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对广大科研工作者而言,论文投稿是整个科研阶段的必经之路,但同样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棘手的问题。
选对了期刊论文可能最短一两个月就能见刊,而如若所选的期刊不合适则会出现秒拒或者投稿后杳无信讯等状况,从而耽误论文发表,这对于毕业有论文要求的同学来说无异于竹篮打水,可能会造成无法毕业的严重后果。新手往往对从哪里开始着手准备,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如何投稿,投稿后还需要做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无所适从,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对论文投稿及注意事项作一详细说明,以期为在论文投稿方面存在相关困惑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很多人在发表论文的时候往往四处碰壁,屡投屡败,那么到底怎样投稿才能提高命中率呢?
01
遴选期刊
一般说来,向什么刊物投稿,在论文写作前或写作中即开始了。可以采用下述三种方式遴选期刊。
首先,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否则,论文发表了不一定管用。
那么,选择哪些刊物发表的几率大一点呢?可以重点关注两类刊物。
一种是能收与你自己“资历”相当的期刊,这个“资历”主要指学历、职称、学校等,这个其实很重要,很多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基本不研究生的论文或者不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的论文。这方面的信息期刊不会说明,要从期刊以往的论文作者信息中去了解。
另一种是和论文主题相近的期刊。通常的诀窍是确定几份拟投稿期刊,记录下来。要了解和考虑下述情况:什么时候投稿适宜,刊物的性质、宗旨、风格、影响因子、刊期、出版时间、读者对象、内容范围、主要栏目或品牌栏目,刊物的吸稿范围、处理稿件的速度、发稿体例与要求等,由此决定自己论文撰写的格式、内容、篇幅。要记录刊物主编、副主编和相关编辑的姓名、电话号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总之,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文稿切合所投刊物的品性、品位,相互对味,才能避免无效投稿,提高投稿命中率。
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期刊的上述情况呢?最好的办法是登陆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搜寻和到图书馆直接翻阅该刊物的印刷文本,重点研究其版权页、目录页、投稿须知,分析其所设栏目和刊登的文章,从中了解其编辑方针、风格、水准、出版时间等具体信息,还要注意阅读该刊物的自我介绍和征稿启事等。当然,也可以向师长、同窗了解。最后确定投稿期刊。
02
自我审稿
确定投稿期刊后,准备投稿前,作者要反复推敲、自审论文稿件。比如,有没有雷同的文章发表;可以和该刊物已经发表过的优秀论文比较,看看自己的论文处于什么档次,记住,不要和刊物中那些稍差的文章比。一般可以进行如下思考:
1、扪心自问是否做到诚实、真实、有诚信。
2、考量选题是否具有学术前沿性。指论文的内容或所研究的课题处于学科前端,能反映学术研究的现状、新动向和新趋势,具有新颖性、开创性、超前性的特征。
3、尝试能否简明地概括出论文的创新点。这样可以检验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了没有,是否鲜明、突出;自己的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站得住,是否适合所投刊物的胃口、趣味
4、检查论文材料的表述是否准确、简明、圆满。比如,图表制作是否规范、数字是否精确,参考文献、引文出处是否查对核实,等等,都要争取做到无懈可击。
5、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
6、辨别语言是否规范。语言规范指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恰当的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做到条理分明,表述清楚,文笔流畅。具体点说,语言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流畅,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随意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词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说明、叙述、描写乃至多媒体等表达方式,正确运用各种科学公式、计量单位,数字准确,图表清晰;此外,书写格式、参考文献和注释符合规范体例。等等。
7、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
8、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
二、投稿流程
1.总述
期刊可粗略地分为普刊和核心期刊两类。常见的中文核心期刊有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等,英文核心期刊亦有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ety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EI)、科技会议录索引(Co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CPCI)之分,不同期刊投稿流程略有细微差异,但无论是普刊还是核心期刊,亦或者是中文期刊还是英文期刊,论文投稿均需经历准备论文→投稿→审稿→修稿→录用→校稿→刊出等几个大致步骤,投稿流程在整体上是一致的,下面我将以中文核心期刊及SCI期刊为例详细介绍整个投稿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2.分述
2.1.中文期刊
中文期刊的投稿方式多样,常见的投稿方式有邮箱投稿、系统投稿及纸质投稿三种。其中,纸质投稿即需要将稿件及相关文件邮寄至期刊,速度慢且比较繁琐,故而常以前两种投稿方式最为常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纸质投稿并未被淘汰,而是作为邮箱投稿和系统投稿的补充形式而存在,这是因为绝大部分期刊要求必须邮寄纸质版论文原稿、修改稿、版权协议等相关材料留作档案,所以即便是采用邮箱投稿或系统投稿,仍需按照期刊要求寄送纸质版材料。
(1)投稿前期准备
准备好论文原始稿件(一般包含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前言、材料及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伦理说明等),进入待投期刊官网后一般会有征稿范畴、投稿须知、投稿模板、投稿方式、版权协议模板等文件说明,请务必仔细阅读文件说明并严格按照期刊要求进行稿件修改并准备好期刊要求提供的文件资料。
注意事项:
a.部分期刊要求摘要必须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进行严格划分,部分则没有硬性要求;
b.部分期刊对作者人数、基金项目会有要求,部分期刊则没有;
c.部分期刊可能没有投稿模板仅有大致的格式说明,或者干脆什么也没有,此种情况下可下载最新一期的文章,按照其格式进行修改;
d.部分期刊要求图片、表格和文本可在同一文档内提交,部分期刊则要求要求分开提交;
e.有的期刊要求在投稿阶段就提供版权协议,有的则要求修稿阶段或者录用阶段提供;
f.有的期刊要求提供基金项目立项文件或者伦理说明文件等等,任何小细节不注意均有可能造成拒稿哦,所以务必仔细检查文稿再进行投稿;
g.投稿前务必做好查重和降重工作,以免被认为学术不端导致拒稿。
(2)投稿及审稿流程
若为邮箱投稿,则按照期刊要求提供文稿及相应附件即可;若是系统投稿,则按照系统提示一步步填写相关信息进行投稿。通常情况下,论文投稿后会进入如下流程(不同期刊略有差异):
1)初审:通常是编辑对文稿进行初步审核看其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周期不定,快则两三天,慢则几月,存在拒稿的可能,顺利者则进入下一步;
2)外审:通过初审后,编辑会将稿件送给相关领域的专家外审。外审专家至少两个,往往需要所有专家审完并向编辑反馈意见才结束,且有可能遇到外审专家拒绝审稿需要重新邀请其他专家或者专家同意审稿但迟迟不审亦或者两位审稿人意见相左需要邀请第三位审稿人等等意想不到的状况,所以这一步持续时间较长,最短一个月,至多则可能持续半年甚至半年以上。这一步也是决定论文能否被接收的关键一步,倘若所有专家或多数专家给出负面评价则会直接退稿;若一正一反则需邀请其他审稿人再行定夺;若多数为正面意见,则会进入下一步。
3)退修:一般情况下,文稿提交后直接接收的概率几乎为零,均需要进行修改才能顺利进入下一步,退修可能会进行1-2次。退修一般会有时间要求,通常在一周或两周之内,快速修改会大大缩短投稿周期,但必须认真对待,否则也有可能被拒。
4)可刊(录用):到这一步就证明期刊已经认可了你的文章,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静静等待下一步即可。
5)缴纳版面费:按照期刊要求缴纳版面费即可,如若期刊不收取版面费则可忽略这步。
6)刊出:即所谓的见刊,时间不定,短则一两月,长则一年甚至更久。
转自读研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