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硼掺杂剂诱导富电子铋用于电化学 CO2 还原

2022/7/21 8:53:10  阅读:214 发布者:

主要介绍

文献题目:Boron Dopant Induced Electron-Rich Bismuth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with High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期刊:Small

DOI: 10.1002/smll.202101128

Pub Date:2021-06-16

 IF : 15.153

文献导读:

电化学CO2还原为甲酸盐为CO2的利用提供了温和可行的途径,许多文献报道铋基电极具有独特的抑制析氢反应而表现出高选择性,是一种极具前途的电催化剂。

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原子硼来调节金属Bi的电子结构,并实现了CO2的高效电化学还原。其法拉第效率保持在90%以上,并具有-0.6-1.2 V的宽电位范围,甲酸盐的产率达到3.36 mmol cm-2 h-1

制备过程:

Bi(B) 样品通过简单的湿化学还原方法合成,同时以 NaBH4作为还原剂和硼源。首先,制备5 m NaBH4溶液,预先将其置于0 ℃冰箱中3 h。然后,将767mg Bi(NO 3 ) 3 5H2O溶解在40mL去离子水中并剧烈搅拌。接着,将5mL NaBH4注入搅拌的Bi(NO3) 3中。通过调整 Bi 前驱体的量(1.53 g2.30 g),获得了一系列 Bi(B) 样品(命名为 Bi(B)-1Bi(B)-2 Bi(B)-3) 氧化还原反应后,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70℃真空干燥。为了比较,选择商业铋粉(200目)电极(记为C-Bi)和合成的水合肼还原的Bi(记为S-Bi),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处理。

表征与测试:

1aXRD 图案显示所有 Bi(B) 样品都是六角形的。图1b: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突出显示对应于(012)平面的清晰晶格条纹,BiB-2的晶格距离(约0.328 nm)。

1cBi(B)-2 上的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 (EDS) 映射证明了 B 的存在,并显示 Bi B 元素分布均匀。图 1dBi 4f 5/2Bi 4f 2/7在纯C-Bi 中的高分辨率光谱有两个Bi 3+主峰(164.65 159.33 eV)和两个金属Bi 小峰(161.80 156.62 eV) ,表明Bi 3+是表面的主要成分,而XRD图谱只有金属Bi。这可以归因于当样品暴露在空气中进行表征时的表面氧化。

1e:是Bi L3边缘的X射线吸附近边缘光谱(XANES)。它表明边缘能量倾向于随着Bi氧化态的增加而增加。具体来说,与纯 Bi 相比,Bi(B) 的边缘向更低的能量转移,这证明了掺杂剂 B 诱导的富电子结构。扩展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EXAFS) 表明 Bi-B 的形成键(图 1f)。以上这些结果证明了B的掺杂剂和富电子Bi的形成。

2a :在CO2气氛下Bi(B)-2 的电流密度在-1.1 V 时达到25 mA cm -2相对于RHE,显着高于在Ar气氛下测量的。图 2b:使用 B 掺杂剂,Bi(B)-2 FE甲酸盐最初在 -0.3 V 时约为 43%,然后在 -0.6 V 时增加到 91%。值得注意的是,高活性可以在 -0.6 -1.2 V 的宽应用电位窗口内保持远高于 90%,最高 FE甲酸盐在 -0.9 V 时为 95%。图 2d:通过收集电流密度和 FE甲酸盐,在 -0.85 V 下测试 Bi(B)-2 的长期 CO2RR 耐久性。

3a:当涉及 B 掺杂的 Bi 时,这两个特征带在 OCP 和其他应用电位下发生蓝移,这直接证明了富电子 Bi 的形成。

3b2900 cm -1处的宽带对应于甲酸盐中间体 OCHO* 吸附物 C-H

3cBi(B)-2 (140 mV dec -1 ) 的斜率远小于 C-Bi (243 mV dec -1 ) S-Bi (282 mV dec -1 ),接近理论值 118 mV dec -1,表明动力学对Bi(B)-2 更有利,限速步骤是CO 2 * -的形成。此外,通过改变电解液中碳酸氢盐的浓度(0.1 0.8 m)来研究加氢效果。

3d:甲酸盐的部分电流密度在 22 mA cm -2上升到平台期,表明 H +的影响有限。该结果再次证明形成活性CO 2 * -的初始电子转移是速率限制的。

6a:表明 Bi 掺杂的 Sn (101) 表面的 O Sn 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O-Sn 键合很强。

比较 Sn 原子在 HCOO* 吸附之前在 Sn (101) Bi-Sn (101) 表面上的 p 轨道(图6 b)和 d 轨道(图6 c)的 PDOSSn p d 轨道在与 Bi 沉积物接触后,电子态从费米能级上移。虽然 Sn 不是过渡金属,但 Sn 电子态的 d 轨道仍然很重要,在研究电子结构的变化时需要考虑。因此,来自更多电负性 O 原子的电子密度很容易转移到 Sn 原子的 p d 轨道,提高了 HCOO* 中间体对 Bi-Sn (101) 表面的吸附能,从而提高了 CO 2的选择性生产甲酸盐。

5a:为了评估太阳能到甲酸的效率,进一步构建了以太阳能电池作为唯一能量输入的全电池电解系统。

5b:从太阳能电池的J - V曲线节点和构建的全电池的极化曲线,观察到工作电压和电流密度分别为 2.26 V 7.7 mA cm -2

5c:在 4 小时内,电流密度保持在 ≈7.5 mA cm -2,甲酸盐的平均法拉第效率为 93%

5d:平均而言,太阳能到甲酸盐的转换效率(STC)达到 11.8%,而电能到甲酸盐的能量转换效率(甲酸盐 EE)为 58.8%

5e:本文系统在更小的电压、更大的电流密度和更高的甲酸盐 EE 方面名列前茅。

 结论

总之,通过简单的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的 B 掺杂 Bi 电极证明了调节 Bi 电子结构的可行性,XPSXAS 和拉曼分析证明了这一点。得益于丰富的电子密度,Bi(B) 电极在较宽的工作电位窗口(-0.6 -1.2 V)内表现出超过 90% 的甲酸盐法拉第效率,甲酸盐的产率达到 3.36 mmol h -1 cm - 2与流通池结合使用时。通过原位拉曼光谱检测 OCHO* 的关键中间体,阐明了反应途径。DFT计算表明,微调由Bi的富电子态诱导的中间体的吸附能显着促进了内在活性,这表现在加速的反应动力学中。此外,通过构建PV-EC系统,太阳能对甲酸盐的高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1.8%。我们研究的活性和机理研究突出了电子改性工程的可行性,这可以进一步为高效太阳能驱动的 CO2RR铺平道路。

转自:科研一席话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