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期刊投稿那些事儿,“reject and resubmit”背后的真相

2025/3/20 16:56:56  阅读:86 发布者:

reject and resubmit”是一种由“revise and resubmit”演变而来的投稿决定。许多期刊现在不再直接给出“major revision”的决定,而是选择先拒稿,然后鼓励作者重新投稿。

这样,作者进行大幅修改的时间就不会被计算在首次投稿的周期内。这种“重新开始”的做法将一次投稿过程分成两个阶段,使得表面上的投稿周期看起来缩短了。

reject and resubmit”与“major revision required”是否有区别

一位在Stack Exchange上的数学期刊编辑表示,在某些学科领域,拒稿重投和大修实质上是相同的,只是称呼不同。也有期刊认为reject and resubmit稿件被接受的几率略低于大修,但仍值得一试,因为“编辑不会建议一篇完全没戏的论文作重投,那只会给自己平添工作。”

仔细阅读编辑的拒稿信两遍,就能看出单纯拒稿与鼓励重投之间的微妙差异,如题主问题中所写,编辑结尾那句I suggest reviewing the sub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nd resubmit it.”,就是一种正向明示。

重投论文需要注意什么

重新投稿时,同样需要提交封面信(cover letter),除了常规的作者信息、文章标题,还应写明首次投稿的稿件编号。以便期刊能追溯到过往的档案,多数时候编辑会邀请同一批审稿人查阅修改后的稿件,某种程度上让流程更顺滑。

随投稿信一道提交的还有给审稿人的回复信,用来对改稿情况作陈述,有下面两个要领可循:

不要遗漏任何一则审稿人的意见

对一些棘手的审稿意见,如审稿人建议补的数据、实验难度过大,难以完成,则照实说明情况就好。作者可以在回复信中表达不同意见,前提是要有据可依、说理充分,也要注意态度。

另有一些情况或许向编辑求助更好,比如当审稿人间的反馈互有冲突,不知道该听谁的;或当审稿人有疑似违规操作,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列为参考文献等。

学会分类并有序回复

审稿意见时常多达几十、上百条,作者在回复时养成标号习惯,对自己复核、或出版方阅读都有利无害。

此外,学会拆解复杂的审稿意见、再分类后统一回复也是更聪明的做法。比如审稿人或编辑指出的分布在稿件各处拼写、标点错误,只需在回复信中将它们标号、分类至“拼写与语法错误”一项,再用“编号涉及的语法错误均已修改”作为统一回复即可。

转自SCI发表辅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