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PBJ | 上海师范大学杨仲南/朱骏教授团队发现新的水稻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和育性恢复机制

2022/8/1 10:20:45  阅读:475 发布者:

植物雄性不育系目前是杂交育种中不可或缺的育种材料,促进了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和优良基因的保持。雄性不育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细胞核雄性不育(GMS)以及核质互作雄性不育(G-CMS)。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G-CMS)建立三系杂交水稻体系以来,至今仍应用于生产。随后发现新的光温敏不育基因(P/TGMS),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两系杂交水稻体系,两系杂交水稻比三系水稻平均单产更高,育种程序简化,更容易创制新的育种材料,两系法正在逐渐替代三系法系成为新的主流。

202273日,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杨仲南/朱骏教授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Mutation of GMC oxidoreductase leads to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and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发现了新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ostms18,并解析了ostms18通过OsMS188调节花粉壁形成的分子机制,同时提出了一种整合基因突变和不同植物种类TGMS育性恢复的细胞机制。

作者对中花11ZH11)进行EMS诱变筛选到了多个温敏不育株系,并发现其中命名为ostms18的株系在高温(HT)下(29℃)表现为完全不育,但在低温(LT)下(23℃)育性正常,且其他农艺性状没有明显区别。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主流温敏不育基因tms5相比,ostms18具有更稳定的不育性和相似的恢复性,表明ostms18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图1)。

利用BSA-seq定位到ostms18是一个编码花药表达的葡萄糖甲醇胆碱(GMC)氧化还原酶( LOC_Os10g38050),第二个外显子由一个点突变导致GGC(Gly)变为AGC(Ser),遗传互补实验证实 LOC_Os10g38050的点突是造成ostms18表型的原因(图2)。

为了找到ostms18不育的原因,作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发现ostms18的花粉外壁有明显的裂纹,而低温下花粉外壁则与野生型相似。随后发现高温条件下ostms18在花药发育的第10阶段之后,小孢子出现异常空泡并在第13阶段破裂,无法形成正常的花药。然而,这并不能满足作者的好奇心,为了能更清晰的观察到外壁缺陷的原因,作者通过透视电镜观察野生型和ostms18的花粉发育,发现在第10阶段,突变体的外壁比内壁厚很多,且外壁不规则增厚导致了小孢子渗漏和流产。这种外壁缺陷在低温下得到恢复(图3)。随后作者鉴定了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AT1G12570, AT1G73050, and AT3G56060)发现,这些同源基因均表现出高温败育的表型。

已有研究表明,多个转录因子对水稻绒毡层和花粉壁的发育至关重要,作者经过分析和筛选验证发现,水稻和拟南芥TMS18作用于MS188下游,且受到MYB转录因子的激活。

最后,为了验证ostms18的育种潜力,作者将ostms18与多个籼稻品种进行杂交产生雄性不育系,表明ostms18在不同背景下均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田间农艺性状也有优良的表现,表明ostms18及其衍生材料在两系杂交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CKNOWLEDGEMENTS 

感谢华南农业大学周海教授提供了ZH11背景下TMS5基因的敲除系。感谢上海师范大学的楼悦博士对稿件的批判性阅读和修改。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300093207034332001113)、上海市教委创新计划(2019-01-07-00-02-E000062017-01-07-00-02-E00039),上海市科委(18DZ226050017DZ2252700)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886

本文转载自AraShare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