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期刊审稿有助于论文写作与发表
2024/10/31 10:18:05 阅读:18 发布者:
稿件投递之后,审稿的工作虽然与作者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如果作者能事先了解期刊审稿的过程,了解其工作的重点,那么就可以写出更贴合期刊要求的文章,投稿时也就能有的放矢。下面,就期刊审稿做简要阐述,审稿一般分为编辑初审、专家审稿和编辑审修三个步骤:
一、编辑初审。是指分管编辑对分发给自己的稿件进行初步筛选,主要确定来稿有无发表价值。其判定依据是内容是否科学、先进、实用,有无新意;研究设计是否周密,有无对照观察,观察样本是否足够,结论依据是否充分,统计处理是否可靠;是否涉及保密问题,可否公开发表,是否属本刊用稿范围等,这些是决定稿件取舍的关键因素。其他如是否已有类似稿件待用、文字表达情况等只是参考依据。对初审被淘汰的稿件,绝大多数编辑部均不予退稿,因此,自留底稿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少数稿件,编辑部可能会告知作者另选议题、改投他刊或重新加工整理的意见。对初审通过的稿件将送有关专家评审。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一审稿人制或双盲法审稿制。
二、专家审稿。是编辑部借助各学科专家的智慧,对稿件学术质量进行把关,以弥补编辑自身专业知识不足,避免用稿失误的通常做法。其审稿内容与编辑初审判定依据相似,侧重点在于审评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重复性、伦理性和可读性等。专家通常根据对稿件很好、较好、一般或较差的总评价,提出可发表、修改补充后发表或不宜发表的建议,并对可发表的稿件写出发表理由和具体修改意见。
三、编辑审修。是指编辑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对稿件是否采用做出选择,对采用、未经专家评审或约请专家撰写直接采用的稿件进行审修和编辑加工。编辑通常对总评价较差的稿件予以淘汰;对总评价一般的稿件则结合具体情况处理,相较而言,编辑偏好采用基层、边远地区作者的稿件;对总评价很好、较好的,可发表或修改后可发表的稿件确定采用。
为了避免审稿人少有的失误,防止其相亲或相轻之偏见,送审稿件有时隐去作者姓名和单位、一稿两审或双盲法审稿,有的编辑有时甚至可能对专家评审意见采取既十分尊重,又不全相信的态度,这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是为了保护作者利益,减少失误,力求公正的正确做法。
由于专家审稿和编辑审修的侧重点不同,编辑对可采用的稿件不仅要重新评价,而且要对稿件的体例、逻辑性、文学性、编排规则、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图表设计与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和逐字逐句地修改,并传达专家的评审意见和自己的修改要求。
转自发表论文医学SCI核心职称论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