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人权法学》2022年第4期要目
2022/7/27 11:59:29 阅读:335 发布者:
《人权法学》2022年第4期
来源:全文转载自公众号“人权法学”。
人权法学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权观的特点
范电勤
(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龚洋洋
(贵州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助理)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权内涵。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人权观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同我国人权发展状况和愿景相结合,抓住新时代人权现实的本质要求,以人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对我国人权发展的政治保证、中心立场、道路目标、发展路径、制度保障、安全基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科学判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权观的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理论渊源、以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国家整体安全为发展前提、以宪法为基本遵循、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保障路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担当。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权观;宪法;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人权白皮书的话语叙事:基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展开
谭堾垿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
【摘要】加快构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是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自 1991 年 11 月发布第一部人权白皮书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这不仅呈现出我国人权话语叙事的演进脉络,更是一个塑造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过程。第一部白皮书主要围绕生存权这一话语展开。尔后历年白皮书基本上是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主要话语展开叙事,形成了三十年中国人权白皮书的基调。通过三十年人权白皮书,中国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权话语,促进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实践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归纳和总结人权事业进展和成就,不断将人权实践转换为人权话语。出现了“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基本生活水准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以人民为中心”“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等话语,并形成了一套基于生存权和发展权展开的人权话语体系。
【关键词】人权白皮书;生存权;发展权;人权话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人权法理】
爱因斯坦的人权观念探析
黄点点
(温州大学法学院讲师)
【摘要】爱因斯坦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两次世界大战,作为西方人权观念由低谷步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见证者,以及积极参与维护人权历史斗争的和平主义者,他对人权问题的思考值得被关注。爱因斯坦认为,人权是一种由先进的启蒙者个体基于对历史性经验的掌握及对美与和谐的渴求,在历史进程中构想出来的理念和社会制度。他认为,人权是一种人之为人的需求,争取和保护人权的斗争永无止境。人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他特别强调了其中的工作以及从中获取足够收入的需求、科研和教学自由的需求、个体拒绝协助或参与有害活动的需求。爱因斯坦的人权观念为理解人权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向度,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理想性和精英主义局限。
【关键词】爱因斯坦;人权观念;人的需求;精英主义局限
罗伊诉韦德案判决多数意见的权利理论重构
——选择论的替代性论证思路
张玉洁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讲师)
【摘要】罗伊诉韦德案是影响美国历史的几个重要案件之一,但是该案的判决结果却并未获得美国社会的普遍接受,最新的多布斯案判决更是明确将其推翻。原因之一或许是,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的多数意见潜在地将权利(尤其是生命权和隐私权)视为利益,这导致隐私权是否能够成立、利益之间如何进行比较、利益如何能够压倒权利,以及胎儿为何被认为不享有生命权等诸多问题无法解决。相反,如果将权利视为选择,那么上述问题便能够得到妥当解决。在哈特所提出的将权利视为对义务人履行义务行为的控制和选择的理论中,妇女可以享有隐私权,而且仅仅通过自由权就能够推衍出其享有堕胎自由;胎儿虽然不享有权利,但妇女的堕胎自由仍然受到国家在胎儿潜在生命上的利益的限制,这种利益呈现为一种义务。选择论或许是对罗伊案件判决结果的更为合理的论证。
【关键词】罗伊诉韦德案;隐私权;堕胎权;利益论;选择论
【学术前沿】
出行自由保障的中国经验与理论贡献
鲍墨尔根
(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出行自由涉及个人外出、活动的自由,对公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传统出行自由理论强调对出行意愿的尊重,而对出行资源和出行环境的重要性关注不足,不利于出行自由的真正实现。中国近年来的出行保障实践为出行自由内涵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有助于弥补现有出行自由理论的不足。这些实践强调出行的便利和安全,注重利用出行保障促进发展,在权利实现方面具有新意。因此,可以基于中国的出行自由保障主张归纳、补充新内涵。一方面,出行自由的实现要件包括根据意愿出行的可能性、出行资源的获取机会,以及合适出行环境的享受机会;另一方面,出行自由的实现对于集体和个体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能够推进公民发展权的实现。
【关键词】出行自由;中国经验;实现要件;发展
全球供应链治理视角下跨国公司人权尽责的法律规制
李卓伦
(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博士研究生)
【摘要】供应链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使公司社会责任问题日趋复杂,并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治理的重要内容。全球供应链治理为优化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治理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合作治理与混合治理的方式应对当前治理差距。通过该理论可以发现,当前世界范围内以强制性人权尽责为核心的法律规制实践基本符合供应链治理的核心要求,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瑕疵。在“工商业与人权条约”进程缓慢、规制跨国公司及供应链商业活动迫在眉睫、人权尽责立法逐渐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的背景下,以制定框架公约的方式推进全球供应链中跨国公司人权尽责的法律规制具有可欲性与可行性。法理依据、国家义务、强制性人权尽责、专职协调机构、冲突解决办法与供应商的救济是该框架的核心内容。我国是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国家,政府与工商业界应进一步关注强制性人权尽责的国际发展,通过建设性参与工商业与人权国际框架公约、加强国内企业实施人权尽责等方式充分应对日益显现的“强制性人权尽责主流化”趋势。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供应链治理;强制性人权尽责;框架公约
转自:法学学术前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