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质量SCI论文发表指南,对话中科院一区top期刊编委柯樱海教授

2022/5/6 9:58:21  阅读:238 发布者:

解说科研项目 2022-05-05 20:27

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团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的桥梁,将中国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重大突破传播到世界,助力中国优秀学术科研“走出去”,为中国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主编访谈,向中国的科研人员更加全面的介绍Taylor & Francis 旗下优秀国际期刊,深入了解期刊收稿领域、审稿流程,助力更多中国优秀科研成果顺利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本期我们邀请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领域的知名国际期刊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的编委团队的柯樱海教授做客我们的期刊专访。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是地球科学领域知名的国际期刊,旨在发表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遥感(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地理计算、空间数据挖掘和地理环境建模领域的原创基础和应用研究。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将文章和期刊质量放在首位,并致力于发表关于该领域最紧迫问题的研究,以推动期刊影响力的不断增长。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的主编是韩国国立蔚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的Jungho Im教授,期刊的编委团队汇集地球科学领域的翘楚,其中包括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柯樱海教授。

影响因子(2020年):6.238

 

JCR指数(2020) : Q1

 

引用分数(2020年):9.8

 

SNIP2020年):1.739

 

SJR2020年):1.643

 

年下载量/浏览量:82,000

 

提交至初审的时间:5

 

接受率:18%

 

e-ISSN: 1943-7226

 

柯樱海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她的研究重点是生态水文遥感应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方法。柯教授曾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已经发表论文60余篇,被引用近2000次。

在此次采访中,柯教授分享了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广泛而快速的同行评审过程以及手稿撰写和出版中最关键的三项因素。与此同时,柯教授对遥感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也进行了分析和分享。

以下为本次访谈文字内容: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这本期刊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您认为有哪些因素?

 

最重要的是文章质量。文章的质量、贡献以及影响力需要依靠编委、编辑、学术编辑的共同把控。在我从事编委的6年时间里,切身感受到经手的稿件质量逐年提高。我认为这个现象和整个遥感领域科研水平的提高是有关系的。但是,我认为近年来期刊能够取得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的一些做法。

 

首先,整个团队,从主编到编委,对文章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当收到一份稿件时,会由主编对稿件进行初步的评估,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具有创新性、对地学领域具有贡献,从内容上适合于本期刊发表范畴的稿件。接下来,主编会交给编委进行第二轮的评估,并由编委进行送审。可以说,主编和编委对论文的初步评估和筛选对期刊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每个月收到的稿件量很大,而版面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从中筛选出优秀的、有潜力发表的论文,才能够保证期刊的整体质量。在筛选出这些论文之后,经过小同行审稿人的仔细审阅,从多个方面更加具体地评判论文的学术水平,以此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另外,审稿人还会对稿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可以说,审稿人对论文从初稿到最终发表时的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投稿人的角度来说,当作者进行投稿时,也会对自己的论文做初步的考量,评估论文适合于哪一个梯队的期刊。当我们期刊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后,也许有些作者在投稿时会退而求其次。因此,我们会发现收到稿件的质量也在提高,这是一项正向反馈的结果。

 

其次,我们期刊从去年开始转变成了开放获取期刊。开源之后,我们会发现文章的引用率在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我们依旧控制发文数量。所以,从投稿人的角度,论文的质量在提高;从编辑的角度,我们始终对论文质量进行把控;再加上开源的政策,影响力会提高。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作者如果想要成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文章或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论文的创新性。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你的文章和其他文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创新方面,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方法的创新。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期刊中许多作者来自于遥感领域。作者是否在遥感技术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举例来说,利用遥感影像进行目标识别和地物分类,是遥感技术最常见的应用,大家已经在这个领域探究了很多年。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也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近几年,我们收到越来越多有关深度学习方法的投稿。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如何进行改进,以改进复杂地表的地物识别?在这个老问题中的应用是否产生了更好的效果,是否易于推广?这是这类论文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第二类是应用的创新。对于地表景观的监测以及地表过程的动态观测是遥感领域常见的应用。遥感是比较偏向于技术方法的,如果一个方法只是换了一个新的研究区,这不属于应用创新。但有时候,你会看到非常新颖的应用。比如,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是用无人机遥感数据来探究滨海潮间带大型土壤动物的洞穴活动与潮滩地貌之间的关系。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不禁会想:“原来遥感还能应用到这个领域!”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过、或者非常少接触的。这就需要遥感技术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交叉,交叉研究也是目前的一个热点。

 

第三是新方法和新应用。用新的方法解决了一个新的应用问题。这是更高层次的创新。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创新是一个好研究或者发表一篇好的论文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二是研究的贡献度。研究需要体现并展现对所在学科领域的贡献,为学科起到了哪些推动。我们会看到一些文章,采用了比较新的方法,得到了比之前更好的精度。但是在写作时,作者只是很简单地把方法和结果叙述下来,而没有解释它的贡献,没有讨论怎样把这个方法更深入地应用到遥感领域中。也有一些文章,他们的研究只是关注于一个小的区域,用较为普遍的遥感的手段解释了一个小区域上的地学现象,虽然对于区域发展可能是重要的,但这样的研究很难引起国际读者的兴趣。这两类文章是比较可惜的。总结来说,就是一定要突出在遥感领域、地学领域的贡献。

第三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正确,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这是审稿人进行审稿时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第四是写作。在写作方面,逻辑性和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在是否讲好了一个故事,章节之间能否前后呼应,文章的结论是否与目的相对应等等。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几年前我会看到英语写作问题比较大的稿件,但近年来这种稿件越来越少,说明大家都非常重视英文写作的质量。一般来说,如果不是非常明显的写作问题,在综合考虑论文的创新性和贡献度的基础上,些许的表述不规范不会造成直接拒稿。编辑会给作者一个重新提交(re-submission)的机会,在修正了语言问题之后,还是有发表机会的。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者来说,语言非常重要。总结来说,一篇比较好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因素就是创新性、贡献度、合理性和行文完整度。

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期刊的同行评审流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常见的拒稿原因?

关于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期刊的评审流程,通常情况下所有文章会送到主编处,初步判断文章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审稿,主要围绕如下几个考量因素:

首先,这篇文章是否属于该期刊的发表范畴,是否突出了创新点,是否具有一定的贡献?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如果不属于期刊的发表范畴或者创新性不明显,主编大概率会考虑拒稿。如果主编认为稿件有发表的潜力,则会把稿件交给编委,由编委邀请审稿人。如果主编对论文关注的细分领域不是特别了解,那么他会邀请编委进行初步评判,再由编委邀请审稿人。有时,主编也会直接邀请审稿人。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至少需要三份审稿意见。出于保守考虑,我们大多会邀请五名以上的审稿人。从审稿人同意审稿的时间算起,系统会给出14天或21天的审稿周期。但有时,实际的审稿周期可能会是1-2个月。一方面,有些审稿人很忙,无法在两、三周内做出回复。另一方面,有些审稿人非常认真,他们情愿多花一些时间提交一份细致的、极负责任的审稿意见。我们要求审稿人首先给出对稿件的处理建议(拒稿、大修、小修或者接收),还要求他们给出具体的意见和改进建议。当系统收到了三份审稿意见,编委就会根据审稿意见对稿件做出决定。从审稿人那里,我们看到最普遍的拒稿原因还是缺乏创新性,或者文章的创新度不足以在本期刊上发表。其他常见的原因还包括研究方法不合理,研究结果无法支撑研究目的。一般情况下,编辑做出决定是比较快的,除非审稿意见争议比较大。

在第一轮审稿之后,我们会要求作者在规定时间内返回修改好的论文。如果审稿意见是大修,还需要再次送审。相对于第一轮送审,第二轮送审就要求审稿人在短时间内给出意见,主要是看作者是否回应了审稿意见。因此,第一轮的修改过程对于作者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几个审稿人的意见加起来会有五六十条,那么作者就需要对这些意见逐一进行回应,有时可能还需要增加一些实验。可以看到,审稿人的意见对于改进论文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时,第一轮参与审稿的专家不愿意再次审稿(系统中有这个选项),我们只能重新找其他审稿人,这里会花费一些时间。有些审稿人非常认真,在作者回应了第一轮审稿意见后,又会提出新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作者继续耐心地逐一回应。如您所见,整个审稿周期是非常长的。

您做期刊编委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我认为做期刊编委其实挺有趣的。最主要的动机是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研究,尤其是当看到很新颖的研究时,是很高兴的。作为学者,我们在期刊上看到的已发表的研究都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有时候,编委也会当审稿人,也会给作者提出意见,这个过程非常有趣。虽然这确实需要我们付出一些时间,但是因为有这么多审稿人的存在,时间方面的压力还是可以处理好的。

当时主编邀请我加入编委团队的时候,我已经给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审了很多稿件。一般来说,我的反馈也比较及时。之后,主编就向我发出邀请,是否有兴趣做期刊的编委,并向我描述了编委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编委工作的整个过程是很愉快的,有时候,我会通过邮件和主编沟通对某篇文章的看法。尤其是在自己很难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都会通过邮件进行沟通。这也是与不同学者展开合作的好机会。

您如何看待领域内的研究进展?该领域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何?

我想从期刊编委的角度来谈一谈我们目前收到的稿件的情况。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说,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会出现这些方法在遥感领域的新应用,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一年多前,我处理过一篇文章,作者使用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来反演一个小型河道的水环境参量。一方面,它的应用在当时是比较新的;另一方面,整篇文章的论证比较完整和深入,因此我认为值得发表。当然,随着遥感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无人机高光谱对河流水环境的监测已经出现了很多研究。但可以想象的是,一旦快速发表,近期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一定会参考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影响力,以及期刊的贡献和影响力都会随之提升。

同时,从应用的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稿件倾向于大尺度,比如国家尺度、洲际尺度的应用。当区域变大之后,必然会涉及到大数据的处理。无论是我们期刊的投稿情况还是整个遥感领域期刊的论文发表情况来看,针对大尺度、大区域的论文都日益增多。当然,我仍然认为即使在较小的尺度上,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交叉领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也非常希望有这样的稿件出现。另外,新的遥感数据,比如近年来陆续发射的国产卫星数据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遥感领域研究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我认为遥感需要和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叉融合。另外,地表参量的定量反演离不开地面实测数据的采集,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长期定点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对于遥感高级产品的开发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如果能够打破数据共享的瓶颈,遥感领域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

通过此次采访有助于作者全面了解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期刊以及如何提高在高质量期刊上的发表成功率。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评审时间快速,同行评审过程严格,承诺发布高质量的研究,并有Taylor & Francis在学术出版领域的百年卓越声誉为支撑。相信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 将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领域研究人员的宝贵资源。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