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推荐阅读丨孙旭媛: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2022/5/26 9:38:50  阅读:384 发布者:

导 读

本期推荐阅读,《大学》将和读者一起分享首届青年教师教研成果展示与研讨活动中的获奖成果《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在双创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储备是当今高校教育的必扣一题。本期推荐阅读基于商科视角,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具体做法与相关经验,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思路。

首届青年教师教研成果展示与研讨活动已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展示了优秀的教研成果,教研成果覆盖大、中、小全学段教育。目前,第二届青年教师教研成果展示与研讨活动已经启动,欢迎广大青年教师投稿教研成果,投稿方式附于文末。

论点速览

如何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强化师资建设,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成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融合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极为丰富的概念体系,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有所差异、凸显特色。

高校应该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孙旭媛   

江南大学商学院

孙旭媛(1993—),女,硕士,江南大学商学院专职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石祥翔(2000—),男,学士在读,江南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专题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362);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校级重点项目“‘选—育—炼—战’四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动态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2021125)。

摘要:

2020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重大变局,企业纷纷创新与变革,以满足不确定性需求对我国高校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较为模糊、师资力量相对匮乏、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阻碍着我国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文章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从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等改革思路出发,探索了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具体做法与相关经验,为新时代我国商科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指向的全面教育改革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旨在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切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21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自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来,我国高校相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改进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构建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现阶段,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和发展,部分高校在推进“双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内涵模糊、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如何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强化师资建设,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成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大中小企业面临经济不确定性创新与变革的需求,对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需求,面对企业创新和变革能力的强烈需求,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将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在分析总结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要求提出商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通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为高校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商科人才提供经验与做法。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创新创业只是一种就业选择”的层面上,在课程开展及就业指导时偏向强调“创新创业成本高,风险大”“只适合少数人”等说法;或者在课堂上只谈创业,不谈创新,局限于具体创业项目如何开展、创业项目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理论层面;甚至有些高校没有相关课程或不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教育。这样的现状难以突出对学生首创精神、创业意识、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推进“双创”教育改革难度提升,造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空泛化、形式化。

(二)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建设不完备

我国目前较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力量匮乏,师资团队体系建设不完备。很多高校没有负责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授与创新创业竞赛指导的专职教师,大多都依赖于经管类教师或者行政部门教师开设课程。由于没有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案,并且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只能提供传统的线下教学方法,难以提供高质量创新创业的课堂教育和实践环节。此外,部分高校邀请企业高管、杰出校友进校开展讲座与交流活动,普及创业知识,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而且不能提供长期的指导与帮助,教学效果仍然不佳。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课程开设没有实现科学化、体系化、前沿化。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依赖于商学院师资开展,依托其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专业优势开设选修课程、创业讲座和第二课堂活动。但这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不仅没有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缺乏学科依托,而且这种短期的课程不能达到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甚微。并且经典教材内容陈旧,远远滞后于学科前沿和企业实践活动。二是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脱节。理论是基础,应该服务于实践。很多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理论课程,但没有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实习实践实训平台。平台的缺乏导致教学过程缺少理论应用之外的实践环节,大量的创新创业比赛项目缺少平台资源支持,停留于计划书层面,难以实施,失去了创新创业教育最终服务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意义。

二、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

“双创”课程改革思路

与理工科创新创业人才相比,商科创新创业人才主要作用在于商业模式的改进与创造而非技术革新。在商科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结合实践实训平台增强其创业活力,在提升其商务能力的同时服务社会发展。真正的商科创新创业人才擅长团队组建、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管理制度制定和投融资管理等环节,能够有效地将潜在的商业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商业盈利模式。结合以上培养目标,具有商科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应该沿如下思路展开:(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理念与目标;(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4)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等等。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理念与目标:科学定位、区分化、深入化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融合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极为丰富的概念体系,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有所差异、凸显特色。研究型、教学型以及应用型等定位不同的高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科学定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商科涵盖专业门类众多,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区别于经管课程知识,结合专业培养要求,深入培养其在商业模式创新、人才管理战略与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突出能力。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很多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大数据挖掘潜在客户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构建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模式。因此,如何培养商科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资源链接和整合能力、价值链重构能力成为商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师资、多元化教学、体系化组织架构

经管类教师大多不是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打造一支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社会企业家等组成的一流师资队伍,为高校打造精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奠定师资基础,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化和常态化发展提供保障。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多元化教学方式,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创新创业项目创建主题沙龙、典型商业案例分析、创业企业家访谈与创业公司参观等一系列能够开拓创新创业思维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内容。除了多元化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应该摒弃传统的考核方式,防止偏重考核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避免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因此,商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以采用案例考核和项目大作业,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知识集成能力、专业跨界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领导力。商科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该有多层次的组织架构、完善的教学考核与职称评定制度以及一定的支持经费,形成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体系。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多学科支撑、系统化课程、实践实训平台建设

商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把具有商科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形成内容丰富,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商科教学,除了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外,更应该把相关课程的外部环境变化融入教学之中,及时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与社会热点,将自身所在的科研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学生,提升其对社会现象与学术前沿的思考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实训平台的支持,无论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对商业化项目进行模拟,还是推进产业结合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平台,二者都是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教育部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功能,构建更高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的内在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中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能够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让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使其灵活适应社会变化。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可以从教学实践、创业发展等角度入手。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发挥其在知识传导、道德素质塑造、素质和能力培养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社会就业状况分析从而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性,唤醒大学生就业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互联网 +”“挑战杯”等竞赛平台,利用教师与企业等校内外资源完善创新创业参赛项目;积极建设并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就业实习实践,树立良好就业品质。

三、具体做法与可借鉴经验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师生共创”新氛围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品牌特色“师生共创”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定义创新创业内涵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创新思维与改革精神的培养。将“双创”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师生共创”,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课堂上依托学科基础,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有特色、多元化教学方式、高质量的商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二是课堂之外,依托校园宣传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创业宣传板块比例;在学院层面,鼓励学生创建创新创业社团、参加创新创业论坛、参与商科创新创业竞赛,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三是完善创新创业指导奖励方案,给予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倡导教师与学生互相带动,联合政府、企业、协会等资源,共同营造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新氛围。

(二)建设有架构、有考核、有制度的高素质商科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资团队,在学院和专业层面成立若干学科或专业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广泛吸纳一批接受过创新创业理论系统化学习的教师,依托董事会、MBA及优质校友资源,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评价机制,项目经费绩效申请及考核制度,为双创教育提供教师动力保障措施。

(三)采用前沿、优质、健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商科人才培养须紧跟国内外政治经济政策变化,快速适应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商科创新创业课程应及时更新教材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高校可通过积极向国内外顶尖高校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引进优质在线教学资源,提高创新创业课程质量。在实践教学方面,商科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校内网络实践实训平台、校外创业项目孵化基地让学生切实感受实际创业过程与重点难点,以零投资、零风险的优势感受创新创业过程。只有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才能形成健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能动性,转变教师只需教授理论知识的教学观念。商科创新创业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能力,增加学生与社会岗位接触的机会,并在其遭遇挫折时给予鼓励帮助,使其在心态上、思想上变得积极成熟。加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建设,让学生在商业化创业项目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笔者所在高校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商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探索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企业家辅导员”项目。江南大学商学院从2013年开始,基于商科专业,通过整合长三角优质企业家资源,聘用了上百位来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育人情怀的企业高层领导及学有专长的社会精英人士担任各班级“企业家辅导员”,直接参与班级创新创业育人工作。企业家辅导员通过定期举办主题沙龙、专题研讨会、工作要点发布会、创新创业论坛及名企体验等活动,与学院专职辅导员、班级班主任一起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生涯规划、实习指导、创新创业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商业环境的变迁对人才培养的巨大挑战。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以“师生共创”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出发,构建体系化、制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前沿的理论课程与具有现实意义的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相结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培养拥有正确价值观、明确生涯规划的商科人才。如此,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商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够带领一大批中小企业改革创新,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亚员.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2016(04):83-87.

[2]刘译阳,边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2019(09):32-37.

[3]江涛涛,田新,佟金萍. 基于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J]. 财会通讯,2021(11):169-172.

[4]刘福才,王发明.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8):6-11.

[5]胡桃,沈莉.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2):90-94.

[6]王宇,李成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9(10):138-141.

转自:大学科研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