基化通过改变 RNA 衰变使中性粒细胞具有高迁移能力,从而调节其靶点、中性粒细胞迁移相关分子的蛋白质表达,包括增加中性粒细胞迁移促进 CXCR2 NLRP12 的表达,但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表达迁移抑制 PTGER4TNC WNK1。总之,该研究结果揭示了 ALKBH5 在印记中性粒细胞迁移促进转录组特征和内在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以进行抗菌防御方面的未知作用,突出了靶向中性粒细胞 m6A 修饰在控制细菌感染中的潜在应用。

20225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姜明红及蒋澄宇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 在线发表题为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RIG-I promotes cellular apopt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病毒感染后,RIG-I 在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中积累,而核 RIG-I 存在于 SLE 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中。该研究发现RIG-I与无嘌呤/无嘧啶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1APEX1)的前20个氨基酸相互作用并减弱APEX1的抗凋亡特性,因此,在病毒感染后期通过不依赖IFN-I的方式促进病毒感染细胞凋亡以抑制病毒感染。总之,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核 RIG-I 在诱导细胞凋亡中的非典型作用,除了它作为细胞溶质先天感应器激活 IFN-I 表达。这项研究为通过核 RIG-I-APEX1 相互作用调节感染、IFN-I 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点击阅读)。

20224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在线发表题为RNA 2-O-Methyltransferase Fibrillarin Facilitates Virus Entry Into Macrophages Through Inhibiting Type I Interferon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中 poly A+ RNA 上的 2'-O-甲基腺苷 (Am) 增加。功能筛选确定了 RNA 2'-O-甲基转移酶原纤维蛋白 (FBL) 在促进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 FBL的下调通过阻止病毒进入巨噬细胞来抑制病毒感染。此外,FBL 的敲低可以通过 IFN-I 信号传导增加 ISG 表达来减少病毒进入。这些结果表明,FBL 介导的 RNA Nm 修饰可以避免先天免疫识别,从而维持免疫稳态。一旦 FBL 被下调,巨噬细胞中减少的 RNA Nm 修饰可能充当“非自身”RNA,并被解旋酶 C 结构域 1 (MDA5) 诱导的 RNA 感应器干扰素识别,通过诱导表达导致先天免疫激活IFN-I ISG。因此,该研究发现揭示了 FBL 及其介导的 RNA Nm 修饰在促进病毒感染和抑制先天免疫反应中的新作用,为感染和免疫中的 RNA 修饰增加了机制洞察力。

20224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 在线发表题为RNA-binding protein hnRNP UL1 binds κB sites to attenuate NF-κB-mediated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 LPS 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对 hnRNPs 成员进行功能筛选,将 hnRNP UL1 鉴定为 NF-κB 介导的炎症的负调节因子。hnRNP UL1 限制 NF-κB 触发的促炎细胞因子对先天刺激的转录表达。 hnRNP UL1 的扰动增强了巨噬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一旦受到 LPS 的作用,hnRNP UL1 的体内缺乏会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nRNP UL1的表达降低。从机制上讲,hnRNP UL1 NF-κB 竞争结合 κB 位点以限制炎症反应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同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hnRNP UL1 与靶基因启动子的广泛动态结合被揭示。总之,该研究增加了对 hnRNPs NF-κB 介导的炎症中的作用的新见解,提出了一种控制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2022328日,海军军医大学侯晋及曹雪涛共同通讯在Hepatology IF=17)在线发表题为“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liver cancer progenitors requires KAT7-acetylated and cytoplasm-translocated G-protein Gα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基于定量质谱的方法筛选来自 DEN 诱导的 HCC 小鼠模型的非聚集肝细胞和含有 HcPC 的聚集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以阐明 HcPC 中的失调蛋白质。该研究发现HcPCs 的恶性进展需要增加 K28 乙酰化和细胞质易位的 GαS,导致对 IL-6 的反应增强并驱动癌前 HcPCs 完全建立 HCC,这为预防肝癌发生提供了机制见解和潜在靶点。

抗体由与抗原结合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组成,恒定区可以分离并表达为更小的抗体片段,如抗原结合片段(Fab)和单链可变片段(scFv)。第一个抗癌单克隆抗体 (mAb)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在经过广泛的工程和优化后于 1997 年获得批准。然而,全长抗体仍然面临着有限的肿瘤穿透、循环中的长时间保留、与非肿瘤组织的非特异性结合以及高生产成本的问题。 2018 年首个双特异性抗体 blinatumomab 2019 年纳米抗体 caplacizumab 获批以来,用于癌症治疗的抗体片段构建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分子克隆、基因工程、酵母/噬菌体展示平台和高通量等更先进的技术抗体筛选系统促进了抗体片段形式的工程化。

目前,有数百种抗体衍生的模块化格式,如 scFvFab、双抗体、三抗体、微型抗体和纳米抗体,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改进基于抗体的癌症免疫治疗。这些模块化形式提供了一系列优于 mAb 的优势:替代给药途径、结合 mAb 无法获得的抗原的能力、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减少与 Fc 区相关的副作用、对大规模生产经济友好、增加稳定性、修饰和工程化的高度灵活性以及降低的免疫原性。尽管与传统的抗癌抗体相比,这些抗体片段形式在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可能具有巨大潜力,但很少有基于抗体片段的疗法被批准用于临床。在这篇综述中,介绍并总结了抗癌抗体片段形式的最新进展以及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消息: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ac2.12330

转自: iNature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