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南怀瑾先生:“民曰不便”的历史经验(一)

2022/4/28 16:18:00  阅读:396 发布者:

原创 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2022-04-22 15:21

编者

南怀瑾先生在研究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出有一种很重要的大政治哲学,叫做“民曰不便”,就是一个政策推行下来,或者政策本身有问题,或者推行落实环节出了种种问题,或者与原有习惯反差太大,导致人们感到不方便、不习惯、烦恼,就会产生民怨,若持续积累,就酝酿了政治风险。历代的改革失败或政策风波,背后往往有这种因素,很值得研究。我们摘编南怀瑾先生已出版著述中的部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民曰不便”的历史经验(一)

南怀瑾

假如我们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历史和人事,谁也想不到当时一个无关大要的人物,一件满不在乎的小事,经过时间的推移,便会形成影响后来一国或天下的历史大事。每个朝代,每个政府,不管如何防范,怎样禁令,都是镇压不住的,这就是历史哲学所谓“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的道理了!

东周后期的秦国,当时只不过是中国西北高原上一个文化比较落后的新兴国家。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争雄、七国互相侵略的战乱中,受历史经验教育的秦国,便渐渐地乘机壮大起来。接着由秦孝公信任的客卿商鞅(卫国人),实行以法治国的法治体制,废弃井田制度,迁都咸阳,变更周室王朝几百年的政体,实在是一件历史上的革命大事。但不到二十年,秦孝公便死了。因为秦国上上下下,不习惯法治的管理,而且废掉习惯已久的井田制度,正如历史所载:“民曰不便”,以致所有埋怨愤怒的大众情绪,就都集中到商鞅一身了。所以秦惠王即位,便杀了商鞅,但法治的政制仍然未变。

十年之后,整个战国七雄就在苏秦张仪两个同学手中,彼此更换谋略,用合纵连横的策略,以国际间相互利害关系,互结防御协定,使战国的局面,暂时安定了二三十年。这便是历史上书生谋国一大奇迹。再后来便是秦昭襄王崛起,自称“西帝”,遣使立齐国的国君为“东帝”,早已目无中央周室的王朝了!不过三十年之间,周代最后王朝,就被秦国所灭。

这个历史过程,由秦孝公到秦昭襄王灭周的时期,先后也不过一百一十年左右,即公元前359年到前250年之间,可以说是真正新兴的秦国鼎盛时期。从此以后,不出十年,便如近代史上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诗中所说,“贾人居货移秦鼎,亭长还乡唱大风”的时代来临了!与其说秦始皇在位的三十多年,是暴君“赢政”的时代,毋宁说那是“吕不韦商号”赢利最成功的时代。

——《原本大学微言》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