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研究·
借鉴与超越:中国相对贫困话语体系
的理论源流与内涵转换
〔摘要〕精准阐释中国相对贫困的内涵转换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逻辑前提。本文基于“事实-价值”分析框架,从社会问题的变迁与自由主义的转向分析西方相对贫困理论的生成与认知逻辑,厘清相对贫困的理论源流;从认知视角、认知内容和价值表达三个方面揭示中国相对贫困理论对西方相对贫困理论的吸纳与借鉴,进而反思与批判西方相对贫困理论的矛盾与局限;在此基础上立足“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从集体取向与个体取向相统一的价值诉求,“相对”表象与“绝对”本质相结合的内容表达,“赋权、增能、立志”与缩小分配差距并举的路径选择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场域下相对贫困的本质内涵转换与理论超越。
〔关键词〕脱贫攻坚;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时彦,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实践中
民生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基于
1949—2020年党的重要会议文本的分析
〔摘要〕厚植共同富裕的民生底色,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布局,也是民生之治的成功典范,为解决国际民生的共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作为实践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抓手,民生政策具有“兜底织网” 的双重效应,为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话语谱系。既有研究囿于宏观视野而易忽略政策表述的延续性与“靶向性”,因此,将政策文本和政策工具理论相组合,有助于在“变”与“不变”中把握以民生促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理清民生福祉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聚焦民生政策动态变迁的规律,夯实民生之治阶段性发展的效能,为推进人类社会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实践方向。
〔关键词〕民生政策;民生福祉;共同富裕;中国智慧
〔作者简介〕许玉镇,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为娟,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消费政策百年
变迁:轨迹、动因与逻辑
〔摘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消费政策发生了历史性变迁,依次经历消费自给、消费抑制、消费放开、消费扩大、消费升级及消费提质等发展阶段。这一变迁与演进固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对消费性质定位的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消费保障战争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消费由生产增长的约束转变为生产增长的结果、条件及手段,进而上升为经济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的现实方式。应当说,中国共产党消费政策的历史演进,不断推进生产发展、消费发展,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实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初心始终是一致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消费政策;消费性质;人的发展;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谭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乾,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公司法》修改研究·
公司权力的分配、分工与问责
——董事会何以治理
〔摘要〕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中心位置,其不仅通过与股东会分权获得公司控制权而可以进行集中管理,也通过董事会内部及下设委员会或专门经理的分工以及法定的审计与法律验证实现集中管理下的合作管理。公司权力的分配与分工不仅解决了公司权力的行使问题,还是公司问责体系构建的关键。分权与分工的实质是不同种类的权力应由不同的个人或集体来行使。《公司法(修订草案)》加强了董事会的公司治理中枢地位,并开始通过法定和章定的分工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但相关规定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向董事问责时,应客观认识董事会在公司的领导地位的真正含义,基于董事会与股东会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内部分工,以及不同董事所获得信息的渠道来判断其是否善意、勤勉与诚信。
〔关键词〕公司权力;分配与分工;问责
〔作者简介〕徐强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公司法注意义务规范体系的构建
〔摘要〕注意义务是约束公司管理层行为的重要规范之一,为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的需要,我国公司法应当在判断标准、义务内容、责任承担方面对其进行完善改造。具体而言, 须对注意义务判断标准予以综合理解:对管理层适用“普通谨慎人”的“一般过失”行为标准,而在司法审查中则运用程序合理性的“重大过失”责任标准。同时,董事会的职能也应进行调整,增加监督职能,扩充注意义务的内容至信息审查与合规内控。此外,违反注意义务的责任承担不宜过苛,应当允许通过章程约定、公司支付补偿金或者购买责任保险等方式对管理层的责任进行限免。
〔关键词〕注意义务;判断标准;监督职能;责任限免
〔作者简介〕郑佳宁,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 政治哲学研究 ·
(主持人陈德中)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以
威廉斯为中心的一个考察
〔摘要〕以威廉斯为代表的当代政治现实主义不仅批评理性主义与道德主义,而且特别批评“理性的善”这样一个特殊主题。遵循尼采式的严格求实精神,现实主义致力于回答“此时此地”问题。它既需要关注权力竞争这样的永恒主题,同时需要敏感于权力配置的时代约束。但威廉斯最终选择了启蒙立场,其政治哲学的分析主体因而只能囿于个体,“价值域”和“政治国家”这样的政治行动体则被他加以消极处理。威廉斯的政治现实主义过于聚焦于个人,其政治正当性主张也因而收窄为一种自由主义的正当性主张。当代政治现实主义者理论包袱过重,相关论证失去了经验内容的实质性支撑,因而更趋形式化,现实感多有减损。
〔关键词〕威廉斯;现实主义;现实感;此时此地;理性的善;权力竞争
〔作者简介〕陈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哲学的还是政治的
——评桑德尔的至善论
〔摘要〕作为公民共和主义理论的重要成员,桑德尔对自由主义的中立性立场持尖锐批评态度。桑德尔认可至善论,而其至善论思想可以分为哲学的和政治的部分。哲学的部分以自我与目的的关系为切入点,以道义论的道德主体概念作为批判焦点,刻画了人的本质的哲学人类学面貌,树立了颇具黑格尔主义色彩的交互性主体形象。政治的部分体现为公民共和主义的公共哲学思想,欲在公共政治安排上取代程序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然而,桑德尔的论述批判有余,建构不足,其理论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性和批判性观点嵌入到当代民主政治的讨论中。
〔关键词〕至善论;桑德尔;中立性;哲学的;政治的
〔作者简介〕王立,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毛羽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批判理论的本真性路径——费拉拉
对哈贝马斯现代性计划的重思
〔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批判理论家,费拉拉认为哈贝马斯版本的有效性概念无法充分契合当下的现代性,他试图构建一种与本真性内在相关的有效性概念,这种本真性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当下多元事实与普遍主义的真正和解,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现代性计划,同时也推进社会批判理论的更新。但这一方案仍然遭遇了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问题。
〔关键词〕费拉拉;本真性;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理论;规范性
〔作者简介〕刘利霞,四川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
· 文学中的有声与无声研究·
(主持人 生安锋)
倾听与缄默:“不可信言说者”
格吕克的生存之维
〔摘要〕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对倾听与缄默这两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生存论议题给予特殊关注,并在生存论的高度强调它们对此在追求存在的本真状态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而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吕克正是通过倾听音乐和歌声来领悟在世存在的意义、体会此在向死而在的境界,在缄默中聆听良知的召唤、追求澄明无蔽、源始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往对格吕克的作品分析鲜有从此角度入手进行研究,在这个“世界成为图像”的现代社会,倾听本真的声音和道说对寻求此在的生存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必要性也愈加凸显。
〔关键词〕露易丝·格吕克;倾听;缄默;生存
〔作者简介〕生安锋,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春晓,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
“言说”沉默
〔摘要〕本文针对沉默的“不可知性”,思考其被言说的可能性与方式。作者首先对沉默进行了基本类型的划分,即超越性沉默与内在性沉默,并尤其肯定后者的价值与意义。随后,作者进一步将内在性沉默划分为静默与缄默。作为这两个子类型的他者,声音与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以否定的方式想象沉默。然而,吊诡的是,静默与声音、缄默与语言之间的边界并非总是清晰可辨。事实上,这种两极化的对立非但不能让我们更好地接近沉默的真意,反而会将沉默内在的复杂性与深刻性过分简化。只有当我们对沉默做更为细致入微的审视,只有当我们对沉默与其种种他者之间复杂、近乎于复调式的关系性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与理解之时,我们才可以真正“言说”沉默。
〔关键词〕沉默;静默;缄默;声音;语言
〔作者简介〕张磊,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的村社养老
〔摘要〕如何应对中国农村老龄化,解决中国目前出现的“未富先老”问题,存在两条路线或者方案,一条路线是依托村庄建立低成本的互助养老,另外一条路线是在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基础上,进一步与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并轨。目前阶段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不具备基本条件。应对农村老龄化的有效办法是大力发展依托村庄的村社互助养老。作为问题,农村老龄化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即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和生活无法自理的高龄老年人对养老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村社养老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从积极老龄化观点看,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是宝贵的社会资源而非负担。应对农村老龄化的主要办法是通过国家资源下乡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在村庄开展不同层次的互助养老。村社养老不仅是应对目前“未富先老”的重要选择,而且因为在村庄中容易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和谐的关系,可以成为未来时期养老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农村养老;互助养老;老人农业
〔作者简介〕贺雪峰,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企“单位关系主义”的
生成、演变及改革
〔摘要〕将关系主义的理论命题置于国企单位制度形成及变迁的进程中加以分析观察,我们会发现,虽然在“一五”期间建立起来的国企单位组织集中体现出工业主义和现代性禀赋,但其内部关系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以传统家族文化为核心的“单位关系主义”面相。由此,我们应该深度追问,传统的家族结构是如何嵌入单位组织之中的,二者之间何以具有亲和性,主要有哪些存在形态?就国企单位关系主义发生的过程而言,“复数单位人”的出现,是单位家族化最为初始的展开;通过“拟家族化”的逻辑,单位家族化得到迅速拓展;而通过“国营+大集体”的组织模式,单位关系主义则呈现出典型的制度化形态。随着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进程,在单位制度发生剧烈变迁的背景下,国企单位关系主义也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随着单位人对单位依赖的减弱,以及社会选择机会的增多,单位关系主义在某些领域有所淡化。但必须承认,在转型期双轨制及复杂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单位关系主义依然表现出极强的制度惰性,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由单位关系主义而衍生出的国企廉政风险,仍然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真实问题。
〔关键词〕国企单位;关系主义;廉政风险;国企家族化;复数单位人
〔作者简介〕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蓝青,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亲子抚养对孩子发展
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对亲子抚养与孩子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使用中介效应分析法,探讨亲子抚养影响孩子发展的机制。以孩子学业成绩作为孩子发展的代理变量,结论显示,亲子抚养对孩子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以认知能力作为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显著,亲子抚养通过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进而影响孩子学业成绩,中介效应占到15%左右。本文使用不同的变量表示亲子抚养,结论依然稳健;对七年级、九年级的分样本回归也符合理论预期,亲子抚养对城镇学生的影响比对农村学生要大。
〔关键词〕亲子抚养;孩子发展;中介效应
〔作者简介〕唐丽娟,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袁正,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冠阳,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企业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摘要〕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之间日益多样的业务联系,使得“经济金融关联网络”的拓扑结构日趋复杂,部分实体企业不仅在金融风险的集聚和扩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发展也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演变紧密相关。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季度样本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债务融资而非权益融资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阻碍了企业加杠杆,对企业杠杆去化无显著影响,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上市较晚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尤为显著;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增加了非预期的信贷供给短缺,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即调整资本结构的成本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还会通过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来影响企业的融资需求。论文研究为企业去杠杆政策制定及实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也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市场完善和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提供建议。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因子Copula模型
〔作者简介〕朱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平社,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私营企业主的政府信任感知研究
——基于2018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摘要〕政府信任是政治、经济与文化多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从腐败感知和营商环境感知两个维度分析企业主的政府信任。研究发现,企业主的腐败感知越差,其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低;企业主营商环境感知越好,其对政府的信任越高,而法制环境满意度是中介变量。在政务服务、政府行为、信息维度等基于行为方面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也应提升基于制度的政府信任,以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关键词〕政府信任;营商环境;腐败感知;亲清政商关系
〔作者简介〕武晓晨,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政策稳定性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关系研究
——基于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地方政府官员作为经济政策的执行者和制度变迁的推动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研究官员变更引致的政策不稳定性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6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官员变更引致的政策不稳定性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市长变更比市委书记变更的影响更大;如果市委书记由本地市长晋升或官员变更是可预期的,则可以有效降低政策不稳定对区域创新的负面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企业创新投资延迟是政策不稳定性抑制区域创新的重要渠道。本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创新政策、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地方官员考核机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政策稳定性;政策不稳定性;官员变更;区域创新
〔作者简介〕周晓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鲁元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法官惩戒委员会设立与
运行的底层逻辑转变
〔摘要〕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相继设立了省级法官惩戒委员会,但其并未发挥异体惩戒的功能,甚至呈现普遍性的功能“虚化”状态。若要发挥法官惩戒委员会的预期功能,则应彻底转变当下法官惩戒委员会设立与运行的底层逻辑。为此,应将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建构基础由“司法化”转变为“职业化”,法律定位由专业咨询主体转变为惩戒决定主体,管辖权范围由“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办案”“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结果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转变为违法审判行为,职责配置由审议、建议职责转变为审议、决定、救济职责。
〔关键词〕法官惩戒委员会;异体惩戒;职业化;违法审判
〔作者简介〕张洪亮,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罗登亮,四川天府新区人民法院,博士。
从长时空看中国共产党
延安整风的发动
〔摘要〕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问题出发,可以发现,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有深刻的思想历史根源,即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延安整风前,党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败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造成的。这也难怪,不经过革命的具体实践,这两个问题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完全处理好的。那个时候,新的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况且,思想问题与路线方针、人事关系问题纠缠在一起,1937年王明回国后的所作所为使中国共产党面临重蹈覆辙的危险。在毛泽东看来,皖南事变的发生就是一种明证。这一现实动因,促使毛泽东最终下决心改变党的思想作风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王明;延安整风 ;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张太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清代福建内外洋考
〔摘要〕如同沿海各省一样,清代福建沿海六府无不按照朝廷旨意,严格划分了内洋与外洋,明确了水师官兵的水陆汛地。按照划分标准,凡是邻近海岸和内河的水域,以及邻近设立府厅县机构或重要驻军的岛屿岛岸的水域,均划入中国的内洋或外洋,纳入地方文官、水师官兵的行政或军事管辖范围。
〔关键词〕内洋;外洋;内海;外海;水师
〔作者简介〕王宏斌,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军桥,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美国商人与中美《通商
行船续订条约》谈判
〔摘要〕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谈判历时10个月之久,其中有半数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对于谈判时日的迁延,学界多从中方的角度进行阐释;但结合美国中华协会的历史活动可知,这也是美商的阻挠所造成的。20世纪初的中美商约谈判以“裁厘加税”问题为中心,对此,美国从事对华贸易的商人虽极愿“裁厘”,却不愿为此付出“加税”的代价。因此,尽管他们在庚辛之际大力游说美国政府“裁厘”;但到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议定“加税”条款后,他们又极力反对英约中的“裁厘加税”条款。美商阻止“裁厘加税”的努力虽未落实到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中,但他们与美国政府长达数月的斡旋,仍对当时中美谈判的进程造成了巨大阻力。
〔关键词〕裁厘加税;美国中华协会;美国亚洲协会;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
〔作者简介〕王慧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理想国叠影之魅——柏拉图《理想国》
与王符《潜夫论》洞穴喻比较
〔摘要〕对理想国的美好向往搭建了《理想国》与《潜夫论》之间比较研究的一般可能性,而二者各自无比全面精细的顶层设计更是增加了论说高度相似的另一种可能性。“正义”是双方论述共同的中心主题。“义”是《潜夫论》贯穿诸卷的批评标准,“义”在国家层面以君臣关系之“义”彰之,在个人层面则以君子贤人品质要求之“义”明之。《理想国》与《潜夫论》双方都以正义论为核心,以认识活动及其结果——真知的获取为路径,以主体后天美德的养成为目标,终而以美德规范和保障正义之践行。在此共同范式框架之下,光(日/烛)喻以其明、洞穴/夜喻以其黑,或指认识活动之背景,或言认识活动之前提,或表认识活动本身之性质。正义如同譬喻之出发点、关捩点,指引着双方殊途同归而又异彩纷呈。
〔关键词〕《理想国》;《潜夫论》;洞穴喻;正义
〔作者简介〕陈军,南京图书馆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返本归元:《周易》研究的
四个维度与未来方向
〔摘要〕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周易》是一部奠基性、系统性和未来性的著作。对《周易》的研究,要把握好四个维度和一个方向。四个维度,一是要了解《周易》的作者与“观象系辞”的成书方式;二是要掌握易象与易理辩证统一的内在联系;三是要遵循“师法”,注重“家法”,以象数易注作为入门基础;四是要厘清天文与人文之间的源流关系。一个方向,是指《周易》研究的未来方向是返归本源与开端,回到天地之始,感悟天地人三才之道相生相应、殊途同归、百虑一致的机理变化,变“方术之作”为“道术之作”,藉此识“古人之大体”,以“见天地之纯”。
〔关键词〕《周易》;易象;易理;天文;人文
〔作者简介〕胡彦,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微信责任编辑:王冬梅)
《社会科学研究》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于1979年3月创刊,主要刊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新兴交叉等学科的研究论文,是我国人文社科界向海内外展示优秀成果的重要窗口之一。
《社会科学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坚持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以学术性、思想性、综合性为特点,与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保持深入联系,不断推出各学科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致力于研究问题、锻铸新知、繁荣学术、昌明文化。
《社会科学研究》刊发的文章质量高,被引用、转载多,在国内期刊评价体系中的排位都名列前茅:《社会科学研究》一直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目录;位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含大学学报)第23位,居西部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第1位;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20版)中,位列中国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名单,居“社会科学综合”第13位;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中,被评为A刊核心期刊;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评选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社会科学研究》为双月刊,逢单月1日出版。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邮编:610071;电话:028-87013623。
《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网址:shkxyj.ijournals.cn
转自:社会科学研究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