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论文的研究不足该怎么写?

2025/8/22 8:43:31  阅读:7 发布者:

同学们写论文到了 “研究不足” 这部分,是不是总有些纠结?写得太简略,怕导师觉得自己没认真反思;写得太详细,又担心暴露自己的短板。更怕一不小心写了不该写的,让导师觉得这篇论文就是在糊弄。别着急,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研究不足到底该写些什么、怎么写,才能让导师看到你的反思和诚恳,又不会觉得你能力不够。

首先得明确一点,研究不足不是让你写一份检讨。它是学术论文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正常。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研究,承认自己的研究存在不足,恰恰说明你认真思考过,有学术上的诚实态度。导师真正不喜欢的,是那些态度上的问题,以及一些低级错误。

那哪些不足可以写,还能体现出你的思考呢?大家可以记好这些 “安全区”:

样本方面的局限

这是很常见的一个角度。比如,你的研究主要调查了某一城市的居民,那可以说样本的地域范围比较窄,可能没办法完全代表其他地区的情况,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的地域覆盖,纳入不同城市、不同农村地区的居民。又或者,你回收的样本中,某一年龄段的人占比特别大,其他年龄段的人比较少,这样样本的年龄结构不够均衡,可能会对结论的普适性有一定影响,后续研究可以调整样本的年龄分布。

这种不足是客观条件带来的限制,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导师看到这样的表述,会觉得你对自己的研究有清晰的认知。

研究范围的聚焦带来的局限

一篇论文的研究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涵盖所有相关的内容。比如,你研究的是某类企业的营销策略,重点分析了线上营销的效果,对于线下营销的探讨就比较少。这时候可以说,本研究主要聚焦于线上营销,对线下营销的关注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将线上和线下营销结合起来,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这种因为研究聚焦而产生的局限,是正常的研究策略导致的,不是你的疏忽,写出来反而能体现你的研究思路是清晰的。

时间或数据方面的限制

做研究经常会遇到时间或数据上的难题。比如,你的研究用的是某一年的数据,那可以说明,由于数据获取的时间限制,本研究只能反映这一时间点的情况,无法展现该现象在更长时间内的变化趋势,未来可以采用多年的数据进行追踪研究。

还有些时候,确实是找不到更全面的数据,比如某些行业的内部数据不对外公开,你只能通过公开渠道获取部分信息。这时候可以说,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未能获取某方面的详细数据,可能会影响分析的深度,未来若有机会获取相关数据,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不是你没有尽力去收集数据,导师也能理解这种情况。

研究方法或工具的局限

每种研究方法和工具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足。比如,你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这种方法能快速获取大量信息,但可能没办法深入了解受访者的真实想法。这时候可以说,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获取表面信息上有优势,但在探究深层动机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可结合访谈法,更深入地挖掘相关信息。

再比如,你使用的某种测量工具,可能在测量某个具体维度时不够精准。可以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某工具,在测量某维度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尝试改进测量工具或采用其他工具进行补充。

这种对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客观评价,体现的是你对方法的理解,而不是你不会使用这些方法。

理论应用的边界

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情境,超出这个情境可能就不太适用了。比如,你的研究基于某一理论解释了城市中的某一现象,那可以说,本研究主要基于某理论,该理论在城市情境下的解释力较强,但在农村情境下的适用性可能有待验证,未来可在农村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该理论的适用性。

这是理论本身的适用性问题,不是你对理论掌握得不好,写出来能体现你对理论的深刻理解。

说完了可以写的 “安全区”,再来说说哪些是 “雷区”,这些内容要是写了,导师真的会不高兴。

态度不端正的不足

“对研究领域的了解不够深入”“因为忙于其他事情,研究做得比较仓促”“研究方法掌握得不好”“写作水平有限” 这类话,其实都是在暗示你态度不认真、准备不充分、基础不扎实。导师看到这样的表述,会觉得你对研究不够重视,没有尽到应有的努力。

研究设计或执行中的重大硬伤

比如 “研究问题的设计不合理”“数据收集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对核心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错误”,这些都是动摇论文根基的致命问题。如果你在研究不足里写了这些,就相当于告诉导师你的论文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这是非常糟糕的。

推卸责任的不足

“学校的研究资源不足”“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 这类话,充满了抱怨,而不是反思。研究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这样的表述会让导师觉得你缺乏担当,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者。

同学们,写研究不足,不是让你贬低自己,而是要展示你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未来的研究潜力。避开那些雷区,在安全区里好好阐述研究的不足,导师不仅不会觉得你能力不行,反而会觉得你踏实、有反思精神,这才是合格的学术素养。

转自龙腾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