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闫佳祺,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管理;
罗瑾琏(通讯作者)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贾建锋,管理学博士,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管理;
霍伟伟,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缘起
军民融合企业要把握好纪律性和高度执行力,又在追求技术突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具有不同于一般创新型企业的情境特殊性。融合型组织观点认为,对于“融合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逻辑特征,进行选择性耦合,根据相悖要素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运作与发展模式,进而发挥融合优势。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军民融合企业具有创新情境受限性、原始创新需求迫切、强调使命意识三大情境特征。可见,其面临着受限的创新情境以及迫切的原始创新需求间的相悖要素,此时应该怎样创新、何以触发创新、推动创新等问题亟待解答。
事件系统理论强调仅仅对企业稳定特征的探讨不足以全面解析企业内各类现象,结合具有时空导向和动态下游效应的关键事件和典型事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企业发展状况。事件与时间因素结合起来能够综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结果。就军民融合企业而言,使命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循渐进的时间演进过程。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从事件系统理论出发,结合组织双元性理论,重点关注军民融合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实现路径,试图揭开军民融合企业突破性创新的触发、推动和实现过程的内在机制。具体而言,我们拟解决的核心问题为“军民融合企业如何在受限性情境下实现突破性创新?”这一问题的情境复杂性要求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深度剖析。基于以上,以典型的军民融合企业上海天安轴承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关键事件和典型事件,从使命担当源动力演化过程出发,分析推动突破性创新的策略及创新效能的变化。
理论渊源
对于一般企业如何实现突破性创新,理论界主要从企业战略、企业环境、资本聚集和外部学习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而言,第一,企业战略促进研发投入,实现突破性创新。企业战略决定着突破性创新能否实现,研究发现,企业所采用的战略类型与突破性创新高度相关。依照上述战略,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收集创新所需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加工,从而实现突破性创新。第二,企业环境助力知识管理,实现突破性创新。企业环境是触发企业突破性创新另一关键要素。第三,资本积聚触发突破性创新。研究表明,资源驱动有助于突破性创新。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社会资本能够影响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三大资本的积聚与企业突破性创新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资本积聚,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第四,外部学习实现知识增值,进而实现突破性创新。
综合以上,不难发现在一般性企业中无论是研发投入、知识管理、资本积聚还是外部学习,实现突破性创新均需要获得大量的开放性信息,如知识、资源、资金等等,那么一个开放的管理情境对于实现突破性创新至关重要。如果管理情境相对封闭,因某些原因无法完全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交换,那是否仍然能够进行突破性创新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答。军民融合企业由于技术保密要求,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具有明显的边界,很难像一般创新型企业一样进行开放性的信息交换,企业内部人员也很难像一般创新型企业一样自由流动。因此,军民融合企业在管理情境相对封闭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突破性创新,由何触发、又由何推动、经历怎样的路径过程亟待解答。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军民融合企业进行案例研究,解答“军民融合企业如何在受限性管理情境下实现突破性创新”的核心管理悖论。
理论贡献
第一,本研究重点解构了受限性情境下如何实现突破性创新的悖论问题。对于该问题的探索,有助于丰富突破性创新的情境化研究,特别是对于极端或特殊情境下企业如何寻求创新突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解答。本研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重点回答了军民融合企业的创新模式、为何进行突破性创新以及如何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问题。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之上,发现受限性情境下突破性创新的实现并不与既有研究相悖,仍然遵循既有理论发现,即足够的资源和信息是突破性创新的充分条件。不同的是,受限性情境下的突破性创新需要更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的干预,在既定情境下采用不断升级、层层递进的管理策略,实现资源聚集和信息流动。本研究的结论拓展了突破性创新的情境化探索以及为接续受限性情境下突破性创新的相关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本研究从使命出发探讨军民融合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激发路径和边界,丰富了内在精神建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在既有军民融合研究和突破性创新研究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发掘军民融合企业的原始创新具有突破性特征,依靠使命担当触发,激发军民融合企业一系列激励、知识与运营管理、战略管理活动,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了突破性创新的演进。本研究为从使命的视角探讨特殊情境下的突破性创新提供了参考指南。
第三,本研究整合事件系统理论和组织双元性理论,揭示了军民融合企业突破性创新效能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过程。对该过程的探讨有助于从时间演进的视角对企业创新特征进行动态把握,更加准确地了解组织现象的变化过程。本研究从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动态性事件出发,划分使命演进阶段。同时根据组织双元理论,不同阶段的开放-闭合双元领导策略,推动突破性创新效能发展,即实现突破性创新从萌芽到强化,再到常态化。突破性创新效能水平发展过程符合创新发展的动态规律,即存在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不仅仅将突破性创新效能进行高和低的划分,而是强调其从浅到深的发展演化。这其中,动态事件的触发和双元策略的推动能够更清晰地展示突破性创新的变化规律,为今后更为深刻地认识突破性创新效能,以及通过动态追踪策略分析突破性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践价值
第一,军民融合企业由于使命驱动作用,实现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与一般创新型企业不同。因此,军民融合企业应该根据不同使命担当源动力演化阶段,采用层层递进的管理策略。具体而言,在使命动力的导入期,由于为国担当使命意识尚未完全形成,企业应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策略,运用绩效、薪酬、职业发展等策略,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在使命动力的形成期,国防建设与自身工作息息相关的使命意识基本形成,此时企业应不仅着眼于对于员工的激励,更应该为资源整合和积聚贡献力量,比如案例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企业层面的知识管理和运营管理策略。在使命动力的巩固期,为国担当的使命意识形成了同一文化语境下的深度嵌入,此时企业应该站在战略高度,打造战略联盟、注重文化塑造和意识形态建设,为突破性创新的常态化提供战略支持。
第二,军民融合企业由于创新情境的受限性,既要整合信息资源进行突破性创新,又要严格遵守保密性,因此军民融合企业领导者可以采取“开放式—闭合式”双元领导策略。具体而言,一方面军民融合企业管理者鼓励员工参与军工领域交流会、选派骨干参与高精端技术学习、充分授权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定期邀请领域专家来厂指导等,通过开放式领导增强管理灵活性,为实现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另一方面,由于保密性,军民融合企业管理者同样必须严格控制整个研发生产过程,比如军品的研发与生产环境独立且封闭、参与军品攻关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参与人员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定期开展保密教育等等措施增强管理的严谨性。通过开放式领导和闭合式领导的密切配合,确保军民融合企业既能够对创新持之以恒的追求,又能够实现保密性保障。
原文引用
闫佳祺,罗瑾琏,贾建锋,霍伟伟.军民融合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实现路径:“上海天安”的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2,24(1):145-154.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