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结构
(一)年代序列式结构
将某领域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年代顺序由远及近依次叙述。
在每一个年代或时期,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并分析其与特定时代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和挖掘不同历史时代的特定影响因素。
(二)学派发展式结构
将某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某些学派代表性学者的观点为主要脉络依次分别叙述有并列式的,即学派A 、B 、C 、D相对独立的叙述:也有交叉式或分叉式的,即学派A中衍生出了学派B ,或是学派A和学派B的结合中生成了学派C等。
(三)“问题货架式”结构
将某领域的研究成果归为某几个问题或专题并加以详细叙述,称之为“问题货架式”结构,也称之为专题式结构。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可以将文献归类,然后按照类别进行综述。也就是将所选文献分为几个系统或主题,然后对其进行一一综述。如:可以将某事物的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因素文献、微观因素文献;可以将文献分为理论方面文献、研究方法方面文献、指标方面文献等。
关于“年代序列式结构”的示例:共同体
Commumity(共同体)一词自14世纪就已存在,源于拉丁文communitatem。意指基于一定的情感与关系所组成的群体,是一种具有共同利益诉求和伦理取向的群体生活方式。学术史上关于共同体的探讨大致经历古希腊罗马、近代政治哲学、现代社会理论和当代共同体主义(也称为社群主义)四个时期。
(1)古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共同体思想的最早倡导者,罗马共和国的西塞罗、塔西伦和普鲁塔克等人则是共同体思想的主要阐释者。他们认为,城邦或共和国旨在追求至善,是有别于家庭、村落和部落的最有权威的政治共同体,体现了所属公民的合作与共享关系。
(2)近代政治哲学时期。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促成了古代“身份”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的转变。近代政治哲学家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认为个人是独立的原子式个体,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较为疏远和冷漠,他们关注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试图建构契约论的政治共同体。
(3)现代社会理论时期。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共同体,区分了“虚假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认为“虚假的共同体”内部因阶级划分而割裂,“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腾尼斯和涂尔干等人也有关于共同体的论述,腾尼斯从生活的角度阐述共同体,涂尔干将共同体区分为建立在社会分工与个人异质性基础上。
(4)当代共同体主义时期。桑德尔、贝尔和沃尔泽等当代共同体主义者主张用公益政治学代替权政治学,倡导的是一种基于新集体主义的社群共同体。他们将社群作为社会政治分析的基本变量,认为个人或自我最终由其所在的社群决定,强调社群秩序规则、社群成员互动、社群目标认同与责任意识。马克思超越了政治共同体的视野,倾向于社会共同体,而当代共同体主义者仍局限于政治共同体的范畴。
关于“学派发展式结构”的示例: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旗帜鲜明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从不同视角初步提出了各自的诠释,现综述如下。
(1)哲学视角的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和文化”在关于人类和世界如何存在、如何发展的逻辑演绎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表达的与全人类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立场,适应于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体意识,与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具有共通性。
(2)政治学视角的研究。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基础:推动国际体系朝“和谐共生”方向发展, 也有赖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3)经济学视角的研究。经济联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增强经济实力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世界各国唯有加强彼此经济融合,才能实现自身发展和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在经济一体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率先形成。“一带一路”等经济战略的提出,既让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与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也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打下牢固的经济基础,提高各国对“人类命运的认同感。
(4)法学视角的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整体的人类共同利益,在内涵和本质上与“益”、“全球治理”等国际法理念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宪章》之中,还体现在国际法各领域之中,如国际海洋问题等。
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学术语境。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二是缺乏……
关于“问题货架式”结构:2023年中国式现代化国内的文献综述
2023年,国内学界着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逻辑体系和话语体系,重点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比较逻辑和价值逻辑等:
(1)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的研究。韩庆祥以大历史观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国对西方现代化由被动回应改为主动应对,掌握了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项久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理论体系……。骆郁廷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展现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而且在制度、国情、价值、发展、生态与和平等方面展现了中国特色……
(2)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的研究……
(3)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逻辑的研究……
(4)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价值逻辑的研究……
(5)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其他研究……
从文献综述的范文看: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该领域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
文献综述的写法
根据文献综述的类型,在写学位论文研究现状的综述部分时,主要是要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分为国内的研究现状和国外的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写法范文: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献综述的写法范文: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越来越多的英美学者加入了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伍德独特的地方就在于认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正义是一个法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下的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正义的……,胡萨米根据《哥达纲领批判》这一文本阐述了马克思的分配正义原则,并认为马克思据此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正义……,布坎南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基于法权视角的内在的批判和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外在批判……国外学者围绕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问题展开的探索与争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无疑有具有启发意义。他们在研究中运用的分析的方法、研究的新视角以及针锋相对的争议性观点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但是,他们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他们往往注重运用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马克思的文本,但忽视了马克思的辩证法。马克思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人类社会进行剖析的,对社会历史中的事物或现象,马克思拒绝作片面的抽象的否定和无条件的绝对的肯定,而是始终作唯物的辩证的分析与评判。国外学者忽视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就使得他们往往无法跳出文本上的表面上的对立,由此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相背离,其结果往往是把自己的观点无形中强加给了马克思。
2.国内的研究状况
在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中越来越能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国内最早较为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问题的是林进平教授,在《马克思的“正义”解读》中,林教授最具新颖独特的观点是“马克思拒斥、批判正义”……,王新生教授认为,马克思对应得正义的前提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在批判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低阶正义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高阶正义……,段忠桥教授牢牢把握了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证性的科学理论,提出了他认为的马克思的正义观和正义观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阐述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者们的研究为后来者打开了广阔的视域。当然,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是一种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敞开的问题域,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在马克思有无批判正义本身的问题上,有些学者并没有进行探讨……其次,忽视了唯物史观确立前后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存在的根本差异……。
关于文献综述的“述”,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可以在每条文献后,或者文献论述时加以评价;可以先有一个总体的评价,然后跟上一些引用文献;如各段论述文献的话,比较建议在该段结束时有一个评价;最后文献综述结束后,一定需要一个总体的评价。前面几种位置进行评价,可以根据论证的需要及作者的习惯决定,但是文献综述最后的一个总体评价是必须的,主要是对所选文献的一个整体的总结,肯定了哪些内容,指出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从而引出作者论文的选题与价值。
文献综述重点在“述”。要对文献加以整理,加以组织和贯通;要从已有文献和理论中得到启发,还要对新实践、新理论和新观点保持开放性态度。进行文献综述时,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巧妙参考已有文献的综述部分,尤其参考已有文献中所作的引证文献,这相当于站在巨人肩膀的效果。这里重点参考的文献包括与作者所撰写论文主题很相关的期刊论文以及硕博毕业论文。
转自超叔玩转毕业论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