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审稿人: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选择给你Reject!
2025/7/30 8:37:39 阅读:9 发布者:
中国人投稿,那可真是太难了,翻译啥的就先不说了更扎心的还在后头呢。“你的论文语法有问题”、“你的英文不地道”。要不就是关于创新性的意见:课题陈旧、缺乏创新。除此之外,再就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关于论文实质性的意见可以说一条没有!结果却是Reject!
统计表明,在SCI审稿过程中,中国作者的稿件被拒率居然是英文国家的数倍!其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审稿人对于中国稿件非常喜欢给出Reject的意见。
01
为什么中国稿件拒稿率这么高?关键意见还很水
1、第一印象被拉垮。中国作者使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写作,稿件很大程度在表达习惯、语法用词等方面存在劣势。再加上很多审稿人一看是中国稿件,会先入为主预设语法有问题,英文表达差,这也导致稿件被拒的概率增大。
2、审稿人太忙,没功夫细看。国内学术圈卷得飞起,青椒和研究生们才是论文审稿的主力军。面对科研、教学等各种科研考核压力,青椒们也是天天忙得天昏地暗,哪里有时间精细化审稿。没时间深入看就提不出建设性意见,那就只好拿这些大路边上的意见糊弄一下,反正先把审稿任务完成交差再说。
3.审稿人非小同行,看不懂细节。有的研究方向太冷门,小同行没几个。此类稿件往往会编辑分给大同行审。这些大同行就了解基本概念,具体技术性问题压根不明白。他往往只能看看摘要、图表这些“表面功夫”,然后挑点格式问题、表述不清的小毛病当意见。
02
中国作者想提高SCI投稿的成功率,怎么办?
在喷这些无良审稿人之前,我们确实认识到英文表达和创新性是很多中国作者的通病,也给审稿人留下了刻板印象。因此,作为中国作者,必须按照矫枉过正的思维,把“创新性”和“英文表达”这两个问题说个清楚!
1、解决创新性问题
如何才能突出“创新”,记住三个“包装”关键点:一是突出“文字”创新,加强文字修饰,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结论中挖掘差异,在论文摘要和结论等显眼位置直接点明“创新”,别让审稿人费力找;
二是想方设法往“物理机制”上靠,比如揭示物理机制或改进工程方法这类审稿人偏爱的创新点,即便做不出真突破,蹭点边也能加分,论文的创新性也能大幅提升;三是深加工直接获得的物理量数据,别只摆原始数据像交实验报告,可通过计算组合原有物理量进行深加工,新造出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给论文增加新鲜感。
2、解决英文表达问题
写好SCI论文,其实对英文的要求还真不高,具备高中英语水平就足够了。那为什么总是写不好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没有摸透学术论文写作套路;二是中英语言表达习惯差异。强烈建议直接写英文,就那几种简单的句式,拒绝长句子,多用被动句,把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中文翻译成英的法子费时间不说,翻译版本还是浓浓的“中文味”,读着也别扭。
转自大师兄木水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