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荐读】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传播机制 | 青年发展系列文摘之一
2022/7/22 15:46:36 阅读:494 发布者:
来源:刀刀90后
作者:周妍
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青年群体是重要的建设主体,他们的思想状态、亚文化、消费特征以及佛系心理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相关政府部门要针对青年群体的特点,出台支持和推动青年发展的有效举措。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原理
社交媒体进一步改变了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对人们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网民不再是大众传播时代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真正成为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网络流行语的趋热与变冷,维系于网民的关注度。以热度为变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发现,社交媒体的即时、海量、低成本、检索便捷等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生成所需的信息互动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前互联网时代的深精读模式被移动社交时代的浅阅读模式所取代,人们没有时间品读大段的文字,没有精力咀嚼咂摸语句的内涵和篇章的韵味,关注标题、关键词或图片的碎片式阅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接受并依赖。网络流行语在形式上短小精悍、灵活多样,便于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内涵上凝练含蓄、蕴含深意,便于高度浓缩尽可能多的信息;表达上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便于大众的理解接受和二次传播。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理社交媒体的关系连接和圈层文化,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在围观和表达成为大众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当下,复杂的文字表述被摒弃,代之以高度浓缩的表意方式。“看海模式”“小官大贪”等流行语均将一些次要或多余的词语略去,只保留核心信息,符合语言经济学的省力原则,方便网民便捷地获取信息。社交媒体兴起前难以被塑形的人类体验和意识,为网络流行语所定格、放大,“以跨时空混搭的方式,将旧有意义重新置入当下语境,从而为当下情境作注解,并在网友的认同中获得一种被普遍识别的文本形式”。借助与现实热点事件的密切联系,网络流行语在生成传播中往往会以“病毒式”传播方式迅速扩散和升温,实现符号能指的二次诠释,被重新赋予意义后在网络传播的土壤中培育放大,以社交语言的新样态演化为网民普遍接受的“全民语言”,对热点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再解释。
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作用
但这种特定文本形式的“全民语言”一般难以保持长久的热度,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取决于语言系统和社会选择。随着与之相关社会事件的降温,通过“造词”来围观的网民获得参与和表达的快感和满足感,网络流行语就会从话语使用频次峰值跌落,迅速失去生命力,淡出公众视野,除非遇到新的诱因被再度点燃。仅有少数的流行语能够沉淀为集体记忆,最终归入现代语言系统。网络流行语是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方式,是社会变迁的符号化缩影,是当下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与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表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批判与话语分析》 周妍 文)
转自:新传学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