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期刊好文 |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专业教材中的思辨元素探究(文/刘艳红、张军)

2022/5/19 9:07:37  阅读:426 发布者:

  要:《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了以“思辨能力”为根本的创新人才和以“广博知识”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同时,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明:高等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英语教材不但为学习者提供基本学习资源,同时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政策密切相关。鉴于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我国英语专业教材《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中的思辨元素进行分析,并简要探讨其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教材主题语义域几乎涵盖了思辨性文本要求具备的各项基本要素。同时,教材根据不同主题,通过对中、西文化进行解构、对比和反思,积极引导学生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思辨要素;英语教材;语料库;课程思政

文献来源:《外语教学》20225月第43卷第3

1. 引言

20181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外语类国标》) 指明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等。其中,关于思辨能力的具体阐释是“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外语类国标》为外语专业教育领域提供了明确的教学导向,尤其阐释了培养以“思辨能力”为根本的创新人才和以“广博知识”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的具体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以英语为外语的“扩展圈”国家,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其编写是否符合我国外语类人才培养标准,是否服务于课程体系中有关“思辨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 因此,对英语专业教材中的思辨元素进行考察,探讨其是否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有效的资源,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2. 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思辨能力的研究,除理论著述外(At-kinson 1997Facione 1990Fisher 2001Glaser 1941),在量表开发(Watson-Glaser 2002Center for Assessment &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2017)、学生思辨能力测评(Davidson & Dunham 1997DeW-aelsche 2015)、教师思辨意识(Matthews & Lally 2010Tuzlukova et al. 2017)和思辨能力培养的课堂实现形式(Wilson 2016)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教学材料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十分有限,仅有Ilyas2015)和Sobkowiak2016)分别考察了印度尼西亚和波兰英语教材对思辨能力要素的体现程度。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其主观判断多于客观分析,使研究的客观性受到质疑(Curdt-Christiansen & Weninger 2015)。

在我国,早在《外语类国标》发布之前,语言教育学者们就倡导外语学界进行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导向的人文英语教育改革(胡文仲、孙有中 2006;金利民 2010;黄源深 2010;胡文仲 2014)。然而,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有关批判性思维研究却相对滞后,杨艳霞、任静生(2017)梳理了20002015年我国外语类CSSCI来源期刊中批判性思维研究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当前批判性思维研究侧重批判性思维理论的引介,此类研究约占70%,而实证性研究只占30%左右。实证性研究中,有关于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且成果较为丰富(文秋芳、张伶俐 2016;文秋芳等 2018),有关于教师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李莉文、刘雪卉 2018),有关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课堂实现形式的研究(林岩 2019);亦有新国标背景下口语思辨“一体化”课程规划研究(王博佳 2020)。然而,除徐锦芬等(2015)对德国英语教材思辨能力进行研究外,关于对我国外语教材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相关实证研究非常匮乏。

有研究发现,98%的课堂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Suarez 2001);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omlinson 2013;张军、刘艳红 2022),在“扩展圈”国家尤为重要(Kachru 1992Liu et al. 2022;刘艳红 2015)。综上,教材对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胡文仲 2014),且教材思辨元素研究亟待展开以填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匮缺。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对英语专业《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进行考察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材建设,使其为培养以“ 思辨能力”为根本的创新人才和以“广博知识”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所需学习资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理论框架

P. A. Facione带领特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 对构成思辨能力的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发布了著名的《特尔斐报告》(1990)。报告对思辨能力进行了权威性的定义:思辨能力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包括“认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和“情感特质”(affective dispositions)两方面。为了某个具体目的,它通过运用分类、概念澄清、议题确定、观点评析、证据呈现等具体认知技能,对主题展开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等系列认知活动,基于这个认知结果而做出自我调节的判断。

因思辨能力的双维结构特性,该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实现方式多样,就教材而言,该思维过程的培养一般通过对教材语篇的学习和任务(作业)设置来实现,而相关任务的设置及完成需围绕语篇话题展开,因此,教材语篇是教材的核心成份,其话题设置、思辨元素呈现与材料的选择是培养学习者思辨能力的重要实现方式。因此,通过对教材语篇的科学、客观分析,考察其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和思辨能力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3.2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两大问题:

1)教材语篇主题语义域有哪些?

2)教材语篇的特征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3 研究方法

3.3.1 构建“《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语料库”

为系统地分析英语专业教材《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教程,本研究构建“《大学思辨英语教程》语料库”。教材共计4册,分别为《语言与文化》《文学与人生》《 社会与个人》和《哲学与文明》。本研究只考察教材课文语篇,不包括课后练习等其他部分。

3.3.2 研究工具和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Rayson20032008)的语料库语义标注、分析工具Wmatrix4对教材语篇展开分析。Wmatrix是基于网络的语料分析工具,其内嵌两个语料库标注工具:语法标注工具CLAWS和语义标注工具USAS。文本上传后:首先,CLAWS对文本进行语法标注;然后,USAS在初步语法标注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语义赋码。语义赋码是多层次的、复杂的语义选择、排歧和标注过程,如基于语境准确对spring(春天、跳跃、弹性的、春天的)进行语意选取和赋码。“在无人工干预下,CLAWS的语法标注准确率达9798%USAS语义标注准确率9192%”(Rayson 200328-29)

上传语料库经在线语法标注、语义赋码并与其内嵌的参照语料库BNC Sampler进行对比,根据语义赋码在两个语料库中使用的频率生成关键词表和关键主题语义域( Key Semantic Domain/Cloud/Field)。结果有列表和云图两种显示方式。主题语义域按其关键性(Keyness)即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LL)排列,表示该语义域超常使用的显著性。“LL3.84代表p<0.05LL6.63代表p<0.01LL15.13代表p<0.0001,将LL6.63设为关键性分界值”(Rayson 2003106),为提高其显著性,本研究将LL15.13设为关键性分界值。因教材语篇多为书面文本,故本研究选用BNC Sampler Written子库作为参照语料库。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将四册教材语篇分别上传至Wmatrix,经在线语法标注、语义赋码并与参照语料库对比,将LL15.13 设为关键性分界值,分别得到关键主题语义域67759285 个,因篇幅所限,以第一册教材为例,部分主题语义域如图1和表1所示:

4.1 《语言与文化》语义域分布

1.《语言与文化》主题语义域云图

1中字体越大关键性越高,详细信息见表1,限于篇幅只展示前35个关键语义域。表1中的“O1”和“%1”是该语义域在研究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和相对频率,“O2”和“%2”是该语义域在参照语料库中的频率和相对频率,“+”表示该语义域在研究语料库中超常使用(overused)。

1.《语言与文化》主题语义域表

纵观所得主题语义域,将二级主题语义域合并得到上位语义域,如将主题性值排名第一的[Q3: Language, speech and grammar]、第三位的[Q2.1: Speech: Communicative]以及后面的[Q1.1: Linguistic Actions,States and  ProcessesCommunication][Q2.1-: Speech acts: Not speaking][Q2.2: Speech acts]等归为上位语义域"语言与交流” [Q: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依此合并其他主题语义域,并按其主题性值大小排列结果为:语言与交流[Q: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心理行为和过程[X2: Mental  actions  and  processes];对比[A6: Comparing];社会行为、状态和过程 [S: Social actions, states, process];分类[A4: Classification];评估[ A5: Evaluation];因果/关系[A2: Affect];情感行为,状态和过程[E1: Emotional  Actions, States and Processes];教育[P1: Education  in general];艺术品和手工艺品[C1: Arts and crafts]

首先,从以上十个显著语义域可以看出,该册教材凸显“语言”和“文化”两大主题语义域。第一位的“语言与交流”表明该册教材语篇侧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分析构成该语义域的语篇,发现教材从多层面对语言理论、言语行为、语法、交际行为等内容进行系统、深入介绍。文化上,根据William197680),文化内涵有三个方面:1)智力、精神和艺术发展的一般过程;2)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或一个时期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3)知识或艺术实践及作品(如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和电影)。因此,第四位的“社会行为、状态和过程”下的各次级语义域、以及“教育”和“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等显著语义域表明该册教材语篇凸显文化主题。

其次,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元素在该册教材中体现明显。第二位“心理行为和过程” 的各次级语义域反映出语篇涉及大量关于“未知、学习、理解、思考、辨析”等思维活动内容。第三位的“对比”、第五位的“分类”和第六位的“评估”语义域,表明语篇对所涉话题的论述大量使用了对比、分类和评价等方法进行阐释,得出相关结果或结论,因此,“因果/ 关系”[Cause & Effect/Connection]语义域亦显著。此处值得一提的是,“评估”的次级语义域显示,语篇在对事物评价时倾向于客观呈现[Evaluation: True, false, inaccurate, accurate],而体现个人主观观点的语义域[Evaluation: Good/bad]并未出现。

如上分析发现,教材语篇“对比”“分类”和“ 评估”等语义域显著,表明语篇通过使用大量对比、分类和评价等思辨元素来对话题进行论述。为加深学生对相关思辨元素的内证实践,并构建具有客观价值的认知体系,围绕语篇话题,一方面,教材体例上设置了“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板块,根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延伸思辨,主要是对中西文化进行解构、对比和反思。另一方面,教材注重收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题材,并在“跨文化能力”板块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对主题展开阐释、分析、评价等系列认知活动。例如,课文Virtue as Mastery in Early Confucianism(早期儒学中的道德修养)的“跨文化能力”任务设置为:1)分别从中、西方视角解读道德的意义;2)评析当代学校德育与儒家道德培养方式等。此外,教材中“情感行为、状态和过程”语义域显著。思辨能力包含“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 两方面,它通过对主题展开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等系列认知活动,基于这个认知结果而做出自我调节的判断。因此,教材语篇“情感行为、状态和过程”语义域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中的“情感特质”。

4.2 《文学与人生》语义域分布

《文学与人生》分册中,关键主题语义域列表排第一位的是“代词”[Z8: Pronouns],进一步观察构成该语义域的成员词发现,代词主要指代人物。第二位的“身体/生理结构”[B1: Anatomy  and physiology]多为对眼睛、头发等人体外貌描写;后面“感官”[X3: Sensory]和“情感”[E: Emotion],以及“外貌评价” [O4.2: Judgement  of  appearance]和“人格特质”[S1.2: Personality  traits]等语义域均显示教材语篇从多方面对人物进行了大量描写。

关键主题语义域“光线”[W2: Light]、“黑暗”[W2: Darkness]、“地点/方位”[M6: Location and direction]、“建筑”[H2: Parts of buildings]和“家具/家居配饰”[H5: Furniture and household fittings]等语义域显示教材语篇突出对地点、环境和氛围的描写。关键主题语义域“移动//去” [M1: Moving, coming and going]、“言语/交际”[Q2.1: Speech: Communicative]和“行为动作” [M2: Putting, pulling, pushing, transporting]等语义域表明,语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综上,该册教材凸显了大量对人物、时间、地点/环境/氛围、动作的描写,其文学属性特征明显,充分体现了《文学与人生》中的“文学”特征。然而其“人生” 话题并不十分清晰。进一步考察发现,教材语篇涉及话题丰富且不突出某一主题,话题涉及:情感、伦理道德、种族偏见和自我发现与成长等题材。同一单元的两篇文章往往神似而题不同、题同而意相远,例文如下:

神似而题不同、涉及道德伦理的两篇文章,如Unit3的两篇文章WarThe Prince Finds a Wise and Happy Man,话题完全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意趣旨归: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在开篇时慷慨陈词树立己见,可就在文中听众、文外读者对其心悦诚服之时,事件斗转,颠覆前言。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随着这一系列的跌宕起伏的矛盾纠葛和冲突不断地解构、反思、重构。这种自觉的探求过程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同理心,在五味杂陈中深思作品的意义。

题同而意相远的两篇文章,如Unit2Revolt of the Evil FairiesThe Revenge of Her Race,主题都是种族偏见,Revolt  of  the  Evil  Fairies是关于非裔美国人面对种族歧视不公的斥诉和精神反抗,而 The Revenge of Her Race 的主旨却是新西兰原住民毛利女孩因种族自卑感而自我禁锢和消亡的故事。两篇文章展现了不同的种族矛盾,尤其不同的叙述视角——主人公与外界的抗争和与自己的不能共处,使读者下意识地比较人物关系及人物所处的情境来理解种族矛盾这一复杂主题。

4.3 《社会与个人》语义域分布

关键主题语义域排第一位的“人”[S2: Peo-和第二位的“社会行为/状态/过程”[S1.1.1: Social Actions, States and Processes]显示该册教材主题为“人与社会”。主题语义域排名前二十位的还有“犯罪”[G2.1-: Crime]、“贫穷/富有”[I1.1-: Money: LackMoney: Affluence]、“婚姻家庭”[S4: Kin]、“教育”[P1:Education in general]、“工作就业”[I3.1: Work and employment]、“变化”[A2.1+: Change]、“环境保护”[W5: Green issues]、“性别”[S2.1: People: Female]、“年龄”[Time: Old, new and young, age]、“种族”[G2.2: General ethnics]、“科技”[Y1: Science and technology]、“法律秩序”[G2.1: Law and order]、“权利/组织”[S7.1: Power, organizing]、“疾病”[B2-: Disease]、“宗教”[S9: Religion and the supernatural]等等。

另一方面,主题性显著的还有“对比”“评估” 分类/举例”和“因果关系”,此类语义域表明,语篇采用了大量的对比、分类和评价等方法对话题进行逻辑关系阐释。同时,较之其他教材分册,“调查/测试/研究”[X2.4: Investigate, examine, test, search]、“程度”[A13: Degree]、“数量”[N5: Quantities; Entire, maximum]等主题语义域在该册教材中凸显,体现了社会学的实证科学特征,同时说明其研究成果是语篇作者采用大量的定量或定性的调查、测试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以上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语篇是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结构的折射,它能反映出其所属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该册教材涉及广泛的社会学领域里重要的主题和议题,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透过现象(文本的或社会的)对目标语文化的社会的本质进行批判性思考。另一方面,对此类社会学语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求证的思维方式和依靠科学的方法获取数据证据的意识,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正是思辨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4.4《哲学与文明》语义域分布

该分册教材显著语义域的前五位体现了语篇显著的哲学属性。第一位的“思想/信念” [X2. 1: Thought, belief]主要语义域成员词包括 Philosophy79 次)、philosopher(s)42 次)、thinker(s) 17次)。进一步观察主要构成该语义域的语篇发现,除了一些语篇专门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如Second Meditation)、东西方哲学观(如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在其他语篇中亦大量涉及哲学思想的论述,如在The Mortal Wound 中,语篇中讨论了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并主要阐述了其中伊壁鸠鲁学派(Epicurus)的思想,并将其救治哲学(medical philosophy)的思想应用到心理治疗中。在语篇What Is Human Nature中,作者探讨人类本性的过程中,追根溯源地阐释了柏拉图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影响。

主题语义域第二位的“生命”[L1+Alive]和第三十三位的“死亡”[Dead]表明,语篇涉及对哲学范畴中关于生命和死亡等主要话题的讨论。显著语义域第五位的“心理/概念”[Mental object: Conceptual object]的成员词主要包括:idea(s)123次)、view74次)、theory46次)、principle23次)等。所涉语篇主要是讨论一些哲学、历史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些概念,如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What is HistoryDefining Social Justice Two Concepts of Liberty,以及对认知中习以为常的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如the meaning of lifethe meaning of lovethe meaning of freedomthe meaning of death

第六位的“评价”和第九位”程度”以及十一位的“对比”[Comparing: Different]表明语篇存在大量对比和评价内容。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对比”语义域凸显“不同”。对构成该语义域主要语篇进一步分析发现,教材语篇在呈现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学领域的知识时,力求提供多元思想供读者思辨。例如,语篇The Meaning of Life:  Questions and Answers中既呈现了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悲剧《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中的悲剧观,又陈述了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语言哲学观、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思想和阐释学转向中哲学家的现实主义观点,激发读者在各种思想中进行对比、反思。

5. 结语

根据Facione1990),思辨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方面,即为了某个具体目的,通过运用一系列认知技能,如分类、概念澄清、议题确定、观点评析、证据呈现等,对主题展开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等系列认知活动,基于这个认知结果而做出自我调节的判断。在“认知能力”方面,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论述表明,《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的四个分册尽管每个分册显著语义域不尽相同,但整套教材前十名的显著语义域有:语言、人、思想/信念、对比、概念、评估、社会行为/状态/ 过程。前五十位的显著语义域还包括因果/关系、分类、情感、环保、犯罪、贫穷、教育、种族等。这些主题语义域几乎涵盖了思辨性文本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分类、概念、议题、观点评析、证据呈现、阐释、分析、评价、推理等系列认知活动。

在“情感特质”方面,“情感”主题语义域显著,表明教材语篇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触发情感体验,例如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唤起学习者的同理心。此外,教材中“对比”语义域显著,因为教材“跨文化能力”等体例设置,以及中国文化相关题材的选择,为引导学生通过对中、西文化进行解构、阐释、对比和反思等系列认知活动开创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基于这个认知结果而做出自我调解的情感特质,同时起到积极引导学生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综上,《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在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以及通过运用英语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哲学乃至社会学领域的学科知识,搭建跨学科知识结构,并将在提高人文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材介绍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总主编:孙有中

《精读》系列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作者简介

刘艳红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博士后。先后两次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2007)和新西兰(2013)访问和学习。现为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刘艳红曾任教育部海外教育研究员(新西兰奥克兰教育组),研究中新两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目前,刘艳红为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主要编写人员。

刘艳红博士毕业于世界一流学府奥克兰大学(QS排名83),就读于英语语言文学和相关的教育学专业(QS世界排名分别为2920),师从世界著名学者Lawrence Jun Zhang教授(获TESOL世界5050人殊荣)和Stephen May教授(美国社会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博士后,供职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院,教材与课程部。

主要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英语教材研究和基于语料库的典籍英译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发表于SSCI期刊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Frontiers6篇发表于《外语界》、《外语教学》和《中国外语》等CSSCI索引期刊,4篇发表于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CIC Express LettersEI索引期刊。主持两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张军(Lawrence Jun Zhang

张军(Lawrence Jun Zhang)博士现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应用语言学正教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应用语言学学会会员,TESOL协会会员;新西兰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欧洲学术写作教学研究会会员;SSCI索引期刊TESOL Quarterly常任栏目主编,知名SSCI一区国际期刊Syste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联合主编, Frontiers in Psychology副主编,Applied LinguisticsLanguage LearningModern Language JournalTESOL Quarterly,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在内的26SSCI期刊论文特邀评阅人,SSCI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RELC Journal, 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 16家国际期刊的编委,Routledge, Springer, Palgrave Macmillan, 英国爱丁堡大学出版社、香港大学出版社、Multilingual-Matters7家知名国际出版社书稿审阅人。

张军曾任新加坡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20052012),TESOL国际学会遴选提名委员会委员(TESOLs Nomination Committee),TESOL Quarterly学刊主编遴选委员会主席(TESOL President-appointed Chair, TESOL Quarterly国际期刊 Editor Search Committee 20152017),美国应用语言学学会“优秀论文奖评选委员会”副会长(20152018),美国TESOL国际学会2011年度“最佳科研论文奖”唯一得主,2016年当选TESOL全球领军学者之一(TESOLs 50@50),奥克兰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Excellence in Teaching Award: Research Supervision 2014),吉林省吉林大学“长白山”讲座教授,山西省“百人计划”文科专家、太原理工大学“荣誉教授”,湖北省“楚天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张军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考取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师从俞杰教授和张智学副教授,在西北师范大学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和毕业答辩后由河南大学张今教授指导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新加坡政府研究生全额奖学金赴南洋理工大学全日制学习一年获得英语教学研究生文凭特优毕业生 PGDELT/Distinction)、次年又获南洋理工大学全额博士奖学金成为该校首位英语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毕业后留校并荣升副教授获得终身教职。2012年请辞后赴任奥克兰大学教授及教育学部副部长。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元认知、英语二语读写发展、学术英语写作等,发表论文、书评、章节近200篇,其中在SSCI期刊独著及合著100余篇。因为读写技能之间的交融关系,近年来,他也致力于学术英语研究,尤其是在学术英语背景下的外语学习者习得书面语时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包括学术语篇的元话语特征以及英汉语对比修辞特征以及外语教材的意识形态及文化特征。代表作品发表于Applied Linguistics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TESOL Quarterly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Discourse Processes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ading and Writing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Frontiers in Psychology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以及《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及《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等国内知名期刊。

转自:外语学术科研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